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历史是人类精神的基本构造,是人类的思维形式,离开了历史就不会有人类的思维。历史是对过去的讲述,无比巨大、混沌一团的过去中被赋予了秩序和意义并且被讲述出来的那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才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从过去中选择原料、组织模型和生产历史,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智力活动,而对历史的生成、演变、发展和应用这个过程进行考察的学科就是历史学。既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对所使用的历史本身进行考察,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适当地使用而不是滥用或
2、错用历史,就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育,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确保这一职责得以履行的,就是历史学家的美德。什么是历史学家的美德?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求真”。然而求真不是美德,求真是历史的本性。没有人会说他讲述的历史不够真实,所有人在使用历史时都深信或至少宣称这个历史是真实的。这是由历史在人类精神活动中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讲述真实的过去、忠诚于事实,是历史唯一的特性。当然,许多曾经被认为真实的历史,后来逐渐被排除在历史之外,而归入神话、伪史或编造。历史学的历史表明,太多的历史都已被剔除在历史之外,过去的许多历史知识现在已经被归入神话或伪史。各个文化、各个时代的大多数历史学家都秉持求真的职业精神,
3、然而他们还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制造神话与伪史。求真几乎可以等同于历史学的职业本身,还不能说是一种品德。那么什么是历史学家的美德呢?历史学家有三大美德:批判、怀疑和想象力。因为历史如此有用,生产伪史、篡改历史、制造遗忘,以及滥用或错用历史,就是历史应用的基本形态之一。过去当然是确定无疑的、已经发生的、唯一的,但事实上人们总是因眼前的需要而把过去那个“唯一”改写为“多种”。我们所知道的过去就是多种多样的、非常复杂的,充满了可能性,是基于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人的需要而反复改写的结果。从古至今积累了巨量的历史知识库,今天研究历史、写历史的人,主要是面对这个巨量的知识库重新选择和组织素材,赋予目的和意义,
4、这样就写出了新的历史。通过对已知的历史进行考察,确认或者否定前人的某些讲述,在新的问题意识之下生产出新的历史知识。历史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中生有,是从已有的历史当中生产出新的历史来。我们面对旧的历史知识,首先需要的是批判和怀疑。批判性思维是人类理性的基础,历史思维的价值就在其批判性。我们熟悉的历史,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与伪史,其中有些将会被揭穿、剔除和取代,有些则因史料匮乏、证据单一而使质疑者无可奈何。怀疑与批判的美德使我们不仅勇于揭破神话、创造新知,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那些暂时难以撼动的新老神话面前保持警惕、保持距离。如果沉浸在已有论述中不加怀疑、不加批判,那就成了旧历史的囚徒,就失去了选择的能力。
5、没有选择能力,就不会有选择不同方式观察自己的能力,也就不可能生产出新的历史知识。史料自己不会说话,史料不是透明的、无辜的,它们是在特定情形下、由特定作者因特定目的为特定读者写下的。批判和怀疑的品德帮助我们质疑陈说,提出论辩。论辩开掘出通向改变的道路。想象力是历史研究的另一大美德。历史给拥有好奇心的人提供“替代性经验”,我们在想象中经历前人的经历。历史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历史就是研究我们自己。访问过去好比访问外国,那里的人们跟我们有点像也有点不像,观察他们可以增加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历史是揭示人性的,但不是通过抽象的哲学方式,而是通过让我们经历他人的经历,认识我们共有的人性。任何
