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2020年5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卫生组织第73届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将作为国际公共产品为世界人民抗击疫情服务。他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是人类战胜病毒的唯一正确途径。在世界人民抗疫期间,中国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医疗物资援助并分享抗疫经验。材料反映了(B)中华传统文化中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促进国际合作、推动社会发展 中国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ABCD解析材料不体现文化与经
2、济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中国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战胜病毒贡献智慧和力量,不体现文化促进国际合作、推动社会发展,与题意不符。故选B。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规矩”代表秩序和权力。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一幅绢本伏羲女娲图中,中华民族始祖神伏羲手持的矩是尺子,女娲手持的规是圆规,分别象征着法律和秩序,象征着中华民族要守护好天地的秩序,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这体现了(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厚重的底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顽强的生命力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不同的特色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因时而变ABCD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不同的特色,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相对稳定性是传统文化
3、的特点,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表述不当,排除。故选A。3窑洞(如下图所示),是由于地理、地质、气候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不仅节省材料,而且冬暖夏凉。这种植根于黄土地上的民居形式,具有亲切、朴素的性格,透露着北方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之情。由此可见,传统建筑(D)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基于一定自然地理条件的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会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凝结着人们的思想情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ABCD解析窑洞是由于地理、地质、气候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可见传统建筑是基于一定自然
4、地理条件的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符合题意。这种植根于黄土地上的民居形式,透露着北方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之情,说明传统建筑凝结着人们的思想情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内涵,并不涉及传统建筑的地位。不符合题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选D。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由来已久。孝文化和家庭是连在一起的,孔子讲,“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下面漫画孝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C)孝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孝文化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BCD解析孝文化是中华
5、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错误。漫画中上一代人对老人的关心和孝顺影响到了下一代人,说明孝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继承性。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故选C。5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现在,则有对歌谈情、抢花炮、吃五色糯米饭等习俗。对于材料中文化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D)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ABCD解析中
6、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错误。现实生活中保留着前人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正确。壮族歌节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三月三的对歌习俗到现在仍然存在,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正确。故选D。6在广大乡村,历朝历代的村民们以“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同样的标准评判乡邻的行为。可以说“乡规”“村规”“族规”起着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秩序的“习惯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乡村传统习俗的改革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上述材料说明(B)A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
7、俱进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解析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选。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这说明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正确。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选。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错误。故选B。7某学者指出:既然不能强制人“关掉电视”,那么要摆脱天生娱乐化的电视媒介的控制,唯一有希望的方法是学校教育。通过教育教会学生主动疏离某些信息形式,让学生懂得不能“用笑声代替思考”这说明(C)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
8、动B在抵制“泛娱乐化”的问题上,教育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C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具有重要作用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的作用。B表述错误,与题干中的意思相反。C符合题意,题干中“唯一有希望的方法是学校教育。通过教育教会学生主动疏离某些信息形式,让学生懂得不能用笑声代替思考”,说明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具有重要作用。D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故选C。820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
9、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这说明思政课(B)对青少年核心文化素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使青少年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文化财富在人类文化传承与创造中发挥着特定作用应选择传递特定文化以教化与培育青少年ABCD解析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说明思政课对青少年正确思想形成、人生道路选择等起引领作用,正确。题干旨在说明思政课对青少年的作用,未体现思政课使青少年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文化财富,并不能说明思政课在人类文化传承与创造中发挥着特定作用,错误。故选B。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该观点(C)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了辩证性批判主张要全面继承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忽视了发展教育应立足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没有正确把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精神实质ABCD解析观点只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不是对古代教育思想的辩证分析,排除。古代教育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实质上是主张要全面继承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正确。题目中的表述没有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相关知识,表述与题意不符,同时,应立足于社会实践,排除。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
11、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因此,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没有正确把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精神实质,正确。故选C。1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D)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
12、展AB CD解析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不符合题意。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作用,不选。该市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而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符合题意。故选D。11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D)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3、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解析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表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笙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寄托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不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存的作用,A、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
14、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B)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ABCD解析材料表明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符合题意。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能改变文化的性质,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的发展的根本动力,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化身“网红”,让沉睡在博物院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宫门”,走进百娃生活,让“故宫活了
15、”。自2018年起,故宫推出了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电视综艺节目和文博类节目,将故宫的历史沉淀与文化意蕴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到2019年12月,故宫文创产品研发超1.1万件,文创产品收入在2018年达到15亿元。故宫还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起一座“数字故宫”,让故宫文物以数字化的形式被公众所触碰。“故宫热”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风,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故宫博物院是怎么做到让“故宫活了”的。 (2)请为号召人们了解故宫,推广故宫的传统文化写两句宣传标语。答案(1)继承传统,推陈创新,推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吸引人们关
16、注传统文化。依托故宫的文化资源,开发各种文创类产品,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交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推动“数字故宫”的建设,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赋予了故宫新的生命力。以人民为中心,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得到了人民的认可。推动故宫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故宫,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繁荣世界文化。(2)答案示例:走近故宫,了解中华文化之美。“漫步”故宫,感受历史的温度。解析第(1)问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造的主体、中华文化传播。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
17、成答案要点。第(2)问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8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一眼千年”的敦煌莫高窟。他指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4月18日,为保护和开发好我们的国粹,敦煌研究院与华为联合推出了全新的莫高窟洞窟窟外展示游览技术。该技术采用华为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河图平台,利用数字敦煌的成果,为民众在参观莫高窟时带来身临其境的奇幻体验。既可
18、以减少游客进洞窟时间,达到保护洞窟文物的目的,又增加了观众获得的信息量。可以让观众在洞窟外看到洞窟内详细的壁画内容,达到了文物保护与开放利用的平衡,也探索出一个弘扬敦煌艺术新的途径。未来,敦煌研究院将与华为继续合作,依托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在该平台上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莫高窟艺术虚拟体验内容,服务于全世界喜爱敦煌艺术的观众朋友,让莫高窟的艺术走出洞窟,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敦煌。(1)结合材料,说明科学技术对敦煌莫高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2)除窟外游览技术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进窟参观以外,请你就如何让世界更加了解敦煌提出两条建议。答案(1)科学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
19、段,敦煌莫高窟窟外展示游览技术,可以减少游客进洞窟时间,达到保护洞窟文物的目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新的莫高窟洞窟窟外展示游览技术是弘扬敦煌艺术的新途径,有利于莫高窟艺术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运用,使传播文化的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人工智能河图平台让莫高窟的艺术走出洞窟,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敦煌。(2)举办国际性敦煌莫高窟艺术展;加大敦煌莫高窟艺术品的海外推广(出口);开展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举办国际文化遗产博览会。解析本题以敦煌莫高窟文化传承和发展为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20、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首先注意“科学技术”这一要求,既要运用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又需要在材料中,提取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材料。其次抓住设问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这一要求,把握好描述问题的方向。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注意建议的要求,除窟外游览技术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进窟参观以外的建议。除了答案示例外,还可以提以下建议:拍摄敦煌莫高窟文化纪录片,向国外媒体推介;出版敦煌文化故事相关图书,向国外推介。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备考向导理思路考 情 展 示素 养 目 标核 心 线 索术 语 必 背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
21、发展的关系政治认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树立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公共参与: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1.一个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2三个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3四个表现: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4四个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22、,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考点梳理固基础考点剖析(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1传统文化的表现(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知识拓展:正确区分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1)二者含义不同: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第二 单元 文化 传承 创新 课文 继承 发展 练习 解析 新人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63613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