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教学设计.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3篇 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示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方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存,引导他们喜爱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盘缠、硬”,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根底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寓言内容的根底上,理解寓意。 教学预备:课
2、件 教学过程: 一、 解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齐读课题) 1、解题:熟悉“辕、辙”. 师:请学生观看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辕”是车前驾牲口的两根长木头。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辙”车轮走过的痕迹,指道路。“南辕北辙”要去的方向是南方,车子却朝北走。比方行动和目的相反。 二、 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a还有哪个词不理解?请其他学生当小教师帮忙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盘缠” “好把式”其他学生也不理解,教师准时引导:”把式”在这个故事中指的是赶车的人, 文中说“我的车
3、夫是个好把式”这个好把式是什么意思好车夫。 b 三、 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师:故事的内容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指名答复。(故事的最终一段话) 1、课件出示重点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学生自由读,并依据这句话谈读出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师: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贴楚国的图片)谁能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指名贴马车图。 师: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师:从这一句,你知道了坐车人是个怎样的人?(很固执。很愚蠢。) 师: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2
4、、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课件出示: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答复的? 3、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忙表达。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师: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肯定能到楚国,那么,他究竟能不能到呢? 5、课件出示:(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事越大,带的盘缠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国。)学生齐读。 6、面对坐车人
5、,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答复。 四、播放历史故事南辕北辙,升华熟悉与感受。 教师:早在23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告魏王消除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 1、观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师:魏王是个聪慧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即承受了季梁的劝说。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常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 3、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并提出盼望与建议。(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到达提高成绩的目的)。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
6、2 一、教材简介 南辕北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需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则适得其反。从小培育学生做事多思索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 出示生字“辕”“辙”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这两个字这什么要有“车字旁”,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教师将这两个字贴在黑板上),鼓舞学生积极发表个人意见,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储藏,然后组织学生来学习一则与这两个字有关的寓言故事,教师提出问题:“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二)、自主
7、学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生字。 2、听录音,让学生留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3、同桌读文,留意订正字音 4、四人小组活动,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名朗读这则寓言故事,教师启发学生依据角色的特点和语气来朗读,(留意不解的问恳切地说固执己见的读法。)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试着加上动作表演。 3、指名一小组学生上台表演并加上动作。(师生评一评) 4、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小组内争论 (1)、季梁提示他什么?为什么? (2)、他承受劝说了吗?他错在哪里? (3)、用自己的话说出本故事的寓意? 四、男女生表演 朗读全文。 五、总结: 学
8、完了这则寓言你想说些什么? 六、实践作业 请你在生活中观看和思索,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假如发觉了就告知亲人、教师和同学)。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3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两则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预备】 1、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9、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索: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洁,但学生的阅历积存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拟精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看、感受。) 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其次、三、四自然段: 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准备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育学生的语言力量和制造性思维。) 那个人听劝说了吗
10、?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尝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争论从养羊人的经受中,你吸取了什么阅历?(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展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终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其次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状况下,你情愿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情愿多走路铺张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
11、聪慧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沟通,全班沟通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示、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纳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猎取学问,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依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板书) 4、假设你是这
12、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究竟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争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比照;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沟通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劝又丢修再也没丢 有错就改不算晚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用“虽然可是”说句话。 2、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的质疑,
13、理解力量。 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需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说。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需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或读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吗?说一说,和给大家共享。 2、大家知道的寓言故事可真不少,可你们知道吗,寓言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进展史了,语言最初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灵的故事寄予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3、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七单元,学习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 二、释题:
14、 1、齐读课题。 2、认真观看“辕”、“辙”两个字,你发觉了什么? (出示古代马车图)理解“辕”、“辙”。 当车往南走的时候,“辕”会朝哪个方向?车辙会向哪个方向延长? 区分“辕”、“袁”、“猿”。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中哪段话说出了“南辕北辙”的意思? 2、争论沟通。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楚国 太行山) (2)楚国在南,他却往北走,是说他行动和目的相反。 3、楚国明明在南边,他却往北走,路上遇到一个人告知他方向错了,但教师读着这些对话有点糊涂了,这些话个是谁说的?你能填上恰当的提示语
15、吗?最好把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态度也加进去。 (出示人物对话) 路上遇到他的人问:“你往哪里去?” 他说:“我到楚国去。” “那你走错方向了”,_,“要朝南面走才对”。 “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很快!”_。 _:“不管你的马多好,方向错了,是到不了楚国的。” _:“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多”。 “你带的路费再多,走的方向不对,也是到不了楚国的。”_。 _:“不要紧,我的驾车人技术很好。” (1)填提示语,同一意思最好用不同的词表达。 (2)学习引号的用法(出示引号用法练习) (3)通过刚刚的人物对话,你知道坐车人有哪些优越条件? (4)他自认为有着无可比的优越条件,所以路人一再劝说,他还是固执地坚持
16、自己的做法,而不听别人的意见,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吗?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内容,用所给的关联词语说话。 (出示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 尽管但是 无论都 即使也 5、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今后做事时会留意些什么?怎样做? 四、拓展延长,升华熟悉: 早在多年前,魏王想以武力攻打赵国,魏国大臣季梁说魏王的做法是“南辕北辙”。其实,就是现在,生活中还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举例子说一说。 五、总结: 寓言,故事虽小,却有无穷内涵,让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就像一颗宝珠,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六、作业 收集寓言故事,和同学沟通。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优秀教
17、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用“虽然可是”说句话。 2、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的质疑,理解力量。 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需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说。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需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说。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
18、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观赏,同学们欢不欢送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沟通沟通。 2、学生沟通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知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知、恳切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恳切”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承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
19、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恳切,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展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假如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的 “南辕北辙”挖苦了目的与行动相反的人。 南辕北辙告知我们,行动和目的相反,无论花多少力气,也无法到达目的。 另一个故事则挖苦了那些行动与目的相反的人
20、。盼望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把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 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其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读,培育学生古文阅读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寓意。 4、有感情地复述寓言。 教学预备: 南辕北辙古文阅读材料;春秋战国十大愚人寓言故事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明确方法。 1、 大家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依据学生答复,教师小结:寓言是世界各国人民都非常宠爱的文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等等,外国也有伊索寓言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