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事故列表.docx
《地下工程事故列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工程事故列表.docx(3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A101上海地铁一号线徐家汇站事故发生时间风险事态编号事故描述:1991.4-1992.10C112发生地点风险事态名称上海徐家汇槽壁或桩帷幕漏水,甚至涌土、喷砂该车站地处软土分布区内,厚约 30m,尤以地铁车站下部的灰色淤泥质粘土层厚度最大、分布最普遍。并且还存在暗浜平均宽 27m 左右,厚 4m 左右。车站净长为 603.5m,加上下立交的北部路堑,施工区段总长达 737m。一般底板埋深距地表 17m,南北端头井底板埋深 19m,底板下设厚 100mm 的素硷垫层与厚 250mm 的粗砂倒滤层以及两根 400mm 的无砂倒滤管。东西向宽 21.924.5m,南北端头井宽分别为 26.5
2、与 31m,北部两翼的地下商场,南北纵长 108m,西商场宽 32.9m,东商场宽 28.9m,商场营业区底板埋深距地表 7.3m:北部辅助用房埋深 12m,底板下设硅抗浮桥。施工区地下地上各类新旧管线 20 余种约 20km。发生的事故(1)塌方:1991 年4 月13 日,(62)(68)线间长约 40m 区段塌方;1991 年4 月22 日,(12)(17)内线间长约 50m 区段塌方;1991 年 7 月 2 日,(72)(76)线间长约 30m 区段塌方。事故发生后通过严格控制综合坡率,事故得以控制。(2)地下墙的内倾:7 月初当挖土至深约 9 米左右时,钢管支撑上下层间的斜向连接杆
3、出现弓弯,再向下挖时出现支撑活络头超压屈曲,钢管支撑向上拱起(最大拱矢超过 300mm),7月 17 日一根第 3 层支撑螺丝断裂,7 月 19 日晚 7 点,2 根第 5 道支撑连续崩断,经抢险加顶并加强了支撑的整体刚度后,保住了基坑的安全。与此同时,(48)线东侧地下墙顶实测位移情况是:1991年 5 月 24 日,17mm(向坑内位移),6月初,按每天约 4mm 的速度向外推出,至 6 月 10 日达-19mm,7 月底基木稳定,最终的位移量为-87mm,即墙顶总外推量为 I04mm,相应地,接近底板处东侧地下墙的外推量为 180mm,而西侧地下墙在底板处的实测最大变形量达 815mm,
4、实测墙体变形情况如图3.4。即使是在 7 月底于(46)(50)线间的底板下增打了 5 条间隔 3m,厚 400mm 宽 3m 的钢筋砼板带作为第 6 道支撑进行加固后,自 8 月 10日至 24 日 14天内,施放在硷底板上的中心线还向东移了 17mm。经多方反复研究,(47)(53)线间西侧地下墙的内侵处理方案如图 3.5,在作内部处理时,坑外加打 800mm 的钻孔灌注桩作防护,内部结构处理于 1992 年 8 月 12 日结束。事故产生原因:主要是离支护结构(地下墙加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太近的压力注浆引起的。(3)伸缩缝柱头开裂:1991 年底,发现伸缩缝处柱头普遍开裂,且发展迅速,相应
5、的内衬边墙产生竖向裂缝,板中出现斜裂缝,(29)线柱头箍筋颈缩拉断,最严重的(64)线处柱顶伸缩缝约扩宽 2cm,橡胶止水带撕裂严重漏水,柱头砼劈裂外鼓,斜向裂缝长达约 1.1m。处理措施:不得不于春节前紧急用 4 根钢管柱从上到下进行临时加固处理;之后对柱头劈裂的处理,除(64)线在原柱两侧增打了 2 根800mm 上下通长的砼柱,然后拆除原柱以外,其余各柱都是在原柱两侧加添与原柱等宽通长的砼方柱加以解决,顶板与侧墙缝隙加注堵漏剂。(4)西商场地下墙坍塌:1992 年10 月23 日傍晚约 19 时,车站北部开发区西区地下商场北侧地下墙发生突然性的坍塌事故。当时己经开挖到底,进行清底工作。2
