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清单.docx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清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 2 知识点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 1、2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 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 1 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
2、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 AA 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 aa 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5、 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 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 F1 的基
3、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 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 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3)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F1:高茎豌豆F1: 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F2:DDDddd3:11 :2:11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
4、:黄圆绿皱P:YYRRyyrrF1:黄圆自交F1:YyRr自交F2:黄圆 绿圆黄皱绿皱F2:Y-R- yyR-Y-rryyrr9:3: 3: 19: 3: 3:1在 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 9/16绿皱 1/16两种重组型:黄皱 3/16绿皱 3/169 种基因型: 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共 4 种1/16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共 4 种2/16完全杂合子 YyRr 共 1 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一、减数分裂的概念第二章
5、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 1 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l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 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 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
6、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 2 个子细胞。l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 2 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 4 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 4 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 个卵细胞+3 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
7、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 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 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3)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4)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规律(5) 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 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 2n 种精子(卵细胞);它的 1 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2
8、种精子。它的 1 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1 种卵细胞。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9、看一极)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或减的后期。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答案:减前期 减前期 减前期 减末期 有丝后期 减后期减后期 减 后期答案:有丝前期 减中期 减后期 减中期 减前期 减后期减中期有丝中期第 2 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
10、现代解释(见课本 30 页)第 3 节 伴性遗传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二、XY 型性别决定方式:l 染色体组成(n 对):雄性:n1 对常染色体 + XY雌性:n1 对常染色体 + XXl 性比:一般 1 : 1l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1) 伴 X 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 女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2) 伴 X 显性遗传的特点: 女男 连续发病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3) 伴 Y 遗传的特点:男病女不病父子孙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伴X 隐:色盲、血
11、友病伴X 显:抗维生素D 佝偻病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常显:多(并)指第 3 章 基因的本质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及现象结论细菌的转化体内转化1. 注射活的无毒 R 型细菌,小鼠正常。2. 注射活的有毒 S 型细菌,小鼠死亡。3. 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 型细菌,小鼠正常。4. 注射“活的无毒R 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 S 型细菌”,小鼠死亡。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体外转化5. 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
12、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6. 对 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DNA蛋白质糖类无机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用放射性元素 35S 和 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 32PDNA 是遗传物质2.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第 2 节 DNA 分子的结构一、DNA 的结构1、DNA 的组成元素:C、H、O、N、P2、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 种)3、DN
13、A 的结构: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特点稳定性: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多样性: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特异性:DNA 分子中每个 DNA 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A + G3计算1在两条互补链中 T + C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2在整个 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A + T3整个 DNA 分子中, G + C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14、。第 3 节 DNA 的复制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1、材料:大肠杆菌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二、DNA 的复制1. 场所:细胞核2.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3. 基本条件: 模板:开始解旋的 DNA 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 DNA 的两条链);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 4 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由 ATP 提供; 酶:DNA 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4. 过程:解旋;合成子链;形成子代 DNA5.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6.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 精确复制的原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15、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第 4 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一、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二、DNA 是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d、能够控制性状。三、DNA 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一、RNA 的结构:第 4 章 基因的表达第 1 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组成元素:C、H、O、N、P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 种)3、结构:一般为单链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1、转录:(1) 概念:在细胞核
16、中,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2) 过程:解旋;配对;连接;释放(具体看书 63 页)(3) 条件:模板:DNA 的一条链(模板链)原料:4 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RNA 聚合酶等(4)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5) 产物:信使 RNA(mRNA)、核糖体 RNA(rRNA)、转运 RNA(tRNA)2、翻译:(1) 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2) 过程:(看书)(3) 条件: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必修 知识点 清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