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八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学案部编版.docx
《2024届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八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学案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八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学案部编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届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八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学案部编版第八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探究活动落实素养课标要求学习清单核心素养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2.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1.描述与分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社会保障的功能和内容。2.解释与论证:影响分配方式的因素。加强社会保障的原因。3.预测与选择: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4.辨析与评价:不同分配方
2、式与公平的关系。发展社会保障要量力而为、权责统一。1.政治认同:增强对我国分配制度的政治认同。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科学精神:用全面的观点认识我国居民获得收入的合法途径和方式,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通过走访辛勤劳动、合法经营的致富典型,弘扬劳动精神,提高守法致富的法治意识。通过积极参与有关社会保障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积极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建言献策。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考点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精梳细理重基础一、分配制度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想一想】所有制结构是分配制度的最终决定因素。二、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1)性质: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作用提高效率: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4)原因: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
4、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按要素分配内容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三、收入来源1.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2.途径: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
5、租金等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四、崇尚劳动1.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2.要求: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五、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要求(1)三者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
6、的收入分配关系。(2)一个制度: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3)两个同步: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4)三个阶段: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完善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5)四类收入: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
7、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6)一个消除:必须坚持消除贫困。原因: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目的:为了消除贫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要求: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易混易错1.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都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提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有利于提升居民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提
8、示。同步增长时,各自所占比重不变。博闻广积提能力1.我国的分配制度(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要求: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提高效率、促进公平。链接生产力是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1)生产力包含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是主导因素,劳动工具是重要标志。(2)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中,前者决定后者,后者
9、反映、反作用于后者。(3)在生产关系中,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决定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2.按劳分配存在条件社会主义制度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分配尺度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地位作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特别提醒判定按劳分配的条件(1)范围: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是按劳动或管理要素分配所得。(2)依据:按劳分配是根据付出劳动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确定收入多少,包括工资、奖金和津贴,以及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3)排除:公有制经济中的管理、技术、资本要素所得是按要素分配的体现,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
10、各种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参与分配。3.比较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类别范围对应形式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公有制劳动收入按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非公有制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活动参与分配的方式各种经济成分具体分析非劳动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按资本要素分配:利息、股息、分红,私营企业主税后利润财产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特别提醒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个体劳动所得(1)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也会存在非劳动收入,属于按要
11、素(除劳动要素外)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能称为按劳分配,而称为按劳动要素分配。(2)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所以,个体劳动收入不包含按劳分配成分。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来自于自身的管理和劳动、经营和投资,是综合分配所得。4.全面理解公平(1)就领域而言,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领域实现公平。(2)从实质上讲,强调机会的平等,不要求结果的均等。如,贡献大、收入高,也是一种公平。(3)收入分配公平,强调两点,一是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二是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5.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角度内容三者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两个同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12、、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两种方式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两个方向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一个职能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两类渠道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四类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一个消除坚持消除贫困两大措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特别提醒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
13、是企业(企业上交和国家收取税费、企业进行各项经营支出等),再次分配主要是国家(收取个人所得税、进行财政支出等)。6.思维聚焦微研深究明方法命题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例题】(2020全国卷)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等并列,将其列为生产要素。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是因为()数据广泛融入生产过程,具有独特创造力数据是最具流动性的基础性资源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日益凸显A.B.C.D.解题指导【素养点】通过分析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的原因,提升对国家政
14、策的高度认同。对点金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命题点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例题】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某市发放了普惠型和红利型两种消费券。普惠型消费券人人有份;红利型消费券只对低保、特困等四类救助对象发放。发放红利型消费券()A.是完善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举措B.是政府运用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的手段C.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稳定
15、人民生活D.有利于实现消费升级,刺激经济增长解题指导【素养点】通过分析发放红利型消费券的作用,提升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对点金题2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需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促进同步富裕坚定不移地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把脱贫与经济发展统一起来将提高消费质量作为国家中心工作A.B.C.D.考点二我国的社会保障精梳细理重基础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原因(1)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
16、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重要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手段作用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想一想】社会保障是通过初次分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2.体系(1)全部内容: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
17、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2)主要内容社会保险地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筹资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功能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类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救助特点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方式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目的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作用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福利实质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目的满足社会成员
18、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特点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优抚: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角度原则要求全覆盖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两力为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通过加强社
19、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同时,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权责清要做到权责清晰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多层次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
20、、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易混易错1.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全部内容。提示。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2.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提示。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3.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提示。社会保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博闻广积提能力1.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项目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地位特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
21、线”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实现政府和社会国家和社会保障对象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入来源的劳动者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保障方式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提供社会化的服务、实物供给、福利津贴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构成基本养老保险、基本
22、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2.社会保障的作用(1)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社会保障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劳动力再生产遇到障碍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属以基本生活、生命的必要保障,以维系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2)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通过社会保障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贫富悬殊,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能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3)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总需求的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一方面由于失业增加、收入减少,用于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新教材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第四 单元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第八 我国 个人 收入 分配 社会保障 学案部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63626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