6、写下来的历史都仅仅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史家必须选择:他要决定什么是重要的,并基于这个判断来确定故事的起点与终点。因为历史教给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多种可能、多种行动、多种方式、多个道路、多种结局。历史给我们提供了抗辩和异议的工具,抗辩和异议,提供了改变现实的可能。历史学家为了现实、为了未来才去研究历史,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嗜古的偏好。为了确保当前社会走向期待中的未来,历史学家把过去邀请到现实中来,是为了看清楚我们究竟是如何从过去走到现在。这样,历史学家以回到过去、与过去对话的方式参与现实,以保护我们的未来。历史会影响我们的未来,但是真正决定未来的,是我们的现实,是我们当前的立场、意志和选择,以及
7、我们的行动。为此,作为历史学的从业者,应该珍视、保护并培育这三大美德:批判、怀疑和想象力。(摘编自罗新历史学家的美德)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去不同于历史。前者是无比巨大、难以言说的,后者则是从过去挑选出来的赋予了秩序和意义的并被使用和讲述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B.被视作真实的历史有可能在未来被证伪,尽管大多数历史学家都秉持着求真的职业精神,还是难以避免神话和伪史的出现。C.过去是多种多样的、非常复杂的、充满可能性的,人们会反复改写所知道的过去来服务于自己的需要。D.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嗜古的爱好,还是为了以回到过去、与过去对话的方式参与现
8、实,把握当前社会的未来走向。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史学家的职责首先是使用历史知识,其次是考察并确保所使用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以及防止错用和滥用历史的发生。B.“生产伪史”“篡改历史”“制造遗忘”等,是历史应用的基本形态之一,历史中存在大量的神话、伪史。C.“史料自己不会说话”“史料不是透明的、无辜的”,说明已有论述背后隐藏着旧历史的特定倾向,要通过批判和怀疑辨析本质。D.“让我们经历他人经历”,不是指再次经历前人的生活,而是指借助历史记录在想象中对前人经历进行重现、观察和认识。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划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分)A.魏源默觚下治
9、篇五:“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B.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搜集史料,须审定史料的真假,须把一切不可信的史料全行除去不用。”C.钱穆国史大纲:“惟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惟对现在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D.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历史的惰性寄生于多数人之中,所以,只有多数人观念的改变才能战胜历史的惰性。”4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5复旦大学历史教授葛兆光曾言:“作为专业学者,应该尽自己的职责去发掘或逼近历史真相。这个根本立场,作为学者我们必须坚守。”请你结合本文,谈谈在坚守历史真相的立场上,历史学者应当有怎样的作为?(6分)(二)现代文阅读II(
10、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黑马之吻傅菲撇角每次看到黑马的眼睛,就会想起那个钓客的话:“你的马,眼睛里盛下了记忆中的整个草原。”撇角想从马的眼睛里找出那片草原,可他找到的是马的孤独,孤独是马眼睛里纯洁的液体。它的故乡在北方草原。它站在马厩里,或站在峡谷的某一处草坪上,不像一匹马,而更像那片樟湖,温柔,沉静,又热情澎湃。它健美的体形如湖中山影,它的眼睛明亮,眼睑优美,如湖一般深邃,深不见底。他每次给马洗脸,都会托起马头,凝视马的眼睛。他看见蓝天,看见消失在远方的飞鹰,看见山野的四季,他看到马的心脏在怦怦跳动,看到马奔跑时摆动的臀肌。他用棉布巾给它轻轻地擦眼睛,擦耳朵,然后给它
11、刷脸,它呼呼地打着响鼻,熏热的气息烘着他。撇角手头没事就会去马厩看马,马听到了撇角的脚步声,咴咴咴咴地低嘶。马熟悉他的脚步声,熟悉他的说话声,熟悉他的口哨声,即使他不发出声音地走近,它也知道是他来了。它要么打响鼻,要么咴咴嘶鸣,要么踢蹄子,若是在野外,它会跑过来靠近他,昂起头,用嘴巴拱他的身子。撇角坐在横栏上,马站在他身边,咴咴地叫,他在马的眼睛里,看见了一种奇怪的东西。那个东西像星空,星空并没有繁星,只有一颗白金色泛着黄晕的星星,天幕则是纯黑的,发出乌铁般的光泽。星空如一个旋涡,飞速旋转,形成的巨大气流拖曳着他陷入其中,他被深深地吸了进去。马的秘密藏在深不可测的眼睛里,但撇角不知道马有什么秘
