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语文 第 1 页(共 10 页)高三语文 第 2 页(共 10 页)装订线 2024 年年 1 月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月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成 15 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工作在这个地球的一隅,在一个小圈子里活动。我们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事件充其量只能了解某个方面或某一片段。我们的见解不可避免地涵盖着要比我们的直接观察更为广泛的空间、更为漫长的时间和更为庞杂的事物,这些见解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然而,即使是目击者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再现事件的全貌,因为经验似乎表明,他本人会对事后减弱了的现场印象作些添枝加叶的处理。实际上,更常见的并不是他凭想象去描绘一个事件,而是对它进行改编。绝大多数事实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有意加工。一篇报道乃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其中那个旁观者的角色总是带有选择性倾向,通常还会带有
3、创造性。我们对事实的认识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我们的观察习惯。一个陌生的场面犹如婴儿眼中的世界,是一种庞杂喧嚣的混乱状态,就像另一个种族的所有成员在外国游客的眼中全都是一模一样的外国人。在哥廷根曾召开过一次心理学会议,其间有一批据说是训练有素的观察家接受了一次饶有趣味的实验。主办方预先安排了一场事件:突然,会议厅大门被人撞开,一个小丑冲了进来,一个持枪黑人在后面狂追。他们在大厅中央停下厮打。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 20 秒钟,演员们离开大厅。会议主席要求在座各位当即写出一篇报告。交上来的 40 篇报告中,关于主要事实的错误低于 20%的只有 1 篇,有 14篇的错误为 20%/-40%,有 12
4、篇达 40%-50%,13 篇高达 50%以上。而且,有 24 篇纯粹是杜撰了 10%的细节描述,有 10 篇的杜撰率高于 10%,低于 10%的只有 6 篇。这样,40 名老练的旁观者针对刚刚发生在眼前的这一事件写出了一篇很负责任的报道,却使大多数人了解到一次并未发生的事件。要想生动详尽地察看所有事物而不加以分类概括,这会使人筋疲力尽,而且,面对五花八门的事物也没有这种可能性。现代生活匆匆忙忙,五光十色,一些实实在在的差距使人们有了隔阂,既无时间也无机会进行密切交流,我们留心的并不是某个众所周知的类型所具有的特性,而是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去填补剩下的画面。为了某种彻底单纯的生活方式而抛
5、弃一切成见,可能会导致人类生活索然无味。最让人难以捉摸是创造并维护成见库的那些因素。我们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模样。我们在亲身经历之前就可以对绝大多数事物进行想象。而且,除非所受的教育能使我们具有敏锐的意识,否则这些先入之见就会强烈影响到整个感知过程。他是个煽动家,煽动家就是这种人物,所以他就是这种人物。他是个知识分子;他是个富翁;他是个外国人。这与以下说法就大不相同:他是个耶鲁人,但却是个平庸之辈。我们对于他(她)的其他情况又有多少了解呢?问题出在成见的性质和我们运用成见时的那种轻信,假如没有切实可行的规则,那么,人为了进行观察而接受预见的习性,就只会导致错误而不会带来简捷。这些规则
6、最终要取决于构成我们生活哲学的各种样板。如果我们的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应当按照我们的某种法则去运行,那我们就很可能会喋喋不休地根据我们的法则,描绘世界。但若我们的哲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这个世界无关紧要的一分子,他的智力程度充其量也只能理解一张粗糙的观念网络的皮相,那么,当我们使用成见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那不过是些成见,就会迅速地控制它们,就会愉快地校正它们。而且,我们还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观念始于何时、始于何处、如何被我们继承、我们为什么接受。一切有用的历史都是以这种方式得到澄清的。它能使我们明白什么样的童话故事、学校课本、传统、小说、戏剧、绘画、言论把一种先入之见注入了此人的头脑,
