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3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3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3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方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3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方案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1 历史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一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古史资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习用观察法、阅读等方法来探究有关问题。教师以启发式教学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知
2、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课件:教学挂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 导入:非洲起源论 教师讲解:曾有一部分欧洲人认为,亚洲人并没有自己的本土祖先,而是非洲古猿移民的后代,并以此作为侵略亚洲的借口。事实是如此吗?其实,作为亚洲第一大国的中国,早在170万年前
3、就已经发现了人类的足迹。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我们本国的祖先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元谋人(从牙齿元谋人) 幻灯片:元谋人的牙齿 引出元谋人的概念,着重指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170万年前)。 过渡性提问:是不是在几十乃至几百万年前中国境内只生活着元谋人这一种远古人类呢? 挂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引导学生看图:请数一数,我国有多少处原始人类主要遗址? 从图上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我国境内分布着很多的远古人类遗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多元化概念)。 提问:从图上来看,这些原始人类都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 教师总结: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黄河、长江、珠江,
4、可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土地肥沃的地方。 过渡性提问:在远古,既没有发达的交通,又没有可口的美食佳肴,更没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那么他们是怎样打发一天的时光的呢?下面我们选择一处最 有代表性的远古人类,来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 引出北京人的概念。 2北京人(时间、地点) 相貌特征:看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学生回答。(猿的特征) 提问:从外部特征来看,北京人似乎更象猿,但为什么称他为人呢?(学生讨论) 直立行走(人的特征) 提问:为什么要直立行走?(环境改变,解放双手劳动手、下肢及脑的发展) 提问:手、下肢及脑的发展是同步的吗?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强调劳动的决定性作用) 使用并制造
5、工具(人的特征) 提问:大自然给原始人类提供了哪些天然工具呢? 提问:有一天,十几个北京人围追一头鹿,请问,从他们获得这头鹿到吃掉这头鹿需要哪些特殊的工具? 可是有些工具自然界没有,怎么办?(制造:打制) 使用火(天然火)(人的特征)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会使用火的?你知道火的来源吗?火给他们提供了哪些方便?他们是怎么知道吃熟食的(可想象具体情景)?熟食与生食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 既然火对他们如此重要,那如何保存这珍贵的火种? 过渡性提问:北京人使用简单粗糙的工具,却要面临恶劣的环境,还要和猛兽搏斗,怎样才能增强生存的能力?能否个体生活? 生活方式:群居 过渡性提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生活
6、在一起,劳动的分工会一样吗?怎样分工才是最合理最能发挥集体力量的? 情景设置: 请你当一回北京人的首领,给你的成员具体的劳动分工 在食物非常充足的特殊情况下分配食物 但大多数情况下食物是不够的,例如今天就很不幸,派出打猎的人一无所获,只有采集的人带回为数很少的野果,请你合理分配这些有限的食物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提示: 劳动分工 食物分配 成年男子 成年女子 老 人 小 孩 布置作业1根据所学内容,想象原始人一天的生活(从日出到日落) 自学“山顶洞人”这一部分。 自学提示:为什么称为山顶洞人?(发现地点) 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有哪些改进?(骨器、磨制石器、钻孔技术
7、)他们是如何懂得人工取火的?(摩擦生热,来源于生活经验) 山顶洞人佩带装饰品,这说明了什么?(原始的对美的追求) 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谁的生活年代离现在最近?谁是更人类?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一 学情分析: 1.初一的学生比较喜欢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条件,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趣味性不强,知识零碎,学生在学习上解有一定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用一条主线农业的产生和影响来串成知识项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二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展示了从距今7000年到
