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含答案(九科试卷).pdf





《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含答案(九科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含答案(九科试卷).pdf(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2024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含答案含答案(九科试卷)九科试卷)目录目录1.2024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2.2024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3.2024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4.2024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5.2024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6.2024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含答案7.2024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8.2024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9.2024 届湖南省邵阳市
2、高三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含答案2024 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卷(语文)第 1 页(共 8 页)2024 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卷语文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区”。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
3、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羌笛是一种源于古羌人的民族民间乐器,传说是秦汉之际游牧在西北高原的羌人所发明,故名羌笛,传入中原后,形制经过了改变。从南朝至唐宋的诗词中,经常能见到它的身影。羌笛既是唐诗中最常出现的意象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文化符号。说文解字对“笛”字的解释中有“笛,七孔筩也。从竹,由声。羌笛三孔”之描述。应劭风俗通义引乐记云:“笛者,涤也,所以荡涤邪秽,纳之
4、于雅正也。长二尺四寸,七孔。其后又有羌笛,马融笛赋曰: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音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以当檛便易持,京君明贤,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京君”即西汉末学者京房,马融认为正是京房加了一个最高音按孔,使羌笛成为五孔。沈括的梦溪笔谈也对“羌笛”进行了描述:“笛有雅笛,有羌笛,其形制所始。旧说皆不同,周礼笙师教篪篴。或云汉武帝时,丘仲始作笛,又云,起于羌人。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横笛耳。”唐代李善还曾对“双笛”进行释解:“然羌笛与笛二器不
5、同,长于古笛,有三孔,大小异,故谓之双笛。”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双笛”后注谓“五孔”,给人感觉“双笛”为一件乐器,其形制乃双管并列,具备五孔。近代黄侃在文选平点中亦云“曰近世双笛,别于古笛也”,将“双笛”与“古笛”视为两种乐器。清代胡彦升在乐律表微中认为“横笛始于羌,与竖笛为双笛。马融长笛赋谓近世双笛从羌起者,古笛,非出于羌。世有双笛,乃从羌之有横笛起耳”。概言之,羌笛本是流行于古代西北羌人日常生活中的民间乐器,后来成为南朝至唐宋诗词中的重要意象,展现了羌笛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属性。羌笛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声音“廖亮清越”,幽咽动人,有助于突出缠绵悱恻的诗意和#QQABaQiAogAAABBAA
6、QgCEwXoCkIQkBAAAAoGwAAIsAAACRFABAA=#2024 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卷(语文)第 2 页(共 8 页)蕴藉含蓄的形象,因而成了诗词歌赋中表达边塞将士戍边意志和思乡之情的最佳隐喻。南朝梁虞羲最早将“羌笛”引入诗词创作之中,其在咏霍将军北伐中所作的“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借“胡笳”“羌笛”歌颂汉名将霍去病的丰功伟绩,也表达出自己立志为国效命、马革裹尸的壮志豪情。南朝梁庾信奉使北上,羁留长安,被迫仕于西魏、北周,再未回南方,在这种心境之下,庾信写下了“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再借“胡笳”“羌笛”之音,抒发自己羁旅的孤寂凄凉。南朝陈张正见在陇头水二首中也用
