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300-2023 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HJ 1300-2023 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J 1300-2023 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3002023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ssessmentofseawater,marinesedimentandmarinebiologicalquality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3-07-11发布2023-10-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HJ13002023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海水质量评价.25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46海洋生物质量评价.7附录A(资料性附录)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9附录B(资料性附录)海
2、洋沉积物质量时间序列趋势分析方法.17iHJ13002023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防治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方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海水质量、海洋沉积物质量及海洋生物质量状况评价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7月11日批准。本标准自2023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
3、境部解释。iiHJ13002023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水质量、海洋沉积物质量及海洋生物质量状况评价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状况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18421海洋生物质量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HJ442.2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数据处
4、理与信息管理HJ442.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部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HJ442.1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十部分评价及报告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空间插值spatialinterpolation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推求未知点数据的计算方法,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3.2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海水中氮、磷含量超过正常水平,导致某些海洋生物生长、繁殖异常,进而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现象。3.3时间序列趋势分析timeseriestrendanalysis一段时间内某类随机变量的一系列观测值构成时间序列,据其判断总体概率分布是
5、否随时间变化,进而描述变化程度或变化速率。1HJ130020234海水质量评价4.1通则4.1.1评价指标海水质量评价依据GB3097所列指标,按需求选择指标开展评价。4.1.2数据要求开展海水质量评价的数据资料应符合GB17378.2和HJ442.3中水质监测一般要求,按HJ442.2中监测数据信息与数据处理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在分层采样的情况下,油类采用表层数据进行评价;其他指标在采样点水深小于或者等于50m时采用多层数据的平均值进行评价,在采样点水深大于50m时采用表层数据进行评价。4.1.3评价网格根据不同的评价尺度,选择不同精度的网格数据集进行海水质量评价。管辖海域评价网格
6、分辨率不低于11;海区评价网格分辨率不低于0.50.5;省级评价海域面积大于或等于10000km时,评价网格分辨率不低于0.050.05;省级评价海域面积小于10000km时,网格分辨率不低于0.010.01;地市级及重点河口、海湾评价网格分辨率不低于0.010.01。4.2评价方法4.2.1单指标评价依据4.1.3的要求确定评价网格,使用插值方法对网格进行赋值。插值方法采用改进的距离反比例法,见公式(1):nZ(B)=Z(Xi)lii=1(1)式中:Z(B)待赋值网格的浓度值,B为待赋值网格中心点;Z(Xi)第i个实测点的浓度值,Xi为实测点;n实测点数量;li实测点Xi的权重,依据区域化变
7、量的相关性,得到权重li的确定方法,见公式(2):1li=1di4ni=1di4(2)式中:di待赋值网格中心点与实测点Xi间的距离。Xi的选取应尽可能满足以下条件:能够形成凸包,且每一个点均为凸包的顶点;B点在该凸包内,且该凸包内部不包含其他实测点;与B点空间通视;2综合质量等级判定原则一类水质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二类水质海域劣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三类水质海域劣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四类水质海域劣于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劣四类水质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海水质量等级判定原则一类符
8、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二类劣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三类劣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四类劣于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劣四类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HJ13002023实测点n数量不大于4。采用等级判定法,对单指标的质量等级进行判定。判定标准采用GB3097,判定原则见表1。表1单个评价指标的海水质量等级判定原则4.2.2综合质量评价对各单指标质量等级的网格进行叠加比较,依据所有指标中质量最差的等级,确定该网格的综合质量等级,判定原则见表2。表2海水综合质量等级判定原则对综合评价的网格数据集进行等值面提取,获取代表综合水质各等级的等值
9、面分布图,并计算各等级的水质面积。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评价方法,优先采用HJ442.10的相关技术规定。4.2.3区域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采用影响贡献率分类筛选法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指标,见公式(3):iCk=iSkSki+f(Sk)(3)式中:Ck第i种指标的第k类质量等级海域的影响贡献率,k为该指标确定的各类水质等级;iiSk第k类海水综合质量等级总面积;Sk第i种指标的第k类质量等级面积;if(Sk)标准化函数,取值方法见公式(4):f(S)=kki0(S(Sikik=0)0)(4)3质量等级式样说明一类水质海域RGB值(115,178,255)二类水质海域RGB值(178,221,247)
10、三类水质海域RGB值(196,196,196)四类水质海域RGB值(166,150,135)劣四类水质海域RGB值(111,88,67)质量等级式样说明轻度富营养化RGB值(255,255,0)中度富营养化RGB值(255,153,0)重度富营养化RGB值(255,0,0)HJ13002023在计算完所有指标的影响贡献率后,按照影响贡献率从大到小进行排序,确定主要污染指标。4.2.4图件要素海水综合质量等级分布图应包括下列要素:地理底图要素:境界、岸线、水系、重要地名注记等主要基础背景信息;海水质量要素:海水综合质量等级状况;图例:质量等级、颜色式样要求见表3。表3海水综合质量等级图例要求4.