6、坍塌宽 6m 的地下墙 3 幅,宽 2.5m 的 1 幅,西面近 13 号出入口的 1 幅(宽 6m)沿转角接缝处旋转,开口处约 2m,北部 1 台 450kN 的抓斗挖土机水平陷落塌坑约 4m。墙背塌坑外缘距原墙顶约 20m,其外约 5m 处出现宽约 25mm 左右的地面裂缝。基坑西北角华山路与同仁街口距基坑约 15m 的地面上出现宽约 20mm 左右的裂缝,裂缝穿过临街商店墙角处 10KV 的转角高压线砼杆的下部。64 线柱头开裂情况产生的原因:(1)支撑不足、不及时,已有支撑也不完善,导致支护的主要承力结构破坏;(2)地面水转入地下水使墙背侧压大增;(3)结构上的缺陷;(4)地面的严重超
7、载是坍塌的诱因。3A102上海耀华路地墙堵漏事故发生时间风险事态编号事故描述:2007 年1 月29 日C112发生地点风险事态名称上海耀华路槽壁或桩帷幕漏水,甚至涌土、喷砂线耀华路站位于上南路与耀华路(浦东南路)交叉口,沿上南路设置。该车站为地下二层侧式车站,车站净长 398.952m,具有存车和折返功能。根据周围环境条件和设计要求,耀华路车站基坑保护等级为二级。事故发生在 8 号线耀华路车站与 7 号线上南路车站的换乘段。该基坑开挖深度为 24.74m,采用 1.0m 厚 45m 的地下连续墙为围护结构,先施工 8 号线底板再挖最后两层土的半逆作施工法,共用钢支撑 7 道。1 月 5 日,
8、八号线浇好底板。23 日,当 M8 线底板强度达到后,起到了很大支撑作用,陆续将道支撑拆除,向下移动安装作为第七道支撑。然而,在 29 日换乘段基坑东侧浇好垫层、继续向西挖时,基坑西南角地下墙突然发生漏水事故。后经抢险逐渐得以控制,1 月 31 日,险情得到控制包单位继续开挖。然而,地下墙再次出现了漏水现象。换乘段长39.2米漏水处宽21.6米基坑开挖平面图原因:造成事故的原因一方面是地质问题,场地下部存在承压水,并且由勘查资料揭示2 层砂质粉土及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局部存在的粘质粉土夹层,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流砂现象,该地层条件容易发生突涌水事故;另一方面就是工程施工难度的问题,换乘段地下
9、墙厚1000mm,埋深达到 45m,如此深厚的围护结构施工非常困难,主要包括以下 3 个方面。(1)在此种地质条件下尤其时在2 层砂质粉土及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中成槽难度很大。(2)各土层中尤在2 砂质粉土及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中局部存在的粘质粉土夹层,在动水情况下易产生槽体塌方,如何通过泥浆护壁来保证成槽过程中槽体的稳定性,这是本工程的一大难题。(3)由于车站工程的围护深度大,在相邻槽壁的接缝处、不同围护结构的接合部极易发4生渗漏,并易引发工程事故。措施: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首先将人员疏散,然后向坑内注入水泥浆进行封堵,并判断漏水点的位置,随后向漏水处注入聚氨酯。现场调配聚氨
10、酯溶液5A103上海四号线董家渡修复工程险情发生时间风险事态编号事故描述:2007 年1 月11 日C112发生地点风险事态名称董家渡槽壁或桩帷幕漏水,甚至涌土、喷砂四号线修复工程在2007年完成土建施工,其修复工程三个基坑工作面同时展开,东基坑进行车道结构顶板上部回填施工,中基坑进展至第八道混凝土支撑制作施工,西基坑进展至基坑底板开挖施工。2007 年 1 月 9 日,西基坑开始进行底板收底开挖施工,至 2007 年 1 月 11 日,西基坑底板 2931 轴线开挖基本接近完成。当日傍晚 11:30 分在对基坑西南角地下墙进行修整期间,西基坑西南角转角幅地下墙 DX4-8 墙面突然出现严重的
