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含答案.pdf





《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含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3-2024 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卷统编版)高三历史(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鸟纹对
2、太阳的崇拜,从史前开始出现,太阳的象征三足鸟纹(三足乌)屡屡出现在汉墓壁画、画像石等之上。新石器时代有了蛙纹崇拜,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添加了桂树、嫦娥、玉兔捣药等等,但“蛙蟾蜍”作为月亮形象的核心这一点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下图所示为唐代的月宫故事铜镜。材料可用于说明()唐代的月宫故事铜镜A文化汇融催生国家文明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的传承性特点D古代中国的区域联系日趋频繁2 荀子中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土特产交易情况:“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这一交易情况()A印证了
3、社会大分工的出现B得益于诸侯国间的通商政策C表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D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3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A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B保障了西汉政权的长治久安C体现了强化君权的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4唐初的租庸调制以均田制基础,即使农民分配到的实际土地没有达到法定授田标准,每丁每年也要纳定额的租调。唐中期实行两税法,依户等纳钱,依地亩纳粟,但丁额不废(以便临时差发力役)。由此可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改革使()A赋税原则由税产变税丁B白银开始成为
4、税收支付手段C百姓税赋负担相对公平D政府放松了对户籍制度管理5下表为 18951927 年间全国铁路建设资金中内外投资投入总量及其所占比重统计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类别数量(百万元)比重(%)国家资金69.86.0内资民间资金110.410.0直接投资295.926.4外资间接投资647.657.6A政府投资推动工业结构优化B铁路建设半殖民地色彩浓厚C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D官僚资本膨胀制约铁路修筑6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运动,“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这一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5、)A促进辛亥革命爆发B冲击传统伦理道德C激发民族意识高涨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71980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庐山恋,讲述一位归国华侨游览庐山收获爱情的故事。此片公映后,对于影片中该华侨的语言表达方式、日常着装等出现了不小的争议。但影片也收获了很高的人气,唤起了许多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种情况()A反映了我国全面开放后的社会风貌B说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C折射出时代变迁影响人们观念变化D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8共和国后期,罗马人继承了希腊各大哲学流派的思想。罗马人比希腊人更加注重实用,因而他们将希腊的思想加以改造,以适合罗马社会的需求。罗马抛弃了希腊哲学流派之间的门派之争,
6、采取了折中主义,将各种思想汇合在一起,加速了希腊文化的融合。罗马的这些做法()A有助于延续希腊的文化B证明西方文化更具优势C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D实现了区域文化的统一915 世纪后期哥伦布与意大利天文学家托斯卡内利的书信显示,托斯卡内利向哥伦布提供了包括美洲大陆的世界地图,并确认“向西航行可抵达中国”。因此,哥伦布最初向西航行抵达美洲大陆,并非“瞎猫撞上死耗子”,只不过没有继续西行抵达终极目标而已。由此可知()A当时的地图准确反映世界地貌B地圆学说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C哥伦布发现美洲属于计划之内D地理知识进步助推新航路开辟10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传统大学除了在数量、地域分布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外,
7、在指导思想、管理体制、课程与教学内容、科学研究等方面向世俗化、民族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欧洲传统大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恢复了古希腊教育形式B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C从神学转变成科学教育D受到了人文主义的影响1119 世纪中叶,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还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只是把外国侵略势力当作主要打击对象。19 世纪末,这种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具有民主、民族性质的奋斗目标,和改造现行制度的设想与方案。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民族政党组织的形成B斗争救国方案的变化C当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D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8、122023 年 9 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启动一项应急计划,计划筹集 1.23 亿美元,向苏丹 17 个粮食不安全形势最严峻的州提供紧急援助。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对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开展实地访问,再一次重申有关核电站的安全倡议。这表明()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B当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已发生重大变化C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D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茶叶成为主要饮料是在唐宋时期,宋代产荼的区域较唐朝扩大一倍以上。据统计,北宋中叶种植茶叶的面积有 80 万亩,