7、“羌笛含流咽,胡笳杂水悲”,表达出戍边将士听着“胡笳”“羌笛”之音,饱受思乡之苦,守卫边塞的家国情怀。南朝诗人的创作,是“羌笛”在唐代边塞诗词中密集出现的前奏。唐代诗人尤其爱在诗作中用“羌笛”的意象。尤其是边塞诗人借物咏志,将“羌笛”低沉、伤痛、深幽的曲调,与边塞荒凉、久戍边疆征未还的思乡之情形成对应。如李颀的“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岑参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等。而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将这种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另外,唐代李氏皇帝崇信道教,拜老子为始祖,崇尚虚无、淡然、自然的审美风尚。而羌笛“廖亮清越”的声音特点,正符合道家哲学的审
8、美偏好,所以羌笛受到唐代上层社会的追捧。胡震亨唐音癸签:“玄宗幸蜀,行次骆谷,谓高力士曰:吾不用张九龄之言,至此。索长笛吹一曲,潸然流涕。后有司录成谱以进,且请曲名,上曰:吾因思九龄,可名此曲为谪仙怨。其音怨切,诸曲莫比。”至唐代中期,“羌笛”从最初表达戍边艰辛和思乡之情,逐渐演变为倾诉别离之情的符号,曾经的边塞、戍边、瀚海、大漠等情境表达被弱化。如李白在清溪半夜闻笛所作的“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描绘的荒凉壮丽与哀怨婉转,悲愁之情尽显。沈宇武阳送别中的“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此处的“羌笛”已成为表达离别悲伤之情的代名词。杜
9、牧见吴秀才与池妓别,因成绝句中的“红烛短时羌笛怨,清歌咽处蜀弦高”以及南唐冯延巳芳草渡中的“燕鸿远,羌笛怨,渺渺澄波一片”,更是道尽了满腔的离愁别绪。此时的“羌笛”已脱离其器用功能,主要表现出其文化属性。(有删节)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羌笛是古羌人的民间乐器,也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历史见证。B.羌笛音律雅正,能够帮助人们清除思想上的邪恶污秽,因而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C.南朝虞羲、庾信等人的诗歌创作,为“羌笛”在唐代边塞诗词中的出现开了先声。D.羌笛作为器物或者意象大量地出现在唐代诗歌中,促进了唐代文学和艺术的发展。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10、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根据马融的笛赋可知,京房对羌笛形制上的改变,弥补其缺陷,才使之五音毕具。B.按李善所言,“羌笛”“双笛”应皆源于古羌,可见古羌在乐器制作上颇有造诣。C.根据沈括对“羌笛五孔”的描述可推断,至少在汉武帝之前,羌笛已流行于中原。D.清代胡彦升虽与汉代马融、唐代李善的观点有差异,但均认为“双笛”源于古羌。3.下面句子中“羌笛”意象所寄寓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C.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D.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QQABaQiAogAAABBAAQgCEwXoC
11、kIQkBAAAAoGwAAIsAAACRFABAA=#2024 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卷(语文)第 3 页(共 8 页)4.请为文章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并简要阐述理由。(4 分)5.请简要概括唐代诗人爱在诗作中使用“羌笛”这一意象的原因。(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花开的时候王东梅许久长蹲在台阶上,看两只绿翅鸭为了一粒玉米粒争来抢去,扑棱棱的翅膀扬起的尘土险些迷了他的眼睛。许久长一躲,就与门缝里钻出的一缕小鱼贴饼子的香味儿撞了个满怀 真香啊。叹了口气,许久长从簸箕里又抓了一把玉米粒,扬向空中,转身进了屋。灶上,铁锅里正咕嘟嘟冒着
12、热气。真香。许久长又嘟囔了一句。香吧!喝两盅?喝。两只小酒杯就摆在了炕桌上。老伴儿马小翠坐在了对面。酒倒上了,小鱼上桌了,俩酒杯一碰,马小翠的眼睛里却渗出了点点泪花。喝吧。喝完,就该出发了。嗯。许久长一仰脖,酒杯里的酒就灌进了喉咙里。热辣辣的酒,像一团烧着的火,热辣辣地烤热了许久长的胸膛。许久长 85 岁,马小翠 82 岁,他们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春种秋收。今天,他们就要离开了。在村庄搬迁的启动大会上,马小翠听乡里的领导说了,说咱衡水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为加强湿地保护,修复自然生态保护,村庄要整体搬迁。啥是“生态保护”她没听懂,可她听懂了啥是“搬迁”。搬迁就是搬走,就是让她离
