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控制技术等职业本科 专业。学 时:60 (理论学时44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介绍制造业中广泛贯彻执行的一部分国家基础标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互 换性、标准化与优先数系等基本知识、极限与配合及其国家标准与选择、测量技术基础、几 何公差及公差带特点、公差原则、几何公差选择与几何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标准与表面粗 糙度检测、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滚动轴承、键、螺纹以及齿轮的精度设计与应用示例。是 机械行业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机械类和机电相结合类各专业必需的一
2、门主干 技术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及其他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的纽带与桥梁。本课程力求做到突出高职本科特色,强调理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突出设计应用、力 求创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并为专业课的学 习、生产实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除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外,还具有与实 践联系紧密的特点,要注意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对本科程的理解。二、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 .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理解其重要作用。2 .掌握国家标准中有关公差,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3 .掌握几何公差的基本内容,理解几何公差代号的含义。4 .掌
3、握表面粗糙度概念及基本检测方法,理解表面粗糙度主要评定参数的含义。5 .掌握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测量器具,测量方法的分类。6 .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应用。7 .掌握滚动轴承、键、螺纹以及齿轮的精度设计知识。使学生了解、掌握各类零部件连接的配合种类、连接形式、制造加工的最终精度等基本 概念和必要的基本知识。逐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学习一 系列后继课程和相关实训以及学习有关的科学技术打下基础。(二)素质目标1 .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培养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4 .培养学生具备零件精度设计能力及使用常
4、用测量工具检测、分析零件的能力和素质。(三)能力目标1 .掌握机械类零部件之间的各类连接、配合、粗糙度等基本概念和各类标准。能正确应 用这些标准、规律去解决实践中复杂的与此有关的设计、加工问题。2 .能正确选用公差数值、查阅公差配合表、标注公差数值和使用一般量具及零件精度设 计与检测的能力。3 .熟悉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 和识读、掌握配合误差的检测方法。4 .掌握几何公差代号的标注方法及常用项目的检测方法。5 .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的意义及标注方法、能使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影像仪检测零 件表面粗糙度。6 .掌握验收极限的确定与测量器具的选择方法
5、。7 .掌握光滑极限量规设计内容、用光滑极限量规检测零件方法。8 .掌握滚动轴承、键、螺纹以及齿轮的精度设计要求、检测方法。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金属切削原理及 刀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 识、技能与素质。教学模块主要教学内容学习目标能力要求学 时绪论互换性及其意义实现互换性的条件一一公差标准化和技术测量加工误差和公差标准和标准化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本课程的性质
6、和要求了解互换性的概 念,理解其重要作 用;了解加工误差 和公差的区别;了 解标准与标准化 的意义及生产中 的重要作用;了解 测量的目的及发 展趋势。了解技术标准的作用 及本课程的性质、任 务与要求。掌握互换 性的作用、常用优先 数系。2极限与配 合尺寸偏差、实际偏差、极 限偏差、尺寸公差、尺寸 公差带、标准公差、基本 偏差、配合公差。重点掌握最大极 限尺寸、最小极限 尺寸的计算,标准 公差、基本偏差的 查阅方法。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 的构成、特点及基本 规律;了解公差与配 合的选用原则;会查 阅和使用有关手册和 国家标准。6配合类型:间隙配合、过 盈配合、过渡配合 配合制:基孔制、基轴制 标准
