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认识米》示范课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认识米》示范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认识米》示范课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学情分析:学生对测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动手比一比,找身边的物体,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的机会少,所以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生活实践,丰富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长度观念。初步接触厘米、米,有的学生会混淆两个概念,可借助一些趣味练习,帮助学生区分使用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2、、动手能力、估测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2.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师:上节课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个问题测量黑板的长度,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都是怎样测量的? 生1:我用厘米尺测量的。生2:我用数学课本测量的。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引入,目的在于体现测量时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引入今天的教学主题-认识米,知道测量较长物体时要采用米尺进行测量。同时也复习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师:用上面2位同学的方法去测量黑板,
3、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样测量太慢而且很麻烦。师:测量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生:测量时,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测量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物体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那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个新的测量工具-米尺。环节二探究新知1. 、认识米尺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宝贝,用它很快就能测出黑板的长度(出示米尺),邀请学生上台尝试测量。生:用这把尺子测量很快而且很方便。通过认识米尺,了解到米尺是以“米”为单位的测量工具,“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表示。知道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师:小组讨论,如何测量操场的长。生:用米尺更合适。总结:1.量较短的物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米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课时 认识 示范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