7、把另一种先入之见注入了彼人的头脑。那些想要审查艺术的人士,至少不会低估这种影响。他们一般是对它进行曲解,而且几乎总是愚蠢地试图阻止别人发现未经他们认可的事物。但无论如何,就像臧否诗人的柏拉图一样诗歌和诗人干扰了我们宁静的灵魂和对世界的理性判断,他们模模糊糊地感到,通过虚构而形成的模式往往会被强加给现实。因此,每当我们谈到某一批人的思想,谈到法国人的思想、军事家的思想、布尔什维克的思想时,往往就会陷入混乱。(摘编自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成见”一章,有删改)学 校 姓 名 考 号#QQABCQCEogiIABIAAQhCAwG4CkAQkBGAAKoGBBAAoAAAyQNABAA=#高三语文 第
8、 3 页(共 10 页)高三语文 第 4 页(共 10 页)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事件,由报道和想象拼合的见解不可避免地超出人们只能了解的某个方面或某一片段。B经验表明,即使目击者,也会因事后减弱了事件现场印象而不可能真实再现事件全貌,只能作些添枝加叶的想象处理。C面对五花八门的事物,希望对其不加分类概括而生动详尽地观察的做法,既缺少可能性,也会使观察者筋疲力尽。D在作者看来,成见有其积极意义,为了某种彻底单纯的生活方式而抛弃一切成见,可能会导致人类生活索然无味。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篇报道所呈现的事实
9、,常会经过当事人和知情者共同的有意加工,旁观的知情者对事实的观察总是带有选择性,甚至创造性。B教育能使人具有敏锐的意识,有效识别一些先入之见的侵入,而使对事物的感知过程不至于受到强烈影响,以致陷入错误。C作者在第六段中谈到“一切有用的历史都是以这种方式得到澄清的”,“这种方式”是指那些构成人们生活哲学的各种样板。D想要审查艺术的人士,希望世界应当按照某种法则去运行,并根据这种法则描绘世界,并以此阻止别人发现未经他们认可的事物。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材料来支撑作者文中所表达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孔子重视个人修养,在论语子罕中提出君子应该杜绝的四种毛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B阿 Q
10、 见城里人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凳子,油煎大头鱼却加上切细的葱丝,心想“这也是错的,可笑!”C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听闻渔人到来,都来打听消息,之后各家又把他请到家中,拿出酒食来款待。D欣赏画展作品时,人们常习惯于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某种艺术流派风格观察展览作品,并作出好恶评判。4作者引述哥廷根心理学会议观察实验,旨在表达什么观点,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4分)5本文以人们对世界的见解切入,逐次引申到核心话题“成见”。讨论成见问题时,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请根据文本分析。(6分)(二)(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 16 6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11、,完成 69 题。捕鼠注 迟子建 入冬以来,哈尔滨也落了几场雪。不过都是小打小闹的,没怎么存住。而昨夜的雪,却是大动干戈,把哈尔滨杀得白茫茫的。街边的榆树,本来还命悬一线似的,将三两片枯叶当金币一样吊着,大雪这个天贼一来,它们立刻吓软了腿,哆嗦着坠地了。而野地里那些筷子般长的瑟缩的荒草,再想打悲秋这张牌,也是不可能的了,过膝的大雪生生把它们的幽怨埋住了。大雪后的哈尔滨是什么样子呢?如果在乌鸦眼里,一定是三张刚出锅的面饼。埠头区那张大些,新城区的中不溜儿,而傅家甸稍小一些。不过最小的这张面饼,像是撒了黑芝麻。因为大雪过后,一个令人惊恐的消息传遍了这里;鼠疫来了。人们无法安生呆在屋子里,纷纷抄着袖