9、年产量约相当于今 6 万吨以上。当时饮茶成风,“略与饮食埒者”。甚至周边少数民族因饮食习惯而需要茶叶,推动茶马贸易的繁盛。茶叶种植分为官营和民营。民营的种植户多半从粮食种植中分离出来,时人向神宗的报告谓:“今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赋税一律折科,役钱一例均出。”整理自葛金芳中国经济通史(第五卷)材料二 “以茶治边”政策是指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糜政策,是融茶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统治政策。它在唐宋时期开始萌芽,至明代臻于完善。明朝时实行税茶和榷荼垄断茶利,同时规定官买余茶的政策,从而集中了大量本色茶
10、叶,这就为“以茶治边”政策提供了茶源。因此,朱元璋指出“盖制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即通过官定比价推行不等价交换,以达到控制西北诸族,“以茶治边”的目的。“令茶价涌贵,番人受制,而良马将不可胜用”,这种贵茶贱马的互市政策成为明代奉行不移的祖宗旧制。摘编自郭孟良试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材料三 1662 年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其嫁妆中就有一套中国茶具和 221 磅红茶。新王后不仅饮茶,还宣传茶的功能,在她的指引下,饮茶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时尚。但是由于茶叶价格昂贵(虽然价格在下降,但直到 17 世纪末,一磅茶叶的售价仍然相当于 1 名男仆一两个月的工资),直到 17
11、世纪末英国饮茶之风并不盛行。18 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茶叶,随之英国民众对于饮茶十分热衷。1755 年一位到英国旅行的意大利人写道“即使最普通的女仆每天必须喝两次茶以显示身份。”到 18 世纪末英国人每人每天超过两磅,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喝茶民族。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叶广泛种植的影响。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宋朝中期在徭役征收方面的变化。(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朝实行“以茶治边”以控制西北少数民族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后期除实行互市外朝廷对北方蒙古族采取的措施。(9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 17 世纪中期到 18 世纪末英国社会
12、生活的变化,茶叶的引进使英国形成不同于中国的茶文化,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茶文化的意蕴和英国茶文化的表现。(10 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以下是 14 世纪20 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重大历史事件1307-1321 年但丁在流放期间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长诗神曲1609 年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到了月球环形山和太阳黑子1776 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1783 年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使其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1789 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1825-1826 年英国有 70 多家银行破产,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 350
13、0 多家1848 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1879 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用棉线烧成碳丝,试制成功了白炽灯泡,使民用电力照明得以实现1911 年德国 3425 人的平均财富为 532400 马克,而另外 1608050 人的平均财富为 23295 马克1914 年共有 33 个国家 15 亿人口卷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从表中挑选两个史实,并对其提炼出一个共同主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 粮食是战略资源,粮食流通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
14、要作用。1979 年,国家将小麦、稻谷、谷子、玉米、高粱、大豆等六种粮食统购价格提高 2086%。1982 年,在坚持统购统销前提下,国家统购的一、二类农副产品由 1981 年的 113 种减少到 60 种。1983 年,除少数重要农副产品外,允许多渠道经营粮食。国营商业积极开展议购议销业务,参与市场调节;供销社可以灵活购销;农民完成统购任务后,可以进城经营。这一阶段改革,粮食流通由计划向计划市场相结合的调节转变,但受计划经济影响,尚未触及粮食统购统销体制,市场作用十分有限。农村改革和国家提高粮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短缺状况逐步改善,为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创造
15、了有利条件。摘编自1978 年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80 年代初我国粮食流通改革的内容。(6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80 年代初的粮食流通改革。(9 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3-2024 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卷统编版)高三历史解析版(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16、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鸟纹对太阳的崇拜,从史前开始出现,太阳的象征三足鸟纹(三足乌)屡屡出现在汉墓壁画、画像石等之上。新石器时代有了蛙纹崇拜,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添加了桂树、嫦娥、玉兔捣药等等,但“蛙蟾蜍”作为月亮形象的核心这一点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下图所示为唐代的月宫故事铜镜。材料可用于说明()唐代的月宫故事铜镜A文化汇融催生国家文明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的传承性特点D古代中国的区域联系日趋频繁