13、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她的心疼啊!有多疼?像?像离开和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许久长那么疼。撕心裂肺地疼。儿子说,得搬。这是大事。村主任说,得搬。咱顺民庄为啥叫顺民庄?不是逆来顺受,是顺民心、顺民意。这些道理马小翠都懂。得搬。可是,她就是舍不得。门前的大槐树,是生儿子那年栽的,现在树都两搂粗了,比儿子都壮实。房子是生闺女那年翻盖的,如今闺女都做奶奶了。还有屋后河洼里的那条船,破了补补了修,一条船养活了老老少少一大家子。还有门前的这条路,原本只是一条下河的毛毛道,如今已经修成了柏油路。儿子说,新区啥都有。有新房子,有新路。村主任说,村民搬迁了,村子里会种满樱花,等到春天来了,整个村子就会变成鲜花盛开的
14、地方。马小翠没有见过樱花,她这辈子跟在许久长身后见得最多的是咱衡水湖的水、鱼、鸟、芦#QQABaQiAogAAABBAAQgCEwXoCkIQkBAAAAoGwAAIsAAACRFABAA=#2024 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卷(语文)第 4 页(共 8 页)苇,她这辈子习惯了呼吸着衡水湖带着水汽的空气,像是习惯了许久长身上长年的鱼腥味。干!许久长又往酒杯里蓄满了酒。不等马小翠端杯,许久长已兀自把酒灌进喉咙里。一股热辣辣的小火苗又烧了起来。村里人都搬走了。儿子说,13 天,整个村子都搬空了。只有你俩还留在村子里。村主任说,久长叔,你可是老党员啊。许久长的泪窝就热了。他不是钉子户,他不是不走,
15、他只是想再多看一眼这个村子,想在这里多待上一会儿。故土难离呀。马小翠又端起了酒壶,许久长摆了摆手:吃鱼。对,吃鱼。早上刚从湖里打上来的鱼,还带着湖水的腥气。香,真香。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味道。马小翠的眼里又有泪花溢出来。屋里的摆设还是原来的模样。儿子说,新房里啥都有。许久长也不想动,一砖一瓦置起来的,他不想住了一辈子的房子搬得像个空空落落的破烂样。可有一样东西,他装了满满一罐子的土 自家院里的黄土。他把罐子塞到马小翠怀里,说,抱好了,这是念想。马小翠就紧紧地抱着罐子。顺民庄四面环水,只有一条出村的大路,是衡水湖上唯一住人的岛屿。据说,原先这岛上没有人,只有鸟。老渔民都知道,鸟是有灵性的物种,只栖
16、落在有风水的地方,于是,就有打鱼的人在岛上安了家。一家、两家、三四家,渐渐就有了村庄。一辈又一辈,村庄越来越大。可不知从啥时候起鸟儿们渐渐飞离了小岛,岛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儿子说,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是人们破坏了环境。村主任说,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搬迁的领导说,要把岛还给鸟儿,环境才会好起来。村子搬空了,村民们退出了小岛。许久长抻着脖子往天上望,望天边的一个又一个黑点。咕咕咕,咕咕咕。走吧。马小翠拽拽许久长的衣襟。一辆独轮小车早已停在院门口,是许久长说,当年娶她进门用的就是这辆独轮车,今天离开,也要用这辆独轮车推着她。坐在车上,马小翠又看见了许久长健壮的模样。咕咕咕,咕咕咕。忽然,远远的天
17、上飞来一只鸟。紧接着又是一只,两只,三只,无数只成千上万只鸟在空中齐飞,它们一会儿盘旋上升,一会儿又急速下降,还不时变换着各种队形,好像有人指挥它们在空中表演高难度舞蹈一样。马小翠叫起来,真美呀。啥?许久长问。鸟儿!不,这湖,这水,这鸟,这村,这景。嗯。美。许久长应了一声。#QQABaQiAogAAABBAAQgCEwXoCkIQkBAAAAoGwAAIsAAACRFABAA=#2024 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卷(语文)第 5 页(共 8 页)明年花开的时候一定要回村子看看,看看咱的村子变成啥样了。回。一定回。许久长一挺腰身,攥紧车把,脚步铿锵,沿着出村的大路向前走去。(有删节)6.下列对
18、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搬迁”启动会上,马小翠并没有听懂搬迁的原因,因而内心“疼”得如离开老伴般“撕心裂肺”。B.在做许久长夫妇思想工作时,村支书主要是晓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保护”理念。C.搬迁中,马小翠坐上新婚时的那辆独轮小车,引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再次触发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因“故土难离”,也因想见证“花开的时候”,许久长与马小翠都有着“一定要回村子看看”的强烈愿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标题“花开的时候”语义双关,既指小岛恢复生态环境后迎来的“春天”,也指小岛居民未来的生活美好得像鲜花盛开一样。B.