8、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教材所讲述的半坡、河姆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其中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而河姆渡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典型代表。教材通过介绍半坡、河姆渡聚落的生产生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我国南北共同发展,共同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三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有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所代表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及其生活状况。过程与方
9、法:通过比较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作出的特有贡献。 我们的祖先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值得尊敬。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对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的概括。 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 教
10、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从预习入手,让学生养成自己看书总结重点的习惯,并思考相应问题。什么是氏族呢?(学生答: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部落。)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家庭,对不对。那么我们想,到底这个氏族中是爷爷在领导地位,还是姥姥在领导地位呢?(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是男人!也有很多人认为是女人。)为什么呢?同意女人占领导地位的举手,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呢?我看看还有谁从来没有举手过??(举手回答一定要鼓动,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你来说说。(因为女人的传宗接代的作用!)哦!那为什么若干年后女人虽然还是有这个作用却屈居男人之下呢??(因为当时生活条件的恶劣,使得当时延续种族的事情更重要。)那么除了女
11、人的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我们再想想?(启发,我们想,一个种族的繁衍,吃是不是最重要的呢?那么,在吃的来源上,是女人的贡献大?还是男人呢?在启发下,学生们知道了是女人的采集业是食物的稳定而可靠的来源。)讲授新课:(关于这两个氏族部落,还是用学生自己归纳的方法,然后用问题导学。第一个班我用学生来讲的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耽误的时间太多。学生归纳的过程中,始终强调举手回答问题。一定要把半坡和河姆渡氏族的时间地点概括等要素在书中勾画出来,说全!如果一个同学说不全,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总结之后,我就要提问了。1 联系地图册来找准两个氏族的地理位置-一个是黄河流域的一个是长江流域的。2 我
12、们看这两个氏族使用石器那句话都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字,大家发现了是什么字么?一定要强调“普遍”普遍使用才是“新石器时代”。3 我们知不知道什么是粟呢?(学生们真不知道,于是我说,是小米。这回大家知道了。)从这节课看,北方和南方从吃的食物上看就有了不同了。这个粟其实是从野生的狗尾草演变而来的。从种植粟和水稻看,这时的中国已经有了农业了!对不对?大家想想,农业是怎么产生的呢?(以前想人们为什么用火就合理的想象,这回学生还是想的特好。就是从采集业而来的。发现吃的野果的核掉在地上,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长了新芽了。于是人们发现可以种植了!)好,这个农业一产生,可了不得啊。因此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那么我们看看,
13、书上这些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哪些是和农业密不可分的?(工具-全是农具,石镰石斧等。陶器-放种子粮食的。定居生活有房子-农业就不能总迁徙了,需要住上至少一年来等收成。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部落的生存条件改善了。有了剩余的粮食。)那我们看,书上还说他们养些家畜,大家想想这又是从什么业转化而来的呢?(狩猎转化,打的东西吃不完。或者打的是幼小的动物。)好,看看,这些知识都是由农业而来,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对不?4,我们看这两种房屋的构成,为什么南北方的房子构造完全不同呢?(学生很容易理解那个干栏式的,但对于半地穴式的要讨论才行。但是学生还是解决了。尽管用的是精英解答,但是学生们还是能理
14、解的)5,我们再想,这两种房屋在今天我们还能不能看到?(学生对干栏式的还是挺熟悉的,纷纷举南方的吊脚楼或者少数民族的房子。但是半地穴式的他们就说不出了。但是还是有同学知道,在今天陕西延安的窑洞还是和他有渊源的。一个班的同学还把地图册上的河姆渡之谜念了,思路很开阔的。) 对于大汶口文化,强调一下,地点在山东,重点是有了贫富分化。问,这种贫富分化考古工作者是怎么得出的结论?这种贫富分化是如何出现的?贫富分化带来的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农业发展-剩余产品增多-一些上层人把剩余的产品据为己有,于是产生了阶级分化。那么这是,由于农业的普及,男人的优势逐渐显现,于是,氏族的首领开始变为男性,社会从母系氏
15、族过渡到父系氏族。)板书:一 半坡氏族:时间 地点 概况 二 河姆渡氏族:时间 地点 概况 三 大汶口氏族:时间 地点 概况、课后反思:1学生的自己的理解有时能给老师更多的启发,我觉得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说,养成主动思考,主动归纳的习惯,这点很重要。 2让学生自己讲课,其实可以做的很好,时间掌握更好些,总之就是书上的那些内容。但是是不是一些毫不相干的内容呢?我力求让学生找到这里面的线,那就是农业,由采集业发展而来的农业,改变了原始人的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这样就能把所有的知识串联起来。历史的因果关系就在这里。学生课后的反应也证明了我的正确,只有这样讲,才不是照本宣科。 3 学生爱上这样的课,他们