11、漏水现象,漏水量相当于两根四分管流量,并且渗漏水中混浊带沙。事故现场照片6措施:项经部现场值班领导立即组织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堵漏过程中由于渗漏量比较大,最后由机施专业堵漏队伍进行了初步的处理:在夹泥的地下墙部位用钢板加钢筋与地下墙主筋焊在一起,随后项经部联系了公司专业注浆队伍前来现场进行基坑外注浆堵漏施工。注浆公司专业施工队伍于2007年月12日凌晨4:00携带相关抢险设备赶到现场。4:30分开始进行阿特拉丝钻孔施工,至9:30分完成钻孔施工,然而在拔钻杆时出现钻杆卡在地下无法顺利拔出现象,经过一番努力后最终于下午13:30成功将钻杆拔出。14:00注浆队伍开始进行基坑外聚氨酯注浆施工,至
12、17:30完成了堵漏施工。此次堵漏施工总共用去聚氨酯33桶半,聚氨酯附加剂5桶。安装导流管并用泥浆封堵漏洞封堵处加焊钢板堵漏坑外封堵现场整个事件从事故出现至处理完成耗时 18 小时。经过注浆努力,最终将事故排除。事故控制经验:为了能彻底避免此次地下墙漏点再次出现问题,修复项经部拟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快事故发生部位收土进度;将原来地下墙漏点位置内衬墙由原先的800厚加宽200成为1米厚混凝土内衬墙;进一步约束结构施工队伍施工进度,争取尽快将底板钢筋帮扎完成,早日完成底板混凝土浇捣施工。7A104唐山某大厦基坑工程事故发生时间风险事态编号事故描述:1996 年C115发生地点唐山市风险事态名称单桩强
13、度达不合格或者群桩整体性差唐山某大厦地上 9 层,地下 2 层,总高度 38.0m,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东邻库房 7.1m,北邻制剂楼 6.8m。因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升高。基坑开挖深度为 8.669.66m 不等,东侧挖深最大。基坑东、北两侧打设 I22a的工字钢桩,桩长 10.0m,桩距 1.0m,入土深度 4.0m,桩与桩之间用钢管焊接挡土。基坑于 1996 年 4 月 28 日采用机械开挖,首先进行第一步挖土,挖土深度为 2.8m,东侧实际挖深 4.0m。第一步挖土完成之后从南侧开挖,坡度为 1:0.2,挖至坑底标高时边坡稳定,由于南侧边坡开挖的成功,继续进行东侧的开挖。由于东侧地质条件相对
14、较差,虽然采取了临时性的支护,当部分范围挖至坑底标高时,出现了土坡失稳,成片土体塌方涌向坑内,同时有 10 根工字钢桩倾倒折弯,造成了塌方近 200m3土方。事故发生后,因及时停止了开挖并回填,没有危及临近建筑物安全,但是工期延长了 40 天左右。事故发生后,首先清除残土整平场地,然后在钢桩外侧重新采用了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直径 0.7m,桩中心距为 0.7m,桩长 14.0m 的柱列式支护结构,其作用是支挡土体和兼作止水帷幕。本工程稳定分析表明,桩尖至地面下 16.0mm,稳定安全系数为 1.2,满足要求。此深度最为经济。另一方面支护结构要求,按工程桩经验桩顶位移限制在不超过7.0cm 范
15、围即可,经计算确定桩尖标高位于16.46m,实际桩长 4.0m,桩顶最大位移为6.3cm,沿桩身弯矩图分布进行配筋,从而达到节省的目的。另外考虑到支护桩在施工钻孔中垂直度的偏差,因此悬臂支护桩顶设置了一道尺寸为 0.5m0.9m 的圈梁,使桩体连在一起协调受力。经此处理后效果良好,开挖至坑底时,经实测桩顶最大位移为 5.6cm,支护桩的止水效果也比较理想,只有个别处出现地下水的渗出,基坑整体也比较稳定。8A105上海八号线嫩江路站 1 号风井事故发生时间风险事态编号事故描述:2006 年8 月C119,C113发生地点风险事态名称上海市嫩江路产生倾斜桩或弯曲状孔该站位于中原路和嫩江路交叉口处,