19、本文使用了拟人、比喻、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如与“香味儿撞了个满怀”,以触觉来写味觉,表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C.作者运用“叹”“抓”“扬”“转”等一系列的动词,对许久长喂养绿翅鸭进行细致描绘,刻画其勤劳勇敢的老农形象。D.文尾用“齐飞”“盘旋”“下降”等词描写鸟儿动态,衬托小岛的生机盎然,为许久长“脚步铿锵”地走出村庄营造氛围。8.“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小说是如何表现人物这一心理的?(4 分)9.小说中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20、材料一:初,帝在藩镇,爱信牙将慕容迁,及即位,以为控鹤指挥使;帝将北渡河,密与之谋,使帅部兵守玄武门。是夕,帝以五十骑出玄武门,谓迁曰:“朕且幸魏州,徐图兴复,汝帅有马控鹤从我。”迁曰:“生死从大家。”乃阳为团结;帝既出,即阖门不行。己巳,冯道等入朝,及端门,闻朱、冯死,帝已北走;道及刘昫欲归,李愚曰:“天子之出,吾辈不预谋。今太后在宫,吾辈当至中书,遣小黄门取太后进止,然后归第,人臣之义也。”道曰:“主上失守社稷人臣惟君是奉无君而入宫城恐非所宜。潞王已处处张榜,不若归俟教令。”乃归。至天宫寺,安从进遣人语之曰:“潞王倍道而来,且至矣,相公宜帅百官至谷水奉迎。”乃止于寺中,召百官。中书舍人卢导
21、至,冯道曰:“俟舍人久矣,所急者劝进文书,宜速具草。”导曰:“潞王入朝,百官班迎可也;设有废立,当俟太后教令,岂可遽议劝进乎?”道曰:“事当务实。”导曰:“安有天子在外,人臣遽以大位劝人者邪!若潞王守节北面,以大义见责,将何辞以对!公不如帅百官诣宫门,进名问安,取太后进止,则去就善矣。”道未及对,安#QQABaQiAogAAABBAAQgCEwXoCkIQkBAAAAoGwAAIsAAACRFABAA=#2024 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卷(语文)第 6 页(共 8 页)从进屡遣人趣之曰:“潞王至矣,太后、太妃已遣中使迎劳矣,安得百官无班!”道等即纷然而去。既而潞王未至,三相息于上阳门外,卢
22、导过于前,道复召而语之,导对如初。李愚曰:“舍人之言是也。吾辈之罪,擢发不足数。”康义诚至陕待罪,潞王责之曰:“先帝晏驾,立嗣在诸公;今上亮阴,政事出诸公,何为不能终始,陷吾弟至此乎?”义诚大惧,叩头请死。王素恶其为人,未欲遽诛,且宥之。马步都虞候苌从简、左龙武统军王景戡皆为部下所执,降于潞王,东军尽降。潞王上笺于太后取进止,遂自陕而东。(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十九后唐纪八)材料二:冯道自谓长乐老子,盖真长乐老子也。孟子曰:“社稷为重,君为轻。”信斯言也,道知之矣。夫社者,所以安民也;稷者,所以养民也。民得安养而后君臣之责始塞。君不能安养斯民,而后臣独为之安养斯民,而后冯道之责始尽。今观五季
23、相禅,潜移嘿夺,纵有兵革,不闻争城。五十年间,虽历经四姓,事一十二君并耶律契丹等,而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节选自李贽藏书)【注】亮阴:帝王居丧。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主上失守 A 社稷 B 人臣 C 惟君 D 是奉 E 无君而入 F 宫 G 城 H 恐非所宜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大家,指近臣对皇帝的称呼。与“汝是大家子”中的“大家”词义相同。B.劝进,指劝登帝位。与“几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的“劝进”词义不同。C.晏
24、驾,指古时对帝王死亡的称呼。与“山陵崩”“驾崩”词语意义相近。D.锋镝,借指战争。与过秦论“销锋镝”中的“锋镝”意义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闵帝在藩镇时,宠信慕容迁,即位后,任用他为控鹤指挥使;闵帝将北渡黄河去魏州,慕容迁大表忠心,始终忠于皇上。B.李愚认为,天子出走,他们未参与谋划;现在太后还在宫中,他们应当听取太后的意见,然后回家等候,才合乎人臣大义。C.冯道两次召卢导谈劝进之事,卢导对答如一,并建议冯道他们率领百官进谒宫门,送名帖问安,听从太后的意见。D.康义诚到陕州等待治罪,潞王责备他们拥有立嗣、处理政事的权力,却不能坚持到底,没有能够很好地
25、辅佐他的弟弟。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潞王倍道而来,且至矣,相公宜帅百官至谷水奉迎。(4 分)(2)王素恶其为人,未欲遽诛,且宥之。(4 分)14.冯道历经五个朝代,侍奉过十二位君王,但前人对他褒贬不一,材料二中李贽褒扬冯道的理由是什么?(3 分)#QQABaQiAogAAABBAAQgCEwXoCkIQkBAAAAoGwAAIsAAACRFABAA=#2024 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卷(语文)第 7 页(共 8 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题陆侍御林亭唐许浑野水通池石叠台,五营无事隐雄才。松斋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湖南省 邵阳市 第一次 联考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