12、子走向街头,一探究竟。傅家甸成立了防疫卫生局,在各区域内下派卫生医士和巡警,发现此类病者,一律厉行隔离。同时号召大家捕捉老鼠,切断疫源。听说官府为了鼓励百姓灭鼠,捉一只老鼠,奖励铜钱五分。金兰想自己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和黄猫捉老鼠,挣一分是一分。她在客栈的各个角落下了捕鼠夹,然后把黄猫圈在灶房,让它一意捕鼠。黄猫已经习惯了捉到老鼠就把它消灭掉。可如今吃掉老鼠,等于吃掉了钱,金兰不许。她一旦从门缝觑见黄猫捉住老鼠,就赶紧冲进去将其夺下。黄猫愤怒地竖起胡子,喵喵叫着,不明白为什么该吃的东西,却突然不让吃了。黄猫有了抵触情绪,捕鼠就没有热情了。金兰晚上睡觉,能听见灶房的老鼠窸窸窣窣地响了。早晨起来,不
13、是发现竹篮的干粮被糟蹋了大半,就是看见案板上的肉被啃得面目皆非。而且老鼠故意气她似的,将米粒似的黑屎遗留在灶台上。一想起它们享用了一夜的珍馐美味后,清晨鼓着圆溜溜的肚子回窝睡觉了,金兰就为猫的怠工大为恼火。她捉住黄猫,掐它的脖子,想着吓唬吓唬它,它就不敢对横行的老鼠袖手旁观了。哪想到她教训黄猫的时候,被推门而至的翟役生撞见了。做太监的,在人群中,还是觉得孤单吧,他们特别喜欢养猫养狗做个伴,翟役生也不例外。他初来傅家甸时,怀中抱着的,就是一只雪白的猫。白猫懒于捉老鼠,被翟役生养得肥嘟嘟的,娘娘一样供着。有一日它享用鱼骨,一不小心,粗大的鱼骨竟然卡在喉咙,只一会儿的工夫,就断气了。没了心爱的白猫,
14、翟役生就把心思转移到黄猫身上,每次回到客栈,只要带了吃的,总先喂给它。翟役生见黄猫被金兰掐得四爪乱蹬,以为金兰要置它于死地,照着她的背就是一拳。金兰一个趔趄,黄猫就此脱身。我再晚回来一步,你是不是要吃猫肉了?翟役生扯着公鸭嗓大叫。吃猫肉了又怎的?金兰说,我不让它吃耗子,它还来脾气了,不捉了!这两天耗子在灶房造反了,你就一点没听到?你不让它吃,你吃?翟役生不平地说。#QQABCQCEogiIABIAAQhCAwG4CkAQkBGAAKoGBBAAoAAAyQNABAA=#高三语文 第 5 页(共 10 页)高三语文 第 6 页(共 10 页)金兰说:再怎么的,我也不会吃那玩意儿呀,没听说死耗子如
15、今能换钱么?翟役生说:换什么钱啊,都是瞎传。你出去看看,家家抓的死耗子,都扔外面了。你要是有本事换成钱,不用在家和猫争嘴,街上捡去吧!翟役生虽然个子不高,但他的手和脚,却出奇的大,也出奇的灵巧。他不但会糊灯笼,还会给自己补袜子。金兰对翟役生为什么出宫,一直心存疑虑。她也问过他,在里面呆着有吃,有喝,何苦出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翟役生只说他想家,就出来了。再问他在里面是做什么的,翟役生只回一句:嗨,做这个的,不都是伺候人吗?再无第二句话。按照金兰的揣测,翟役生极有可能犯了什么错,受了刑罚才被赶出来。他右腿断过,留有伤疤。在金兰想来,那条腿绝不会像翟役生说的那样,是在门槛跌折的,而是被人打断的。但凡
16、雨雪的前夜,翟役生总能准确预报,因为他那条伤腿会疼。夜里,金兰正睡着,忽然听到有老鼠的动静。她想,灶台下只有一个红萝卜,就啃去吧。可令金兰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忍不住,要进厨房看时,却发现翟役生已到那里,只见他忽然抽出手,纵身扑向灶台,眨眼间,老鼠已被他罩在掌下。他纵身捕鼠的姿态,简直就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猫!当翟役生炫耀地将那只还吱吱叫着的灰老鼠提起来的时候,金兰惊异不已地说:真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翟役生冲口而出:好几年不干这个了,没想到一逮还能逮住!早年我话没说完,翟役生打了个深深的寒战,扔下老鼠,叹了口气,啪地打了自己一巴掌,哭丧着脸说:怎么还记着这本事呢!那只死里逃生的老鼠落地后,还有点发蒙
17、,它哆嗦了几下,这才开溜。它这一去,估计是不会再回到人的世界了。金兰呆住了,其实翟役生捕鼠的那一刻,她已然明白,他在宫里过着怎样的日子。金兰没说什么,她从缸里舀了一盆清水,端到他面前,怜惜地说:洗手吧,以后再也不用干这个了。翟役生垂手站着,没碰清水,金兰便又催促了一遍:洗手吧。谁知翟役生忽然夺过那盆水,哗地一下,朝她头上泼来,然后将铁盆咣当一声摔在地上。金兰气坏了,她一边骂翟役生不识抬举,一边用力将他扳倒在地,一脚接着一脚踹他。金兰没有想到,翟役生的身子竟是这般懈松,她的脚,就像踹在棉花包上。(有删改)【注】选自长篇小说白雪乌鸦,小说反映的是清末(1910)哈尔滨发生鼠疫时的社会生活。6下列对
18、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的标题意味丰富,既指金兰和猫捕鼠,也指翟役生的特殊技能及其在宫内的差事,还指鼠疫之下民众捕鼠防疫的行为。B从死老鼠“都扔外面了”可以推测,官府在鼠疫发生时采取的号召捕鼠、隔离病患等一系列措施,并不能遏制鼠疫的传播。C翟役生供养白猫,又为了救黄猫而与金兰吵架,说明他对猫感情深厚,这不仅因为他孤单,还与他在宫中的遭遇有很大关系。D翟役生是因为在宫中犯错误被打断腿赶出宫的,他不愿意让金兰知道这段往事,于是就谎称自己是“想家”才出宫的。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句中“大动干戈”“杀”赋予“雪”以人的行为,突出了哈尔
