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分层作业课件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江苏版).pptx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分层作业课件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江苏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分层作业课件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江苏版).ppt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2江苏扬州高二期末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BA.工业革命在欧洲逐步开展B.新航路开辟促成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C.欧洲农业作物结构的改善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解析】【解析】马铃薯原产于美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逐渐向外传播,所以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与新航路开辟促成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有关,故B项符合题意。2.2022江苏南京调研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北美的纽约、费城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
2、馆。由此可见()D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咖啡馆成了社交的主要场所C.欧美国家饮食结构逐渐趋同D.世界物种交流范围逐步扩大【解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咖啡原产于非洲,17世纪初,世界已经连为一体,随着物种交流,咖啡在欧洲和北美流行开来,故D项符合题意。3.2022江苏南通期中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丰富了食物的种类。下列三幅图片,主要能够反映()A.农业产量的提高B.绘图技术的进步C.食物物种的交流D.生产方式的发展【解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马铃薯都是原产于美洲的作物,在中国和欧洲有相关记载,体现出不同地区间食物物种的交流,故C项符合
3、题意。4.2022江苏徐州高二期末明末以来,美洲的番茄、玉米、甘薯、辣椒、马铃薯等作物向中国等亚洲国家与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有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A.商业革命的影响B.奴隶贸易的影响C.郑和下西洋的影响D.地球板块漂移的影响【解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商贸中心的转移、商品种类的增多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材料中“美洲的番茄、玉米、甘薯、辣椒、马铃薯等作物向中国等亚洲国家与地区传播”体现的是商业革命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5.2022山东潍坊调研新航路开辟后,
4、伴随着奴隶贸易,奴隶船还给美洲带来了西非水稻,这种水稻在18世纪成为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这反映了()DA.殖民活动引发了北美的族群变化B.奴隶贸易促进了种植园经济发展C.欧亚作物的传入影响了美洲农业D.物种交流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结构【解析】【解析】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非水稻传入美洲,并在18世纪成为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即物种交流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结构,故D项符合题意。6.2022江苏苏州高二调研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番茄、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5、()AA.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解析】【解析】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番茄、玉米、马铃薯等物种传入欧洲,而水稻、甘蔗、葡萄等农作物和马、牛、驴等动物及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美洲,由此可知,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经济是否繁荣的问题,故C项错误;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显然是错误观点,故D项错误。7.2022江苏宿迁调研有学者在评论15、16世纪的欧洲菜肴时,称其“完全消失在调料(以胡椒、桂皮、豆蔻花为主的香料)里了
6、,食物本身已经无足轻重,它成了稀奇古怪的调料的附庸”。这说明()CA.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B.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C.欧亚贸易的拓展影响欧洲人的口味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解析】【解析】从材料中15、16世纪欧洲的菜肴中大量使用了各种调料,而这些调料大多盛产于亚洲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亚贸易的拓展影响欧洲人的口味,故C项符合题意;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黄金白银价格下跌而物价上涨的现象,与材料中欧洲人饮食菜肴中调料增加无关,排除A项;15、16世纪欧洲菜肴中的调料,大多是从亚洲进口的,与美洲的开发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15、16世纪欧洲菜肴中调料增加
7、,与消费观无关,排除D项。8.2022山东德州高二期末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B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抑商观念发生改变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解析】【解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反映了当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不能说明抑商观念发生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区域经济繁荣发展,故D项错误。9.2022江苏常州高二检测到了1
8、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C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主要交易品种【解析】【解析】题干中玉米、马铃薯、番茄和辣椒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所发生的商业革命中物种交流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玉米和马铃薯是原产于美洲的物种,不是欧洲本土作物,排除A项;题干中物种的交流是在工业革命前就发生的,不符合“工业化带来的”,排除B项;早期亚欧交易品种
9、主要是香料和茶叶等,并且番茄和辣椒等不是“粮食作物”,排除D项。10.2022江苏淮安高三调研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16世纪传入西非和中国,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有历史学家在评论玉米在世界上的传播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对该评价理解最准确的是()BA.玉米的传播是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B.缓解粮食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价格革命使得玉米价格比黄金价格更高D.玉米的传播使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加强【解析】【解析】根据题干“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的”“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可知,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在新航路开辟后逐渐传向世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59778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