7、公差:公差等级 基本偏差系列:基本偏差 系列图及其特征、基本偏 差数值。掌握间隙配合、过 盈配合、过渡配合 的概念,熟记基本 偏差系列图及其 特征。能够正确选择实际工 程或设计中的各类零 部件之间的配合类型 及其精度问题。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 注:公差带代号、配合代 号、尺寸公差的标注形式。掌握各种配合的 标注形式。能够正确标注工程图 纸上的各种配合。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与配 合、极限与配合的选用。了解常用和优先 的公差带与配合 类型,了解极限与 配合的选用方法、 原则。能够正确、合理选用 配合类型、种类。测量技术 基础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角度基准与量值传递、量块、计量仪器与测量方法、 测量误
8、差及处理方法、 用一般计量器具测量工件了解长度基准与 量值传递的意义; 了解角度基准与 量值传递的异同 点;学会判断测量 误差及处理方法 ;熟练掌握各种计 量器具测量方法。熟练掌握常用计量器 具测量方法。能够用 量块、万能角度尺、 角度量块、线纹尺、 游标卡尺、千分尺、 百分表等检测零件的 尺寸和判断合格性。2几何公差 与检测几何公差的标注、几何公 差带、几何公差的类型: 形状公差、方向公差、位 置公差、跳动公差。熟练掌握几何公 差的标注形式。在图样上能够正确标 注、识读几何公差。6几何公差值及其有关的国 家规定、几何公差的选择。熟记几何公差值 及其有关的国家 规定,了解几何公 差的选择原则。
9、可以在工程实际中能 够合理选取几何公差 值。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独 立原则和相关要求。了解公差原则与 公差要求。可以在工程实际中能 够合理选用公差原则 与公差要求情况。表面粗糙 度与检测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了解表面粗糙度 的国家标准熟记表面粗糙度的国 家标准符号4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与标注掌握表面粗糙度 的选用原则、标注 方法。在图样上能够正确标 注零件上不同部位的 表面粗糙度。光滑工件 尺寸检测 与光滑极 限量规设 计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确定验收极限选择计量器具光滑极限量规分类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泰勒原则量规公差带工作设计内容了解光滑极限量 规分类、设计原则 泰勒原则;了 解量规公差带及 工作
10、设计内容;了 解塞规和环规的 结构、用途。掌握光滑极限量规分 类、设计原则一一泰 勒原则;掌握量规公 差带及工作设计内 容;熟练掌握利用塞 规和环规检测孔或轴 的合格性。6尺寸链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尺寸 链的基本术语和分类;直 线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掌握尺寸链的基 本概念;熟悉尺寸 链的基本术语和 分类;掌握直线尺 寸链的计算方法。掌握直线尺寸链的计 算方法、运用尺寸链 解决实际问题。4典型零件 的精度设 计键、花键结合的精度设计 与检测了解平键连接的 几种配合形式,矩 形花键的公差在工程实际中能够正 确选用平键连接、矩 形花键的配合、公差, 掌握键和花键的常用 检测方法。2普通螺纹结合的设计与检
11、 测了解螺纹类型,掌 握普通螺纹的标 注、检测方法。在图样上能够正确标 注普通螺纹的公差, 掌握螺纹量规、螺纹 千分尺检测螺纹的操 作方法。4滚动轴承公差及其检测了解滚动轴承公 差等级及其应用, 掌握滚动轴承与 轴、外壳的配合及 选择。在图样上能够正确标 注及识读滚动轴承公 差,掌握滚动轴承配 合的选择原则及选择 方法。2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的评 定与设计了解齿轮的基本 要求、加工误差, 圆柱齿轮的误差 项目在图样上能够正确标 注齿轮的公差,熟练 使用齿厚卡尺、公法 线千分尺等测量齿轮 的检测项目。2典型零件 检测实训轴套的几何尺寸测量及检 测,轴套与轴的配合误差 检测利用相关的计量 仪器和测量
12、方法, 正确测量和检测 轴套上对应的检 测对象,并且能够 判断零件的合格 性。熟练使用游标卡尺、 螺旋千分尺、百分表、 千分表等仪器测量零 件的检测项目。4零件的圆度、圆柱度和同 轴度、直线度、平面度、 平行度、圆跳动、全跳动 等误差检测利用相关的计量 仪器和测量方法, 正确测量和检测 零件上对应的检 测对象,并且能够 判断零件的合格 性。熟练使用百分表、千 分表、水平仪等仪器 测量零件的检测项 目。4表面粗糙度检测了解比较法、针描 法等,掌握常用仪 器的检测原理、和 使用方法,并能够 判断零件的合格 性。熟练使用粗糙度比较 样块及轮廓仪检测零 件的表面粗糙度2螺栓零件的螺纹检测了解螺纹千分尺
13、、 螺纹量规的检测 原理、使用方法, 并能够判断零件 的合格性。熟练使螺纹千分尺、 螺纹量规检测零件螺 栓零件2圆柱齿轮的检测了解评定齿轮的 必检测精度指标 和检测方法。掌握齿厚偏差和公法 线长度偏差的检测方 法。4合计60五、教学资源及实施建议(一)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许桂云、张海秀、杨阳等编著,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20. 10(二)教学参考资料1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王长春,任秀华,李建春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42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荀占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6(三)教学场地、设施、网络资源教学场地:实训中心、机械产品检测实验室教学设施:多媒体、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水平仪、万能角度尺、影像仪、偏摆 仪等检测量仪,配套检测零件实验演示。(四)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1 .课程考核方式:考试2 .课程考核标准(1)平时成绩50%,其中态度纪律考核中出勤占10%,课堂提问发言占10%;习题共5 次:占20%;实践5次:10%(2)期末考试:5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