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马诗》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10《古诗三首马诗》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古诗三首马诗》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0古诗三首马诗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教材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10-1古诗三首 马诗(教案) (2022年最新修订版) 教材解读: 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贺,字长吉,河南洛阳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他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边塞风光的画卷。月光下的沙漠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轮如弯钩一般明月当空悬挂。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这首诗看
2、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这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马的赞美,蕴含着作者报国之志的浓郁感情。在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渴望立功报国的内心情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会
3、写“络”字,默写这首古诗。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借物言志所表达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中的马所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出示历代关于马的文学作品,说一说关于马的成语。 2、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学会写“络”字。 3、介绍作者唐代作者李贺,以及诗歌写作背景。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马诗 10 古诗 三首马诗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