19、滨的雪之大,寒气逼人。B 句中“面饼”上“撒了黑芝麻不仅比喻形象,而且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作用。C句中翟役生只回金兰一句话,并且语焉不详,这为人物加上了浓浓的神秘色彩。D句中“抽”“纵”“扑”“罩”四个动作一气呵成,突出了翟役生捕鼠的敏捷娴熟。8翟役生捕鼠的情节在文中有多处伏笔(或铺垫),请任选两处简要说明。(4 分)9小说最后两段翟役生有两处看似反常的表现,意蕴深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014 题。材料一:材料一: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
20、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
21、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材料二:材料二: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QQABCQCEogiIABIAAQhCAwG4CkAQkBGAAKoGBBAAoAAAyQNABAA=#高三语文 第 7 页(共 10 页)高三语文 第 8 页(共 10 页)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 云:
22、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注】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葛,葛伯,葛国的国君。葛国是商紧邻的小国。昆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太王,周文王的祖父。獯鬻,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轻死以行礼 A
23、 谓之勇 B 诛暴 C 不避强 D 谓之力 E 故勇力之 F 立也 G 以行其礼H 义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义理,指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与儒家“仁政”的施政主张相通。B“旅”,指旅客,与论语先进侍坐章中“加之以师旅”的“旅”词义不同。C“安”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知止以安人”的“安”用法相同。D衡行,“衡”通“横”,指恶人胡作非为,与“男儿本自重横行”中的“横”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子见齐庄公矜夸勇力,忽视道义,导致众多社会问题,于是有理有据地进谏,可见晏子关心国政,且富有善于进
24、谏的智慧和敢于直谏的勇气。B晏子具历史的纵向眼光,借古夏桀、商纣因残暴勇力,哪怕有推侈、大戏、费仲、恶来之类贤士,也终至衰亡,讽今以警示君王须遵圣王之德。C孟子倡导的“交邻国有道”,仁德之君虽国强,也能达观地侍奉小国,不以强凌弱;智慧之君身处弱势,能敬畏地侍奉大国,求生存发展之道。D从晏子与孟子观点来看,商汤既会用兵征伐,吞并他国,又能善待弱小国家,不恃强凌弱,两种行为看似矛盾,其实统一于“仁”的思想根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2)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14两文分别倡导怎样的“勇”,反对怎样的“勇”?
25、(3分)(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满庭芳满庭芳归去来兮(并序)归去来兮(并序)苏轼 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无何注。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注】无何,“无何有之乡”的简称,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世界。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葫芦岛市 2023 2024 学年 高三上 学期 期末 学业 质量 监测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