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眉山仁寿九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2024届四川眉山仁寿九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四川眉山仁寿九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届四川眉山仁寿九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娉婷( pn ) 灰烬(jn ) 箴言(jin ) 间不容发(jin)B. 聒噪( u) 褴褛(l) 惘然(wn ) 根深蒂固(t)C. 调和(tio) 瞥见( pi) 谷穗(su) 矫揉造作(jio)D. 撩逗(lio) 忧戚( q) 恣睢(z) 自吹自擂(lu)2、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A. 摧残 秘决 郑重其事 鸠占雀巢B. 伶俐 涵养 走投无路 李代桃僵C. 恪守 端祥 与日具增 不言而
2、喻D. 嬉闹 儒养 言不及意 丰功伟绩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有误的一项是()(3分)君子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格符号 。真正的君子 , 即使身处逆境也会恪守心中的道德标准 。他们心胸开阔 ,被无端指责也能保持附庸风雅;他们随和谦让 ,与他人意见相左时 ,也不会一意孤行;他们坚守底线 , 即使忍饥挨饿,形销骨立,也不愿受嗟来之食。那些粗俗不堪的人在真正的君子面前往往会自惭形秽。A. 附庸风雅 B. 一意孤行 C. 形销骨立 D. 自惭形秽4、下面语段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四川成都因其多次成功承办国际会议的经验 , 成为亚洲第二个获得世界科幻大会举办权 。会议当天 ,
3、科幻馆内的主题展一经正式亮相 ,就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次展览共设置内厅、企业展区、幻迷展区三个板块构成,还一路设置了机械人、3D 虚 拟人等 。集多种场景于 一体的展厅 , 让远道而来的观众和科幻迷能沉浸式地体验科幻的魅力。A. B. C. D. 5、5 月 15 日 ,以“食美寻香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为主题的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拉开帷幕。下面的短文是美食节期间某记者为川菜撰写的介绍材料 。联系全文 ,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 ,注意语意连贯 。( 4 分)川菜的发展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四川自古就有“ 天府之国 ”的美誉 ,境内有山有水,四季物产丰富。既有山区菌笋的清香,
4、又有 ; 既有 , 又有夏秋果蔬的甘甜。这为川菜的烹饪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早在东晋华阳国志 一 书中 ,就有川人“ 尚滋味 ”“好辛香 ” 的记载 。正因有这样的饮食习俗 , 才造就了一 大批精于烹饪的专门人才 ,使得川菜烹饪技艺长盛不衰。川菜的发展还得益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 。无论对宫廷、官府 、 民间菜肴 ,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 , , 逐渐形成风味独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菜系。6、俗话说:“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某班开展以青菜、萝卜为研究对象的“艺术与生活 ”主 题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 ,小师同学准备向大家推荐下面两幅画作 ,请你从画作内容 、命名用意的角度拟写一段推荐语 。(
5、 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 1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7-10 题。 范文正公神道碑铭(节选) 欧阳修公讳仲淹 ,字希文 ,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 ,母夫人贫无依 ,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家世 ,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 自刻益苦 。居五年 , 大通六经之旨 ,为文章 ,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 ,举进士 ,礼部选第一 ,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有大节 , 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 ,不一动其心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 ,一 以自信 ,不择利害为趋舍。元昊反河西, 延
6、州危。公为将, 务持重, 不急近功小利 。于延州筑青涧城 ,垦营田 ,复承平、 永平废寨 ,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 , 以据要害 ,又城胡芦 ,夺贼地而耕之。贼既失计 ,乃引去 , 于是诸将皆服公 。公待将吏 ,必使畏法而爱己 。所得赐赉 , 皆以上意分赐诸将 ,使自为谢。公居三岁 ,士勇边实 ,思信大洽 , 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 ,上亦召公归矣。庆历三年春 ,召为枢密副使 。既至数月 , 以为参知政事 。每进见 ,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 ,趣使条天下事。其知政事 ,才一岁而罢 ,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 。言者遂以危事中
7、之 ,赖上察其忠, 不听。方公之病 ,上赐药存问。既薨 ,辍朝一日 。以其遗表无所请 ,使就问其家所欲 。赠以兵部尚书 ,所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 , 乐善泛爱 。丧其母时尚贫 ,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 , 临财好施 ,意豁如也。 (有删改)【注】大洽:浸润 ,这里指深入人心。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B. 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C. 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D. 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
8、可也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 ,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乃引去 ,于是诸将皆服公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B. 使自为谢 长跪而谢之曰C. 辍朝一日 主人日再食D. 方公之病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范仲淹年轻时候就有高尚的节操 ,经常诵读警句来勉励自己 ,立志以天下为己任。B. 范仲淹在延州的三年 ,筑城垦田 ,修复废弃营寨 ,发展农耕 ,恩德信义浸润人心。C. 范仲淹自作主张 ,竭力改革积弊 ,遭到反对 ,皇上虽知其忠心 ,但已不再听信他。D. 范仲淹病重时 ,皇帝赐药慰问 ,死后皇帝停朝一天 ,还
