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绪论和样品采集(1-2).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1.1)--1-绪论和样品采集(1-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1-绪论和样品采集(1-2).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绪 论论1.食品分析的性质食品分析的性质 专门研究各种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2.食品分析的任务食品分析的任务 运用物理、化学、生化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运用物理、化学、生化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辅料、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等)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等)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进行检测。关工艺进行检测。3.食品分析的作用食品分析的作用 控制和管理生产;控制和管理生
2、产;保证和监督食品的质量;保证和监督食品的质量;为科研与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为科研与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4.食品分析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检测技术:感官分析、理化分析、微生物分析检测技术:感官分析、理化分析、微生物分析 检测方法:感官、物理、化学、仪器、微生物、检测方法:感官、物理、化学、仪器、微生物、酶。酶。针对企业:针对企业:快速简便、费用低快速简便、费用低 针对成品质量鉴定及营养标签:针对成品质量鉴定及营养标签:国内:国家标准(国内:国家标准(GBGB),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际:国际标准、国际:国际标准、CACCAC(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标准、国
3、际先进标准、国际标准、国际先进标准、国际AOACAOAC(美国官方分(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家协会)析化学家协会)标准标准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标准化工作指南第第1部分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词汇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1)感官分析法感官分析法(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基础上(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发展而来)a.嗅觉鉴
4、定:气味,油脂酸败,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味嗅觉鉴定:气味,油脂酸败,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味 b.b.视觉鉴定:外形、色泽,白天进行,罐头是否涨罐、视觉鉴定:外形、色泽,白天进行,罐头是否涨罐、凹罐等、液体倒置有无沉淀、杂质等凹罐等、液体倒置有无沉淀、杂质等 c.c.味觉鉴定:味觉鉴定:20-40,20-40,由低至高浓度由低至高浓度 d.d.触觉鉴定:弹性、韧性、触觉鉴定:弹性、韧性、硬度等硬度等(2)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3)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物理分析法、物化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物化分析法(光学、电化学、色谱、质谱、放电化学等)(光学、电化学、色
5、谱、质谱、放电化学等)5.食品分析的范围和内容(1 1)营养组分的分析)营养组分的分析 六大营养素及营养标签所要求的所有项目六大营养素及营养标签所要求的所有项目(2 2)食品安全性检测)食品安全性检测 a a 添加剂的分析(合成的与天然的)添加剂的分析(合成的与天然的)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甜味剂、着色剂、品质改良剂、香精单体等松剂、增稠剂、甜味剂、着色剂、品质改良剂、香精单体等1414类(类(不正确使用可引起致癌致突变不正确使用可引起致癌致突变)b b 有害成分的分析有害成分的分析 生物性污染生物
6、性污染如花生发霉产生黄曲霉等如花生发霉产生黄曲霉等 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如农药、重金属、包装材料、加工如农药、重金属、包装材料、加工 中产生的致癌致突变化合物。中产生的致癌致突变化合物。农药:农药:有机氯和有机磷的残留,有机氯和有机磷的残留,损坏肝肾损坏肝肾 c c 微生物分析微生物分析(3 3)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 主要是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主要是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6.食品检验分析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新检测项目与方法不断出现,仪器化、自动化、微量化新检测项目与方法不断出现,仪器化、自动化、微量化(一)基础理论方面(一)基础理论方面 样品前处理的样品前处理的分离提取、纯化、
7、浓缩理论与技术分离提取、纯化、浓缩理论与技术方面方面 样品前处理中分离、提取中不仅有样品前处理中分离、提取中不仅有热消化法、冷消化热消化法、冷消化法、干式灰化法、溶剂萃取法、挥发与蒸馏法法、干式灰化法、溶剂萃取法、挥发与蒸馏法等,发展等,发展的还有的还有消化罐法及离子树脂交换法消化罐法及离子树脂交换法等。等。食品分析误差及理论统计处理应用的研究食品分析误差及理论统计处理应用的研究 质量控制的研究方面质量控制的研究方面 (二二)分析方法分析方法1 1新的检测方法研究新的检测方法研究2 2新项目分析方法的研究新项目分析方法的研究3 3经典方法的改进研究经典方法的改进研究4 4简便快速方法的研究简便
8、快速方法的研究5 5多学科相互渗透与相关的研究多学科相互渗透与相关的研究(三)分析仪器的应用方面(三)分析仪器的应用方面:如电化学中的氟电极,氯电极,各种色谱仪。如电化学中的氟电极,氯电极,各种色谱仪。(四)科研方面(四)科研方面 国内外研究主要趋向于生产型和开发型。国内外研究主要趋向于生产型和开发型。有关食品分析的小常识:常量分析:样品中组分常量分析:样品中组分1%以上以上 微量分析:微量分析:0.1%-1%痕量分析:痕量分析:0.1%以下以下 ppm:10-6 ppb:10-9 ppt:10-12检测标准:国际、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检测标准:国际、国家、行业、地方、企业 GB4927-2
9、001第一章第一章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为: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为:样品的采集、制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分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报告的撰写析数据处理及分析报告的撰写。一、采样的目的和意义采样的两个采样的两个原则原则:第一,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第一,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应全部被测食品的组份、质量和卫生状况;应全部被测食品的组份、质量和卫生状况;第二,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第二,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第一节第一节样品
10、的采取制备样品的采取制备二、采样的步骤食品食品原始样品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平均样品采样采样混合、混合、处理、缩分处理、缩分试验样品(试验样品(0.5kg)保留样品(保留样品(0.5kg)复验样品(复验样品(0.5kg)检样检样: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原始样品原始样品:把许多检样混在一起为原始样品。:把许多检样混在一起为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用于分析的称平均:原始样品经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用于分析的称平均样品。(样品。(1份检测,份检测,1份复检,份复检,1份保留)份保留)检样检样三、采集方法随机取样
11、随机取样(客观性)(客观性)不等于随意不等于随意代表性取样代表性取样(选择性)(选择性)不同生产日期、流水线上一定的时间间不同生产日期、流水线上一定的时间间隔、隔、分析目的分析目的具体采集方法和数量1、散装均匀样品1)1)颗粒状样品(粮食,粉状食品)颗粒状样品(粮食,粉状食品)对于这些样品采样时应从某个角落,上中下各取一对于这些样品采样时应从某个角落,上中下各取一类,然后混合,用四分法得平均样品。类,然后混合,用四分法得平均样品。2)2)半固体样品(如蜂蜜,稀奶油等)半固体样品(如蜂蜜,稀奶油等)用采样器从上中下分别取出检样混合后得平均样品。用采样器从上中下分别取出检样混合后得平均样品。3)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 绪论 样品 采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