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野望》课后练习题(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野望》课后练习题(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野望》课后练习题(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课后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有所语 语:告诉B.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C.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D.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足肤皲裂而不知B.左臂挂念珠倚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相与步于中庭 行者休于树D.何处无竹柏 水何澹澹3.对文中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
3、里。4.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A.景色之美 B.朋友之乐 C.赏水之趣 D.贬谪之苦(二)【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
4、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限日:遮挡阳光。幽岫:幽深的山穴。重:向往。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文中指隐士所食之物。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负势竞上 (2)鸢飞戾天者 (3)蝉吟鹤唳 (4)岂徒语哉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野望 初中语文 部编版八 年级 上册 13 课后 练习题 对比 阅读 理解 默写 参考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