17、【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太阳的象征三足鸟纹(三足乌)屡屡出现在汉墓壁画、画像石等之上。新石器时代有了蛙纹崇拜,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添加了桂树、嫦娥、玉兔捣药等等”及所学可知,太阳和月亮形象明显地带有远古的记忆,也是能够反映五千年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不断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C 项正确;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朝,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A 项;“多元一体”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材料无法得出区域联系日趋频繁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 荀子中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土特产交易情况:“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
18、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这一交易情况()A印证了社会大分工的出现B得益于诸侯国间的通商政策C表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D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市场集散的贸易物品来自四面八方,种类较为丰富,这反映出当时诸侯国间的经济交往,政府允许存在一定规模的通商活动,B 项正确;原始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别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原始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商业与农业的分离,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商人社会地位,排除 C 项;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B 项。3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
19、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A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B保障了西汉政权的长治久安C体现了强化君权的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A【详解】据材料可知,董仲舒的“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强调的是君主对臣民的统治,是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屈君以申天”要求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这是天人感应思想的具体体现,这种对君权的有限限制其本质目的仍然是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二者都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A 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西汉政权的统治,但并不能保障西汉政权的稳固和长治久安,排除 B
20、项;“屈民以申君”有强化君权的要求,但只是题干的部分信息,材料中除此之外还有“屈君以申天”的主张,排除 C项;儒学的正统地位是在汉武帝尊崇儒术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后确立的,排除 D 项。4唐初的租庸调制以均田制基础,即使农民分配到的实际土地没有达到法定授田标准,每丁每年也要纳定额的租调。唐中期实行两税法,依户等纳钱,依地亩纳粟,但丁额不废(以便临时差发力役)。由此可见,这一改革使()A赋税原则由税产变税丁B白银开始成为税收支付手段C百姓税赋负担相对公平D政府放松了对户籍制度管理【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租庸调制可能会导致占有田地少的农民与占有田地多的农民承担相同的租调,引发赋税负担不均,两税
21、法以财产和土地的多少为计税依据,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C 项正确;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也即赋税的征收,不再以丁男为单位,而是以资产、土地来计算,排除 A 项;两税法规定依户纳钱(铜钱),依田纳粮。明朝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排除 B 项;据材料“丁额不废(以便临时差发力役)”,可知唐朝仍然注重户籍管理,排除 D 项。故选 C 项。5下表为 18951927 年间全国铁路建设资金中内外投资投入总量及其所占比重统计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类别数量(百万元)比
22、重(%)国家资金69.86.0内资民间资金110.410.0直接投资295.926.4外资间接投资647.657.6A政府投资推动工业结构优化B铁路建设半殖民地色彩浓厚C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D官僚资本膨胀制约铁路修筑【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951927 年,在铁路建设投资中,外资直接和间接投资合计占比 84%,和内资相比占有绝对优势,反映了马关条约签订过后列强加剧了对我国的资本输出,铁路建设半殖民地色彩浓厚,B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工业结构状况,政府投资占比也比较低,无法得出“政府投资推动工业结构优化”的结论,排除 A 项;材料讲的是仅仅是铁路这一项外资相对于内资投资占比很高,未
23、涉及其他行业,不能得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结论,排除 C 项;材料中未提及官僚资本的状况,不能得出“官僚资本膨胀制约铁路修筑”的结论,排除 D 项。故选 B 项。6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运动,“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这一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A促进辛亥革命爆发B冲击传统伦理道德C激发民族意识高涨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开学 摸底 全国卷 统编 2023 2024 年高 中下 学期 考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