12、密,马无法说出自己的秘密。它扬起头,张开眼睑,露出整个眼睛,像心扉袒露。村子距公路远,一条五米宽的水泥机耕道用于出行,村里有人陆陆续续往镇上迁徙,买地建房,爱英和撇角也商量去镇上买地。“上哪儿去筹钱呢?”撇角说。“把马卖了吧。”爱英说。“我舍不得,不到迫不得已的地步,我不会卖马,马卖了,就回不来了。要不,我们把这栋房子卖了。”“卖马不影响生活,卖了房子”撇角执意卖房留马,他放了很多线出去,要卖房子,可没有一条线有回音。是啊,大家都想卖掉自己的房子,谁会在偏僻的山间买房呢?他便只能牵着马去卖。他拉着缰绳,往机耕道走,马似乎知道他的心思,兀自立在那儿,不挪步。他用手掌抚摸着马的脸,说:“你怎么不迈
13、开步子走走呢?我是没办法了才卖你。”马的眼睛一下子涌出了泪水,迈开步子走,撇角又用手掌绷紧它的脸,说:“你怎么这么笨,我是卖你,你还要迈开步子走?”马的眼中滚圆滚圆的泪珠一直滴落着。镇里人都知道撇角养了一匹好马,买马人骑车来到村里,找撇角谈价钱,可价钱一直谈不拢。撇角说:“既然是好马,就得是好马的价钱,它又不是驮货的命,不能当作贱马卖了。”买马的人用鼻子哼哼,说:“你也是四十来岁的人,用你的脚后跟想想,买马不为了驮货,那买它干什么?如果买马只是为了看看摸摸,那还不如买一幅画挂在墙上。”撇角站起来,憋红了脸,说:“你这样说我的马,是侮辱我的马,也是侮辱我。”来了五个买马人,没一个谈成的。暑假撇角
14、带两个孩子在珠三角游玩了一圈,回到家,发现马不见了。他问爱英:“马去哪里了?”“我们商量好了卖马,你卖不出去,我来卖啊。”爱英说。“你卖马,我没什么意见,但你得告诉我是谁买了。”撇角说。爱英知道自己的老公是个很较真儿的人,说:“李宅桥的喇叭牯买走了。”撇角骑上摩托车去了李宅桥,村里人说喇叭牯去荞麦湾驮货了。撇角又去荞麦湾,见马正驮着两袋水泥在山道上走。马挺着腰脊,步子很稳健地走着,被水泥袋子一颠一颠地压着,马咴咴咴低沉地嘶鸣了几声,快步冲过小片荒地,返身往下跑,向撇角奔了过来。喇叭牯被马突然奔下山的勇猛样子惊呆了,他甩着麻绳,骂:“该死的马,不抽死就是有鬼!”撇角张开双手,嘘嘘嘘地吹口哨。马在
15、离他十米的地方站住了,咴咴咴,嘶鸣声低沉,它看着撇角,撇角走向它,它后退。它的尾巴下垂着晃,它的腿部和背部裹着泥垢,它的鬃毛粘着灰灰的水泥粉尘。马又被撇角原价买了回来,与其说是买回来的,还不如说是抢回来的。喇叭牯不肯卖,撇角把钱往桌上一扔,吹了吹口哨,马跑了过来,撇角骑上马,马不停蹄地回家了。有一次,是月圆之夜,撇角睡不着。他骑着马,在峡谷里悠然慢走。月色如银,峡谷白亮又朦胧,山色青青,月色如湖水般漫溢,寂静的美丽如忍冬花一样盛开。马静静地站在山谷,他静静地坐在马背上,撇角第一次觉得马天生是孤独的。马长久的沉默变得无边无际,像山野一样深邃,马袒露的部分供人理解,而更多的部分深藏着,如头顶上灿然
16、的星空,星星空无之处,是恒久的谜团。人也是这样,肉身是一座庙,心是一尊佛,佛供奉在哪里,谁又知道呢?他下了马,来到溪边掬水洗脸,在溪水中,他看到马的身影。马黑得如一尾乌鱼,鬃毛闪亮,泛着银灰色的光泽。马兀自昂着头,望着月亮,撇角突然觉得很悲伤,不知从何而来的悲伤填满他的胸膛。他抱着马头,马歪过头嗅他的脸。他的悲伤被马看到了。马的眼神柔和且充满仁慈,马踢了踢蹄子,咴咴咴咴地嘶鸣,他跨上马背,跑向峡谷更深处的山谷。花楸树的叶子轻轻抖落,溪水不紧不慢地流着,月光洗涤着树林,洗涤着空山。撇角哼唱起童年的歌谣,马踏出飞溅的水花,如黑夜一样疯狂、张扬。以前,撇角觉得生活特别无聊,上午收货下午打牌,孩子在寄
17、宿学校读书,也不用他花精力多管,生活虽然充满了热望,但大多数时候让他垂头丧气。自从养了马,他觉得每一天都有意思。生活有意思,日子就过得快,像水流进樟湖一样。日子过着过着,湖水就满了,满眼的澄碧,满眼的狂野。(节选自傅菲散文集灵兽之语)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黑马与撇角的情感并非单向的主导或奉献,而是双向的交流与联结,撇角能读懂马嘶鸣声里的内涵,马也能读懂撇角的悲伤。B.撇角眼中的黑马不同于一般作为搬货工具的马匹,而是象征野性风采、高贵之美、与人类地位平等且富有审美意涵的形象。C.月圆之夜的景色描写富有诗意,月色漫溢,山色澄澈,整体营造出了静谧的意境,使读者沉浸
18、其中而获取独特的心灵感悟。D.文章以“黑马之吻”为线索,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用明白晓畅又形象典雅的语言抒写作者的悲悯之思。7对文中画横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中“消失”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生态现状的惋惜以及对人类破坏行为的批判。B.句子通过写撇角不想让马走,表现其内心的矛盾,为后文赎马的情节埋下伏笔。C.句子中喇叭牯骂马与前文撇角的爱马形成对比,以他的斥马反衬出撇角的惜马。D.句子中的“满眼”既指黑马眼中的澄澈与狂野,也指撇角的生活富有意趣与希望。8文章划波浪线句子说“马的秘密藏在深不可测的眼睛里”,你认为马的眼睛里蕴藏着哪些秘密。(4分)9作者在