11、3富营养化评价海水富营养化状况评价采用HJ442.10的富营养化指数及水质富营养等级划分指标进行评价。依据4.1.3中的要求确定评价网格。使用4.2.1的插值方法,分别对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进行赋值,计算每个网格的富营养化指数。依据水质富营养等级划分指标确定每个网格的富营养化等级。对富营养化等级评价的网格数据集进行等值面提取,获取代表富营养化各等级的等值面分布图,并计算各富营养化等级的面积。图件要求参照4.2.4,图例要求见表4。表4富营养化等级图例要求海水富营养化状况亦可参见附录A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5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5.1通则5.1.1评价指标沉积物评价指标包括硫化物、有机碳、
12、汞、镉、铅、锌、铜、铬、砷、油类、六六六、滴滴涕和多氯联苯。另外,粒度作为沉积物质量评价的辅助指标,用于评价沉积物类型变化和辅助阐释污染分布特点。4评价指标优中差汞0.200.20且1.001.00镉0.500.50且5.005.00铅60.060.0且250250锌150150且600600铜35.035.0且200200铬80.080.0且270270砷20.020.0且93.093.0油类500500且15001500六六六0.500.50且1.501.50滴滴涕0.020.02且0.100.10多氯联苯0.020.02且0.600.60有机碳2.02.0且4.04.0硫化物300300
13、且600600-2-6注:有机碳的单位为10,其余各指标的单位为10,均以干重计。HJ130020235.1.2数据要求开展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的数据资料应按GB17378.2和HJ442.2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5.2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5.2.1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的含量优于GB18668第一类标准值,则该指标等级为优;评价指标的含量介于第一类和第三类标准值之间,则该指标等级为中;评价指标的含量劣于第三类标准值,则该指标等级为差。各指标的质量等级评价标准见表5。5.2.2单点位单个指标质量分级按表5规定的评价标准,对单点位的单个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划分。表5沉积物中各指标的质量等级评价标准5
14、.2.3单点位沉积物质量分级5.2.3.1有机碳和硫化物指标质量分级对单点位沉积物有机碳和硫化物指标,按表6的要求进行质量分级,缺失任何一项指标将不给出评价结论。5等级分级原则优有不到5%点位的沉积物质量等级为差,且不低于70%点位的沉积物质量等级为优。中5%15%点位的沉积物质量等级为差;或不到5%的点位为差且低于70%的点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优。差有15%以上点位的沉积物质量等级为差。等级分级原则优至少一项指标为优,另一项不为差。中一项指标为差或者两项指标为中。差两项指标均为差。等级分级原则优有机碳和硫化物指标等级不为差,其他指标等级为优。中有机碳和硫化物指标等级不为差,其他指标等级为中。差
15、有机碳和硫化物指标等级和其他指标等级均为差,或者任何一项为差。等级分级原则优最多一项指标为中,没有一项指标为差。中一项以上指标为中,没有一项指标为差。差有一项或更多项指标为差。HJ13002023表6单点位沉积物有机碳和硫化物指标质量分级原则5.2.3.2其他指标质量分级对单点位沉积物中除有机碳和硫化物以外的其他指标,按表7的要求进行质量分级。至少6项指标参与评价,如果小于6项指标将不给出评价结论。表7单点位沉积物其他指标质量分级原则5.2.3.3单点位沉积物质量分级在以上质量分级的基础上,对单点位的沉积物质量按表8的要求进行分级,如缺失其他指标质量分级的结果,将不给出评价结论。表8单点位沉积
16、物质量分级原则5.2.4区域沉积物综合质量评价在单点位沉积物质量分级基础上,按表9的要求,确定区域沉积物综合质量等级。表9区域沉积物综合质量分级原则5.3沉积物中各指标含量年际变化趋势评价沉积物中各指标含量年际变化趋势可参见附录B的方法进行评价。6评价指标优中差总汞0.050.05且0.300.30镉0.20.2且5.05.0铅0.10.1且6.06.0铬0.50.5且6.06.0砷1.01.0且8.08.0铜1010且50(牡蛎100)50(牡蛎100)锌2020且100(牡蛎500)100(牡蛎500)石油烃1515且8080六六六0.020.02且0.500.50滴滴涕0.010.01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J 1300-2023 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1300 2023 海水 海洋 沉积物 海洋生物 质量 评价 技术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