16、有无数的举手机会,每个同学都在老师的鼓动下积极思考积极举手,老师需要这样的课堂,学生也需要。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照明、防寒、吓跑野兽”和“烧烤食物”。用火“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还有更重要一点是人用火烧熟食物,可以增进人类体质本身的变化。指导学生观看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因为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相对较多,所以我们还能够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和“这就是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请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过群居生活?是由于生活环境太险恶,只有靠集体力量,才能适应自然。2.为什么要分享劳动成果?由于环境迫使他们群居,共同劳动,自然也分享劳动果实,这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17、所决定的。 三、山顶洞人 展示自拍照片“山顶洞人遗址”。我们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发现了距今约70万年至202X年的山顶洞人,应当说,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永远不会见面的邻居,可是有一天,恶劣的天气使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出现了强大的引力场,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孩子被带到了北京人的时空,于是一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对话开始了。 现在,我需要两位有非凡表演才能的同学来即兴表演这场科幻历史剧,在表演之前,我有必要澄清一下,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形象生动地了解山顶洞人相比于北京人的进步之处,呆会在表演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分清哪些内容是虚构的,哪些又是我们要掌握的知识点。 山顶洞人(简称山)(女)北
18、京人 (简称北)(男)山(环顾四周):我奶奶的奶奶的奶奶?说过,我们这很早以前生活过一种人,叫什么北京人,难道这是他们住的地方吗?(看见一北京人蹲着发愁)山:喂,你蹲着干什么,你是不是北京人啦!北(站起来,还未说话)山(尖叫起来):哎呀你怎么没穿衣服? 北(红着脸,着急地说):你别诽谤人,谁说我没穿衣服,我这不裹着树叶吗? 山:树叶也能叫衣服,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你看我,穿的名贵的兽皮,是我妈妈用骨针缝的呢!漂亮吧。 北(自惭形秽,极难为情地地点了点头) 山(走到北的跟前,仔细看了看北京人)叹道:你脾气很好,也很温柔,但是你的确很丑,你看看你,前额偏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
19、,尤其是你这头还向前倾,怎么象孙悟空? 北(更加无地自容)山(伶牙利齿,继续道):其实,人嘛,“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戴个项链什么的不就好多了吗? 北(一脸的茫然,不知项链为何物)山:好了好了,项链就是脖子上戴的,(取下项链),好了我做一个好人,把它送给你了,(说着,给北京人戴上) 北(心想,原来是送我这么希奇的东西,他看了看,就只有手上的一个石块,和一根石棒)就慷慨地说:“这是我用了好几天时间敲打而成的工具,可以挖植物的根、茎、果物,割动物肉”。 山(接过来,心里道:送也送好一点的,这么粗糙,原来还处在旧石器时代,根本不懂磨制)突然,刮起狂风,电闪雷鸣,地动山摇 北(非常高兴,要打闪电了,马
20、上就有火了,对山道):我去取一点火,你等一会儿,我马上就来陪你玩。 山:这么落后,取火还要等闪电,我们早就会人工取火了。 突然,山消失不见了,回到了她的时空。回来,不见了山,非常迷茫?失望地说:曾 北:曾经有一个珍贵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而我没有珍惜,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说,让我做一个山顶洞人吧,如果一定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十五年。 看完了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回过神来,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从刚才的表演中分析出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真正的历史事实并填写下表。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外貌 前额偏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尤其是你这头还向前倾 和现代人
21、没有什么区别 穿着 有了兽皮制作的衣服 劳动工具 用石块敲打而成的石器,把树支砍成木棒 用有还是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的技术,会制造骨针等骨器 火 使用天然火 已懂得人工取火 其它 群居生活 会做装饰品 渔猎和采集是主要的生产劳动 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课文的小字部分介绍了山顶洞人的情况。包括:1.山顶洞人的生活地点和距今年代:北京龙骨山山顶洞,距今约18 000年。2.讲清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说明他们制造工具的水平大大提高了。插图为证明山顶洞人已掌握新技术的遗物:骨针和钻孔的装饰品。3.强调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这是说明山顶洞人生产水平比以前进步的
22、又一重要特征。本目的两幅插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和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前者说明山顶洞人已经同现代人“基本相同”,后者说明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小结:刚才我们在相当诙谐轻松的气氛中学完了这节课,但实际上,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以其智慧和力量,同大自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推动着人类的进步。课堂练习:课文后的材料阅读 课后作业:活动建议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半坡和河姆渡聚落的位置,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制造的陶器和建造的房屋;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距今年代,以及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 能力目标 以北京人、山顶洞人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3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方案 年级 历史 教学 设计 设计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