9、追封他兵部尚书以示哀恤。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 )公待将吏 , 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 , 皆以上意分赐诸将 。( 4 分)( 2 )丧其母时尚贫 ,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 , 临财好施 ,意豁如也 。( 4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7 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 11-12 题。 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 刘长卿泪尽江楼北望归 , 田园已陷百重围。平芜万里无人去 ,落日千山空鸟飞。孤舟漾漾寒潮小 ,极浦苍苍远树微。白鸥渔父徒相待 , 未扫欃枪懒息机。【注】刘长卿,祖籍宣城(今属安徽),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后迁居洛阳。写此诗时正值安史之乱
10、,诗人旅居江浙。欃(chn)枪:彗星的别名。此处喻指叛乱势力。息机:息灭机心 ,言归老或隐居。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首联的“江楼”“望 ”等词直接点题,并交代了写作背景田园已陷百重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 颔联中“平芜万里 ”与“无人去”、“落日千山 ”与“空鸟飞”各自形成鲜明对比 ,表现出浓郁的荒凉意味。C. 颈联写景,视角由近到远,孤舟在水面上行进,变得越来越小,遥远的水滨树木苍苍,只有微微的影子。D. 尾联的“ 白鸥”“渔父”都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蕴含隐居田园生活之意,表明作者此时决意弃官。12、本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11、?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 6 分)13、人生无常 , 时起时落 。有时是 “ 野芳发而幽香 ,(1) ” 的无穷乐趣 , 有时 又是 “ 山河破碎风飘絮,(2) ”的坎坷愁苦 ;有时会面临“ 云横秦岭家何在?(3) ” 的失路悲叹 ,会产生 “ 持节云中,(4) ” 的人生 疑惑 。但正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所言 ,“( 5 ) , ”,我们应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 终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16 题。 为传统节日赋予当代表达 刘 阳
12、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 ,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 。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 ,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推动传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端午节临近 ,在一些城市的商场等公共场所 ,龙舟、菖蒲等为节日平添了文化意蕴, 不仅为公共空间拓展了文化内涵 ,也对端午节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具有当代意识的阐释, 让人们近距离体验了一次有“ 文化味 ”的端午节。古语有云 ,“慎终追远 , 民德归厚矣”(曾子语)。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 ,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我们在端午节纪念 2000 多年前的爱国者屈原 ,就是为了忆念其伟大 ,传承其
13、精神。又因为农历五月是仲夏 ,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 ,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 端阳节”。这些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 ,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 ,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 ,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 德力量根植人心。然而 , 包括端午节在内的许多传统节日的内涵一度被人们淡忘 ,不少人索性将端午节称为“粽子节”,仿佛节日除了吃粽子再无别的含义。过年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 这些是通过饮食的方式对传统节日的纪念 。但也要看到 ,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 ,生活节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 ,让人们 更好地体验传统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如
14、何将传统节日更好地与当代生活相结合?这些都构成了新的课题。事实上 ,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提升 ,公众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一些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方式、传播方式纷纷涌现。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推动着传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这些尝试表明,今天 ,传统节日也可以过得很时尚 。比如,前不久 ,某网络视听平台播出纪录片佳 节,分为春望秋思和冬聚三集 ,展现了中华民族代表性传统节日庆典如何从农耕社会发展而来 ,这些古老的传统又如何在当代中国快速的发展中伴随人们的生活与时俱进, 赢得大量观众点赞。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得
15、以更好地涵养和传承 ,既要借助一些看得见、 摸得着的象征性场景、仪式性物品 ,也需要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将传统文化通过当代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呈现在人们面前 。比如 ,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 ,推动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 ,不仅能为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带来更有分量的题材和内容 ,也有助于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 ,为传统习俗更好走近年轻人搭建平台。我国地域辽阔 ,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不尽相同 ,但节日中蕴含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 是相通的 。传统节日就像一条纽带 ,连结着生活在广袤中华大地上的人们 ,传承着中华民族 共同的文化基因。期待出现更多适应当代社会的表达
16、方式、传播形式 ,让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让全世界更好领略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注】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矣: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 ,追念久远的祖先 , 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14、对本文核心观点的表述 ,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A. 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 ,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B. 为传统节日赋予当代表达 ,推动传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C. 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 ,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D. 我们要反思传统节日被淡忘的现状 ,思考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原因。15、下列对“让传统节日过得很时尚的举措
