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课程.docx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课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课程()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D.中国教(江南博哥)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正确答案:A 【解析】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至此,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和成熟起来。()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A.课程 B.教学 C.课程计划 D.教材 正确答案:A 【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 A.
2、唐宋时期 B.春秋时期 C.明清时期 D.元朝时期 正确答案:A 【解析】“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 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中“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也”,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能见到“课程”一词的最早使用,但这里所说的课程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课程。“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而是儿童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了哪一种课程理论() 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B.活动课程理论 C.学科课程理论 D.潜在课程理论 正确答案:B 【解析】活动课程的提倡者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为代表人物,他主张教育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要求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课程,使课程满足儿
3、童当前的需要和兴趣。于是,他提倡活动课程,反对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4.材料:一位教师在讲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做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问题:布置这种家庭作业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正确答案:【答案】布置这种探究性作业,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形成。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知活动。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学生转变单一的被
4、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材料中,这位教师并不否定提出疑问的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课后自己去思考和探究,并将自己的认识写出来进一步讨论,正是体现了新课程中关于探究学习理念的阐述。材料:某学校组织公开沫,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某家长发现,这位教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来,但教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问题:请分析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 正确答
5、案: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1)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
6、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3)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后进生采取忽视的态度。(4)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整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作评定教师业绩唯一标准的方式。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
7、互配合,又需要学校、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材料:在现代学校发展中,蕴涵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它极富魅力,力量强大,这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和精神氛围来熏陶和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学校环境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特殊地域。其中所包含的隐性课程因素是丰富的,储藏着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政治的、思想的、历史的、道德的、美学的无所不包。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都在诉说着自己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信息以及它所寄托的群体审美情感。学校的教学建筑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它的外观装饰是以和谐的色彩、别致的护栏、拱形的楼顶、显眼的立
8、柱等组成,它给人一种凝重而不失活泼、华美而不失庄重的富有时代感的“静态美”;内部空间布局紧凑而不失宽敞,相连而不失完整,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外静内动”的审美感觉体现了我们民族外表文静、内心丰富的心理特征和审美理想。环境的审美教育功能借助建筑的造型和建筑的空间布局来达到。问题:试结合所学的课程理论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正确答案:【答案】(1)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观念性隐性课程、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和心理性隐性课程。其中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材料中描述的教学建筑和校园环境都
9、属于学校的隐性课程。(2)隐性课程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诱因,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重要精神食粮。因此,学校要重视隐性课程教育。1.材料:扬州一所学校在网上公开该校选修课程科目,其中包含掼蛋、24点等纸牌游戏,此举引来不少争议。该校分管副校长对媒体说,将“掼蛋”作为选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与人相处能力,教学过程中也会科学控制,不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问题: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掼蛋”课程的意义。 正确答案:【答案】课程开发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掼蛋”
10、是皖苏地区流行的纸牌游戏,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其遵循的游戏规则也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掼蛋”课程是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优势而开发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是一种创新的校本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与人相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使学生逐渐掌握社会化元素,适应社会的发展状态和需要。2.材料:上海某中学推出了“个性课程”体系,高中开设了23门选修课,34门活动课;初中开设了35门活动课。除了必修课之外,将原来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分化为5个层次的“个性课程”,即“讲座型”“发展型”“课题型”“竞赛型”和“补缺
11、型”。每周按文、理科及综合科开设4至5个讲座,以社会热点和传播新信息为主,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学生可自由选择,对学有余力和有特长的学生,通过组织发展兴趣小组、导师带研究生、强化训练等各种方式施以个性化教育,而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业再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问题:试用课程理论分析这所学校的课程。 正确答案:【答案】(1)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全国实行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一套统编教材;课程结构和教学要求也比较单一;以学科课程为主,缺少活动课、综合课。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课程结构的调整,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原则、均衡性原则、选择性原则。(2)事实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
12、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3)这所中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学校课程体系,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普通课与职业课结合起来,国家课程与学校的特色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源,满足了不同资质、特长、发展方向的学生的需要。3.材料: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物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
13、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呢?王老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他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是没想到课堂秩序会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现在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就能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是没想到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
14、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期中考试时,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正确答案:【答案】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容器,压抑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王老师善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精心
15、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王老师成功转变了教师角色。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王老师引导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为他们创设有利于获取信息、主动思考、相互交流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5.材料:在进行乌鸦喝水的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16、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老师一愣,随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点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言又止,却又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问题:试用课程观相关理论评析本材料。 正确答案:【答案】(1)材料中的老师做法是不正确的,此教师持有“
17、静态的课程观”。虽然说这种课程观比较有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是一味地从教材出发,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各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目标多维的课堂教学。新课程认为,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2001
18、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相结合 正确答案:A 【解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北京某中学设计开发了百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项目,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看,此“民族体育课”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隐性课程 正确答案:C 【解析】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
19、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题干中“民族体育课”的开发设计者是学校,因此是校本课程。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B 【解析】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该学科教学的直接依据。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将课程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结合,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这种课程观是将课程作为()来理解的。 A.知识 B.活动 C.经验 D.生活 正确答案:C 【解析】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其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课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