16、与中原路平行,并横跨嫩江路。车站呈东西走向。场地内及临近分布有较为密集的小区住宅,车站全长大约160米,车站主体地下二层,有四个出入口和2个风井。近期正在施工的是濒临3#出入口的1号风井,该风井位于车站的东南侧,周围有大量通信和煤气管线,还有各种民宅,基坑设计为二级保护基坑。基坑采用850SMW工法桩作为围护结构,内插7003001324H型钢,共设置3道钢支撑。2006 年 8 月 24 号,由于 1 号出入口监测频率降低,现场监测人员开始上传正在施工的 1 号风井的数据,并于当天补传了 1 号风井 16 日到 23 日的监测数据。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八号线远程监控分中心人员发现,嫩江路车站
17、1 号风井监测数据异常。从 8 月 21 日到 8 月 23 日,测斜日变化量连续三天超过 7mm/d,远远超过了 3mm/d 的报警值。CX01本次变化曲线量测时间2006.8.23上午9:000.0-2.0-4.0-6.00.00.60.82.01.01.21.31.62.12.54.06.08.03.13.54.04.34.64.85.2-8.0-10.0-12.06.06.16.56.86.97.27.07.27.37.57.1-14.0-16.0-18.0-20.00.60.21.21.92.83.54.35.16.05.66.5测斜点 CX01 曲线图预警发生时,1号风井部分刚刚浇
18、好垫层,尚未施工底板。工程存在极大的隐患,随时会有险情发生。八号线分监控中心人员在下午3点发现该情况后,立即向总监控中心人员汇报,并一起到现场进行了调查。经调查发现,在嫩江路1号风井部分,基坑西北角处正在漏水。监控中心人员于当日晚9点45分启动预警机制,通过管理平台进行报警。同时有关领导给出了详细的恢复。事故发生过程中,施工单位采取了果断措施,施工现场无人员伤亡,无管线损坏,对9外部社会交通也未造成影响。原因:SMW工法桩对施工操作要求严格。施工时深层搅拌机导向塔的垂直度、搅拌头的提升速度、搅拌浆液的配合比、注浆泵的出口压力等方面都要严格限制。如果地层条件复杂,如存在地下空洞或土中含有木桩、砖
19、石等,更容易造成搅拌桩蜂窝、孔洞和桩间叉缝,从而导致搅拌桩止水帷幕漏水。坑外使用双液注浆坑内用沙袋封堵 漏水处是地下连续墙与SMW工法桩的连接处。结构不连续,受力不均匀,无法充分发挥围护结构的整体效应,是结构的薄弱环节。若两者连接不紧密,存在微小的裂缝,在水土的共同作用下,就很容易形成贯通壁厚的缝隙,从而产生局部的渗漏水。险情发生时,基坑已经挖到最底层,刚刚浇好垫层,尚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发生漏水,墙后土压力改变,必然会导致比较大的墙体变形。措施:当发现基坑漏水时,施工单位采用“双液注浆引水堵漏法”进行抢险。即在出水口附近并排打入两根钢管,向其中一根压入水泥浆看出水口处有无浆液返出,以判断钢管
20、和渗水通道是否连通。确信钢管末端和渗流通道连通后,分别在两根钢管中压入水泥浆和水玻璃进行封堵。在坑内出水口处,压砂包以分散渗透路径减小动水压力。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及时排出坑内积水,抢作底板。对1风井基坑加强监测,分析变形状况和影响范围,同时进行跟踪监测,了解变形趋势。10A106上海地铁八号线四平路水管破裂事故发生时间风险事态编号事故描述:2007年 1 月 21 日C120发生地点风险事态名称上海市四平路成槽、成孔遇地下障碍物2007 年1 月21 日上午 11 点05 分,四平路现场施工人员发现工地近四平路侧有微量的水涌出。下午 2 点,上水管线中的水大量溢出,并漫沿到四平路路面。现场
21、溢水地下墙槽壁与管线相对位置锁口管碰坏管线示意图原因:事故发生时,四平路现场施工人员刚刚浇好 10 号线大连路站 4 号出入口东侧转角处地下连续墙,并开始拔锁口管。然而,在拔锁口管的时候,锁口管碰到了导墙,导墙又接着碰到了位于此处的直径 300mm 的上水管线。在水压的作用下,上水管线破裂,自来水涌出。措施: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配合市政公司立即采取了抢险措施。抢险过程:首先将破裂处管线的两端阀门关闭,并对漏水处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市政公司将破裂管线移出,并换上新的管线,重新开通阀门。11A107上海万达基坑抢险事件发生时间风险事态编号事故描述:2005 年7 月C112发生地点风险事态名称上
