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8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五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8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8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五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8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五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1 一、教材解读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
2、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
3、课文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创意着眼点: 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释题导入: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两天我们跟随课文先去了泉城济南,见识了那天下闻名的泉水,又去了
4、人间仙境九寨沟,领略了那儿神奇的美景。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呢? 2、板书课题:田园诗情 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 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 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质疑过渡:这田园诗情的地方是哪儿呢?对,就是把郁金香定为国花的荷兰。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己轻声读读课文,
5、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积累好词,在好词下面做记号。 2、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画好词。 3、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正音,学生评议。 交流圈画到的好词,多读几遍。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读后交流,相机板书: 草原奶牛图 郁金香 低地骏马图 动物王国 傍晚图 夜晚图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提出有难度的生字,共同讨论识记方法。 3、完成习字册上描红。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荷兰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揭题:田园诗情 2、回顾:有着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6、等美称的荷兰,究竟是怎样的呢?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你看到了哪些有着浓郁的荷兰风情的图画呢?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草原奶牛图 郁金香 低地骏马图 动物王国 傍晚图 夜晚图 3、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二、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 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
7、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4、 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
8、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三、 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 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 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
9、,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语言。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借助旁批领会课文内容,感受鱼贩们的快乐。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一、结合实际,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平常你们到鱼市场买鱼,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漂洋过海,去西雅图一个特殊的鱼市场走走,看看这个鱼市场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媲”字的声母。 (2)学生反馈读课文情况。 (3)同桌分
10、段轮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2、根据旁批提示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教师:同学们,在这个异国他乡的西雅图鱼市场,你的感受是什么?(这里的人都很快乐)你从哪里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课文相应部分) (1)鱼贩们的快乐。 “那天,天气不是很好,但市场并非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A、指导朗读,感受鱼贩充满乐趣和欢笑的生活,体会鱼贩的快乐心情。 B、鱼贩们过着“和谐的生活”,还可以说过着()的生活。 “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鱼贩们创造出了鱼市场中的奇迹。” A、说说鱼贩们是怎样把“苦日子过甜的”。 B、“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你能说说他们会怎样创造性地工作吗? C、采用多种形式
1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鱼贩们对待生活、工作的快乐情感。 (2)顾客的快乐。 “这样的工作气氛还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心里似乎也会悟出一点道理来。” A、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顾客是快乐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B、“心里似乎也会悟出点道理来”,悟出什么道理? 指导朗读,感受顾客的快乐之情。 3、品读课文,欣赏课文。 教师:自己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你特别欣赏哪些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交流。 三、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难道生活中就只有鱼市场有快乐?想想,哪里还有快乐? 补充:的快乐 教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乐观地对待学习、生活,积极地享受学习、生活,那咱们处处都会拥有快乐。 四
12、、作业 书写生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3、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4、加强领悟能力。 5、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重点难点: 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课室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
13、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
14、:(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提问: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
15、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你怎样体会这句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
16、指名说、接龙说。 六、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字词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感觉孩子们预习效果很好。在课文理解中围绕“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展开,借助文中的词句感受贝在孕育珍珠的过程中忍受的痛苦,感受贝的可敬。不足:孩子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角度单一,平时还是应该鼓励孩子多进行课外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4 一、教材解读: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
17、”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
18、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8三顾茅庐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19、(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 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
20、、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fen)辅(fufu)晌(xiangshang) 辰(chengchen)诸(zhuzu)卧(wowu)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8三顾茅庐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园地 教案 部编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