17、” 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传统节日这条纽带 ,连结着生活在广袤中华大地上的人们 ,传承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B. 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性场景、仪式性物品 ,用当代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 呈现。C. 播出纪录片的形式呈现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推动传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D. 通过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 ,推动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 、伦理道德、价值观念 、行为规范等的载体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B. 那些以为端午节是
18、“粽子节”,除了吃粽子再无别的含义的人 ,是淡忘了端午背后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的人。C. 关注传统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 ,仅仅通过过年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饮食方式纪念传统节日的做法是不够的。D. 研究怎样让传统节日更吸引年轻人 ,怎样将传统节日更好地与当代生活结合等课题, 就能够让传统节日融入当下生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 1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 17-19 题。材料一: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远在新石器时代 ,我国就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 ,性质各异。陶是以黏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黏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不透明 ,有细微气
19、孔和微弱的吸水性 ,击之声浊 。瓷是以黏土、长石和石英制成的 ,半透明,不吸水 ,抗腐蚀 ,胎质坚硬紧密 ,叩之声脆。陶瓷 ,是一种工艺品或者日用品 ,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最灿烂的符号之一 ,是受世界认可和敬仰的中国手工艺术生活品。 (节选自人类历史的回眸 陶瓷)材料二:瓷器成熟于东汉晚期,经过魏晋南北朝近 400年的发展,形成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发展 期 ,这时期以青瓷独盛为主要特征 ,且历久不衰。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 当时除南方越窑青瓷与北方邢窑白瓷相互媲美 , 形成所谓“ 南青北白 ”的格局外 ,其它如三彩陶器、黑釉、花釉、绞胎 , 以及釉下彩绘也尽 显风采。宋代是中国制瓷业
20、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 ,各地新兴窑场不断 , 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 定、汝、官、哥、钧 ”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除此五大名窑外 , 宋 代还形成了八大瓷窑体系。元朝 , 当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后 ,不仅迅速发展为明清瓷器生产的主流 , 同时也是行销海 外的主要品种 。红釉、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的烧制成功 ,也是中国制瓷工艺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 , 中国瓷器在这个时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其主要特征是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彩瓷世界 ,各种高温及低温颜色釉瓷的烧制技术 ,也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节选自中国瓷器艺术)材料三:中国是世界陶瓷制造中心和陶瓷生产大国 ,
21、年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陶瓷产品也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 , 日用陶瓷占世界总量的 70% ,展示艺术陶瓷占世界总量的 65%。未来 , 国际日用陶瓷市场将发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产品质量好、功能全、 颜色多、造型新颖 , 即产品正在向多元化趋势发展 。同时 ,具有收藏和馈赠功能的个性化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在开展陶瓷产业营销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 ,积极探索全新营销模式的构建 ,使陶瓷产业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节选自陶瓷市场调查分析 2023 年陶瓷行业发展前景及未来市场分析)材料四:景德镇生产陶瓷历史悠久。
22、肇始于汉唐 ,崛起于宋元 ,鼎盛于明清 ,绵延至当代。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 ,加快景德镇陶瓷产业升级发展 ,是景德镇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景德镇瓷器在外销过程中需要面对来自各国市场的竞争 , 因此提高产品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应该注重技术创新 ,加强生产工艺和品质控制 , 同时注重环保、安全等因素 ,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在外销中 ,针对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需求 ,景德镇瓷器可以开发个性化定制服务 ,建立品牌形象 , 坚持平台多元化。拓展交易平台 ,积极探索跨 境电子商务 ,打造“ 空中 ” 陶瓷之路。中国灿烂的陶瓷文化是传统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而景
23、德镇通 过美轮美奂的陶瓷艺术、精湛卓越的制瓷工艺 ,确立了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 瓷都 ”地位 。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 ,景德镇陶瓷可以重振往日辉煌。 (节选自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地位与发展战略)17、下列有关“ 陶瓷 ”的说法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有细微气孔和微弱吸水性的是陶,半透明和不吸水的是瓷。B. 陶瓷产品多元化及具有收藏和馈赠功能的产品个性化是未来国际日用陶瓷市场的走势。C. 陶瓷制作的原料不同 ,用黏土 、长石和石英制作的是陶 ,主要用黏土原料制作的是瓷。D. 我国日用陶瓷产量近 10 年来成缓慢增长态势 ,而出口量却多数在相对缓慢下降。18、下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届四川眉山仁寿九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 四川 眉山 仁寿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