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重点难点题型系列练习0114(共20道模拟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重点难点题型系列练习0114(共20道模拟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重点难点题型系列练习0114(共20道模拟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题型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2.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
2、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3.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A. B. C. D.4.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
3、可知,当时()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 B.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 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5.郭沫若在广东访某故居时写道:“早识汪胡怀贰志,何期陈蒋叛三宗。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据此推断,“公”应指()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蔡元培6.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7.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
4、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8.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9.图2为1919年12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A.互助协作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 B.人的解放和
5、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C.青年学生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D.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革命的前提10.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11.(2023秋甘肃兰州高三兰州一中校考期中)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罢苑马,以赐贫民”。建元三年,“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元狩四年,“有司言关东贫民
6、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汉武帝此举()A.推动了王国问题的解决B.防止了地主土地兼并C.限制了人口流动和迁徙D.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12.(2023贵州遵义统考一模)汉初在丧葬上推崇薄葬,汉文帝的霸陵多以瓦器陪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武帝后盛行厚葬,“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汉代丧葬习俗的变化反映了()A.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B.社会习俗受主流思想影响C.奢靡铺张风气的流行D.伦理道德规范的逐渐弱化13.(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六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史记的撰述宗旨实际上分为三个
7、层次:第一层境界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第二层境界是“考之行事”;第三层境界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对此,认识准确的是( )A.司马迁构建了史学理论体系B.古代史学研究侧重事实考据C.史学发展取决于史家的努力D.历史发展过程中蕴含着规律14.(2023秋甘肃陇南高三校考阶段练习)董仲舒曾经指出:“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A.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B.倡导以教化管理民众C.迎合了大一统的需要D.开创了皇权神化的局面15.(2023秋河北衡水高三河北武强中学校考期中)某学者认为,“中国宰相
8、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设监御史纠察朝廷百官B.东汉初年三公权力日益强化C.汉武帝时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D.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走向成熟16.(2023春广东肇庆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据图可推知,西汉时期()A.大规模商业活动频繁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南北方经济联系薄弱D.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17.(2023湖北模拟预测)汉武帝授风俗使“美风俗”之责。风俗使的主要任务有:代行天意,宣示“圣德”,搜访民情民意,按察各地的施政情况,惩处有违“圣政”者。汉武帝的这种做法()A.形成了上下互
9、动的统治机制B.推动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意在确立新的官吏选拔方式D.适应解决相权问题的需要18.(2024浙江模拟预测)汉文帝时“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谴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但由于地方监察体制不健全,加之地方豪强势力的不断增长,汉景帝时,地方吏治已发展到“豪猾,二千石莫能制”的地步,直接威胁着政局的稳定。为此,汉武帝()A.在郡一级设监御史专掌监察B.下令地方每年造计簿以作考核C.在中央设监察御史纠察百官D.分天下为十三州部设专员巡察19.(2023秋江苏南通高三校考开学考试)汉初,畜力比较缺乏,政府禁止杀牛和盗牛,规定凡是偷盗牛马者,将处以重刑。而到汉武帝时,“始开三边,徙民屯
10、田,皆与犁牛”。这一变化表明当时A.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B.农业耕作技术不断革新C.生产逐渐恢复并发展D.食物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0.(2023秋云南红河高三统考开学考试)西汉早期,当灾异现象发生时,当权者往往下诏自责,主动承担灾异的相关责任。然而到了汉宣帝、汉元帝以后,面对灾异频发,皇帝往往将责任推给大臣乃至三公。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谶纬迷信十分盛行B.君主不受天人感应约束C.汉朝统治受到冲击D.民本思想得到普遍认可附:参考答案和解析(教师版)1.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
11、剧。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答案】C【解析】由材料“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可知邹容的革命军和章炳麟的驳康书都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作,陈去病主张青年人投身戏剧,意在通过戏剧鼓动平民,宣传革命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戏剧的宣传内容,并未说明传统戏曲的演出情况,排除A项;“开始”表述过于绝对,且材料并未提及戏剧的受众群体,排除B项;清末反清书籍进一步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宣传革命思想作用强化,排除D项。2.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
12、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据材料“地方议会性质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可知,谘议局有地方议会性质,体现了民主性,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说明士绅阶层的民主意识增强,故选D项;据材料“爆发抢米风潮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可知,体现了地方士绅阶层对政府官员的执政能力提出了异议,统治权威受到了质疑,清末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谘议局致
13、电军机处,请求朝廷”可知,谘议局所提出的请求并不能直接生效,还需经过清廷的决定,因此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请求朝廷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 可知,他们的诉求并未立即被采纳,因此,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3.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A. B. C.
14、D.【答案】D【解析】“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强调总统的行政权,与限制总统权力不符,故错误;“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强调总统的军事权,与限制总统权力不符,故错误;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制约总统的行政权,并拥有弹劾权,体现限制总统权力意图,故正确;“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体现出国会议员对总统权力的制约,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4.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 B.教育
15、近代化艰难起步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 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废除之后,实行了优贡考试,“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参加优贡考试的浙江士子对新学了解不多,思想落后,“不禁为吾浙前途悲”,体现了书商认为新学能够挽救浙江前途,反映了新学在社会上的影响,体现出社会呈现出转型特征,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俗习惯指的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废除后,参加优贡考试的士子仍被传统思想束缚的情况,不属于风俗习惯的范畴,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与
16、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反映的是士子对新政的态度,材料内容为清末新政时期,废除科举考试后,实行了优贡考试的善后措施,参加优贡考试的士子对新学了解不多,思想落后,没有涉及士子对新政的态度,不能反映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排除D项。5.郭沫若在广东访某故居时写道:“早识汪胡怀贰志,何期陈蒋叛三宗。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据此推断,“公”应指()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蔡元培【答案】C【解析】据材料“何期陈蒋叛三宗”“数罢洪杨应数公”,可知郭沫若痛斥汪精卫、胡汉民、陈炯明和蒋介石叛变革命,违背了革命初衷,而洪秀全和杨秀清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最终因为阶级的局限性
17、而失败,所以他认为革命的坚定意志和革命贡献以孙中山最为突出,故选C项;林则徐依然属于传统地主阶级的范畴,排除A项;康有为主张社会改良,反对暴力革命,排除B项;蔡元培属于民国初期的教育学家,不属于革命者的范畴,排除D项。6.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答案】B【解析】据材料“五色旗炳耀通衢”“黄帜青龙销声匿迹”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五色旗取代了黄帜青龙,这本质上是从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故选B
18、项;材料是对辛亥革命带来变化的中性描述,“失落”说法错误,排除A项;社会景象指五色旗取代了黄帜青龙,民国元年即1912年1月1日之时,天津依然属于清朝统治之下,因此,不可能悬挂五色旗,排除C项;从材料“五色旗炳耀通衢”“黄帜青龙销声匿迹”中看不出其对革命的态度,得不出“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的结论,排除D项。7.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2024 高考 热点 重点难点 题型 系列 练习 0114 20 模拟 选择题 参考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59585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