19、灵兽之语的创作手记中写道:“我大多时候远离自然现场,讲述的是人与哺乳动物的情感关系、互动关系、伦理关系。”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墨子称:“景公问晏子以孔子而不对,又问三,皆不对。公曰:“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圣也,今问于子而不对,何也?晏子曰:“婴闻孔子之荆,知白公谋而奉之以石乞,劝下乱上,教臣弑君,非圣贤之行也。”诘之曰:“楚昭王之世,夫子应聘如荆,不用而反,周旋乎陈宋齐卫。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孙胜以为白公,是时鲁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卫反鲁,居五年矣。
20、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谋作乱。乱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虽欲谤毁圣人,虚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墨子曰:“孔子厄于陈蔡之间,子路烹豚孔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之剥人之衣以沽酒孔子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之。”诘之曰:“所谓厄者,沽买无处,藜羹不粒,乏食七日。若烹豚饮酒,则何言乎厄?斯不然矣。且子路为人,勇于见义。纵有豚酒,不以义,不取之可知也,又何问焉?”曹明问子鱼曰:“观子诘墨者之辞,事义相反,墨者妄矣。假使墨者复起,对之乎?”答曰:“苟得其礼,虽百墨吾亦明白焉。失其正,虽一人犹不能当前也。墨子之所引者,矫称晏子。晏子之善吾先君,吾先君之善晏子,其事庸尽乎。”曹明曰:“可得闻诸?”子鱼
21、曰:“昔齐景公问晏子曰:“吾欲善治,可以霸诸侯乎?”对曰:“官未具也。臣亟以闻,而君未肯然也。臣闻孔子圣人,然犹居处倦惰,廉隅不修,则原宪、季羔侍;血气不休,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勤,则颜闵、冉雍侍。今君之朝臣万人,立车千乘,不善之政,加于下民者众矣,未能以闻者,臣故曰官未备也。此又晏子之善孔子者也。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此又孔子之贵晏子者也。”曹明曰:“吾始谓墨子可疑,今则决不妄疑矣。”(节选自孔丛子诘墨)10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子路烹豚A孔子不问B肉之所由C来而食
22、之D剥人之衣E以沽酒F孔子不问G酒之所由H来而饮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反,指反对、抵抗,与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中的“反”词义不同。B.矫,指假托,与陶潜作品归去来兮辞“时矫首而遐观”中的“矫”词义不同。C.谤毁,指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与现在常说的“毁谤”“诽谤”义同。D.千乘,指拥有一千辆兵车中等诸侯国,子路曾说自己的志向就是治理这样的国家。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拉出晏子来批评孔子,既借重名人,又细节逼真,因此形成了很强的迷惑性。B.子鱼明确指出孔子在楚时间和白胜回国及谋乱时间,
23、证据确凿,使谣言不攻自破。C.孔子与晏子关系一直都很亲密,墨子捏造事实,肆意挑拨,既失其正,又失其礼。D.本文针对墨子评价孔子的不实言论进行逐一批驳,逻辑性强,彰显理性精神。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圣也,今问于子而不对,何也?(2)纵有豚酒,不以义,不取之可知也,又何问焉?14子鱼用了哪些方法来反驳墨子?有人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认为,他并没有说服曹明,对此你怎么看?(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绿头鸭咏月晁端礼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宁波市 2023 2024 学年 上学 期末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