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docx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13篇 赠刘景文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争论沟通,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沟通自己的体会,沟通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季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山行
2、 一、小组合作,争论自学 1、依据学赠刘景文的阅历,争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二、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争论解决。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五、指导写字 六、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读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读,一个个人朗读。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2 1、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课文后面供应了一些词的解
3、释,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的根底上借助解释,自己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2、这两首诗语言美丽,情感真挚。教夜书所见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现实生活动身,从自身体会动身,引导学生想象一下诗句中的情景,然后通过沟通,合作完成课后习题的相关要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的思乡之情在前两句中得到了直接抒发,要特殊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独”字和两个“异”的表达效果。 3、诵读是学习诗歌的根本方式。朗读有助于整体感知诗歌意思,更有助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两首诗的感情都真挚肤浅,所以在读的时候,语速总体上可以舒缓些。不过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感情明显有所舒解,读的时候,语气较前两句可以快一些。在朗读的根
4、底上,也可以安排一些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沟通对诗句的体会,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文中解释理解诗句意思,合作完成课后的其次题。 4、在教学完毕的时候,组织学生沟通自己搜集的有关描写秋天的古诗。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风光,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解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三、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
5、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争论沟通。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珍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 教师依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挨次(假如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展引导): 3、解古诗的及背景; (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 (2)体会的感情; (3)感情诵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 1
6、、依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其次步: 1、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解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相互沟通。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沟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连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忙学生理解诗意。 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根底上相互沟通、学习,培育了学生的自学力量、合作力量。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始终解决。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先小组沟通,再全班沟通;也可以把
7、自己想像到的画面简洁画出来,在沟通时结合画面表达。(建议教师在沟通中敬重学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强求学生表达得太全都,将也许诗意表达好即可。) 第三步: 1、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沟通。 第四步: 1、刚刚,我们一起观赏了这首诗歌所描写的宏伟的景象,体会了的赞美之情,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先自由读,再请学生读给全班同学听。 2、背诵这首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三、拓展阅读。 沟通课前搜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意图:将课前的搜集与课内的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积存。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观赏了望天门山,谁来
8、背诵一下?先个人背诵,再集体背诵。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诵给大家听。 3、今日我们一起来观赏另一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意图: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状况,给学生一个展现背诵搜集到的古诗的时机,体会胜利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学古诗,明白大意。 1、自由朗读古诗,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关的资料以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小组沟通。(可以利用字典、课后解释、课文插图来理解这首诗歌。)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沟通,在沟通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 (1)对苏轼的了解: (2)对题目的理解; (3)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题(书写)、西林、壁(墙壁)、横看(从下面看)、缘(由于); (4)对这
9、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装的理解完全全都,大体把握诗意即可。) 意图:由于这首诗的词句比拟易懂,教师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学生间相互沟通,体会古诗的意思。 3、大家对这首诗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估量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在这座山中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假如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古诗的意思。) 4、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决疑问。意图: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学生不简单理解的,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忙学生很直观地弄明白。 三、体会诗境,感悟道理。 1、刚刚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也许意思,下面大家
10、一边听教师诵读这首诗,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诵读,学生想象。 2、沟通,估量学生可能想象到庐山宏伟的景象,比方连绵不断、凹凸起伏的山峰等,教师应当鼓舞学生进展有创意的想象。 3、争论,然后沟通。 (1)大家想想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2)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比拟浅显地感悟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在争论中明白这首诗蕴含的道理,受到启发。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四、拓展阅读。 沟通课前搜集的苏轼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教学小结: 这两首古诗或绘画或悟理意境深远,是培育审美情趣,陶
11、冶情操的好诗篇,课后我们通过背诵来更好的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4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一、素养教育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根底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力量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宏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争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
12、杜甫听到成功喜讯后那样欢快的缘由。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成功喜讯后欢快的缘由。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挨次。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方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沟通自学成果,鼓舞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争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
13、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争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争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知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理想,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
14、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叮嘱。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解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准确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订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沟通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原来的意思。“元知”是原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原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哀痛。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15、。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据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知你们的父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盼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
16、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默写这首诗 其次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简介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快乐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今完毕。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布满欢快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状况 (四)理解诗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终集中时间争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
17、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突然间处处传播。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突然在剑外处处传播。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忱不加克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快乐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唱歌。 须:必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唱歌,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
18、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始终奔向洛阳。 (五)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找几名同学说一说。 (六)总结全诗 1.说一说杜甫兴奋的缘由是什么? (杜甫兴奋的缘由决不仅仅是由于诗人从今可以完毕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由于从今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因多年战乱被平静,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七)背诵这首诗 (八)齐读这两首诗 思索:示儿和闻官
19、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样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一样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希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熟悉“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有、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带着学生感悟古诗中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预备】 1、用幻灯片出示2首古诗。 2、学生配诗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两首 江南春 春日偶成 古诗 春日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