22、海万达商业广场槽壁或桩帷幕漏水,甚至涌土、喷砂某市万达商业广场位于该市市政通路南侧、淞沪路西侧、邯郸路北侧和新建小区所围地块内。该广场地处杨浦区商业、交通中心,系一集购物、娱乐、餐饮、办公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建筑群。周边交通繁忙,地下管线、临近建筑众多。该工程基坑东西长约 285m,南北宽约 160m,周长约 890m,基坑面积约 48000m2,属特大一级基坑。主楼基础为 1.5m 厚大筏板,裙房基础为承台板式,筏板厚 0.9m,倒承台高1.5m 和 1.6m,目前基坑开挖深度为 11.5m13.3m。基坑自从 2005 年 7 月份开挖后,陆续发现地下墙有程度不等的槽幅接头间距过大
23、(设计为不得超过 40cm),露筋、夹泥、渗水的情况。露筋、夹泥、渗水现场照片12A108上海轨道交通 10 号线工程 2 标段五角场站地下墙侵界险情发生时间风险事态编号事故描述:2007 年 4 月C111发生地点风险事态名称上海市五角场槽段偏斜、弯曲等精度不符合要求该站地下墙围护共有 85 幅,墙深为 31m、33m两种,墙厚均为 800mm,端头井开挖深度为 19.6m,标准段开挖深度 17.6m。地下墙从 2006年 12 月 20 日开始施工至 2007 年 2 月 8 日结束。基坑从 2007 年 4 月20日开始开挖,目前底板已经全部浇注完毕。在地下墙开挖过程中发现地下墙存在一定
24、的质量问题,如墙体侵界等。底板侵界平面加固平面图1、39轴和 1924轴东侧侵界:此范围内地墙侵界500mm处理方法:盾构出洞,结构加宽 500mm,将内衬墙往里移,保证内衬墙厚度400mm,内衬墙配筋不变。2、其余区域(1)侵界150mm区域处理方法:A 增加内衬墙配筋(25150 调整为 28150)B 混凝土中掺入合成纤维,以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C 内衬墙与地墙之间设置锚筋D 底板、中板处设置腋角,减小侧墙跨度(2)侵界 150400mm区域(共五处)处理方法: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A 施作 300mm 临时内衬墙13第二阶段(待顶板结构完成后再实施)B 地下连续墙外打设
25、高压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空隙间采用双液注浆填充C 分条(宽度 23m)跳仓凿除临时内衬墙和地下连续墙内侧部分混凝土(凿入地墙200400mm)D 重新浇筑内衬墙处理方法二:结构改建结合五号出入口一并实施第一阶段A 施作 300mm 临时内衬墙第二阶段(待顶板结构完成后再实施)B 打设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与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C 开挖至地下一层基坑底,及时浇筑地下一层垫层及底板;D 开挖至改建部分基坑底,及时浇筑垫层;E 凿除改建部分地下连续墙,重新浇筑侧墙;F 回填(需压实)至支撑底,浇筑传力带,拆除相应支撑。14A109上海地铁 M8 线曲阳路站围护结构渗漏事故发生时间风险事态编号事故描述: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工程 事故 列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