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新定位:从作文走向表达.docx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新定位:从作文走向表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新定位:从作文走向表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新定位:从作文走向表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作文”定位为“表达”,在课程总目标中阐述为“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并将这种能力贯穿于阅读、探究、审美和跨学科学习中;学段要求也不见“写话”“习作”“写作”的名称,取而代之的是“表达”,同时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上,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六个任务群都有关于表达的要求,其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要求“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要求“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2、;“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要求“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对“表达”要求的综合表述,呼应新课标所明确的语文课程性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正确认识和把握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的定位,是教好统编教材习作的前提,是开展作文教学改革探索的立足点和关键点。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阶段要求及课程教学建议等表述中用“表达”取代“写话”“习作”“写作”,意味着关于作文教学的定位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作文教学的定位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体现语文课程综合性、实
3、践性的特点,要强化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借助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在各科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通过语言文字来连接学习,连接生活,连接社会,连接思考,连接自我。意味着作文教学走向真实的写作,要立足真实的写作任务,要经历“动态的、生成的、改造的、探究的”过程,写作成为“一种提示、协助、解决问题的手段”,成为一种学会学习的工具;意味着作文课程要“回归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交际语境”“培养学生生活、学习、工作需要的书面交际能力”。从作文走向表达,新课标的这一颠覆性变化,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发扬作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吸收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坚持目标导向、问
4、题导向、创新导向,确定作文教学的定位,凸显写作能力作为学生的基础学力,作文教学作为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内容,更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寻作文教学的策略。一、作文走向表达,指向核心素养的达成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基础教育任重道远。与此同时,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关键能力不足、核心素养亟待完善。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梳理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适应新时代社会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的新变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增强综合素质,培养有理想、有
5、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突出教育的全纳性、全面性和基础性,着力塑造六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根据课程方案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和修订原则,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写作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素,一直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提高学习技能、提升交往能力、进行研究创新的关键能力。写作如何定位,写作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写作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写作教学如何适应时代
6、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写作教学如何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语文课程标准需要全面回应并确保落实。写作本身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写作教学被固化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训练,被窄化为应付单元作文、考试作文和比赛作文三个场景,被定势为语文教师和语文学科的单一教学,忽视了写作在各科学习中的运用,忽视了写作在学习生活中沟通、交流和表达的功能。强化“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凸显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体、规范运用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是新课改对写作教学的新要求、新思路。我国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作文教学改革也呈现出勃
7、勃生机。其中学科作文教学倡导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立足学习生活,着眼丰富的学习情境,激活细微的学习体验和感悟,链接多样的学习样式,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创新力为目标,用文字记录各科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跨学科写作,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具备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新课标最受瞩目的是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并在课程实施上建议:“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
8、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的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并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学会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学习资源,实现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学会用写作连接社会,连接学科,连接学习。“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特别设立的课程内容,要求“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操作策略到课程实施,都对跨学科学习有细致明确的要求。跨学科学习成了各个学科的连接点,成了各学科沟通的桥梁,成了各学科培养核心素
9、养的阵地。新课标设置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强化跨学科学习的训练。要求“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要求写观察日记、读书心得、读书笔记、活动方案、读书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等实用文体,“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利用各种媒介分享学习所得。总之,从作文走向表达是以作文为连接点,以写作活动为平台,以沟通分享为本质,以同伴互助为核心,以跨学科为突破口,以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表达来整理思路,优化思维,实施高阶学习和深度学习。它指向核心素养的达成,推动着课程改革的
10、深入,是新课改步入深水区的必然选择。二、作文走向表达,寻求深度学习的转型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成了立足社会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追求必然会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型,应试教育所形成的填鸭式教学,一言堂课堂,题海战术训练,完全割裂了生活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关系,割裂了学生求学和人格养成的关系,学生在封闭的、单一的、呆板的、异化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的灌输和能力的训练,导致学业负担不断加重,高分低能现象愈演愈烈,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生活力被消耗殆尽。新的课程方案从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出发,科学应对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高举减负提质的旗帜,为教与学范式的转型确立了基本原则。日本学者佐藤学
11、在其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中提出:学习即沟通,学习即表达。他认为:学习应从“积蓄”知识与技能活动转换为“表达”“共享”“创造”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在课堂中实施旨在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自主创造意义与建构世界的思维与能力的“反思式学习”。学习即沟通和表达源自于苏格拉底的“对话学习”,苏格拉底通过不断地与人对话,顺着对话者的思路提出各种问题,引发交流者从习惯的观念中觉悟出“无知之知”,这就是著名的“助产术”“问答法”。杜威吸收了苏格拉底关于“对话学习”的思想,并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认为:学习是基于同环境交互作用的“问题解决思维”(反省性思维),学习的经验不仅是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是同客体
12、对话、同他人对话、同自身对话的沟通的重叠性交互作用的经验。学校是各种各样的人通过“沟通”形成共享的文化,形成民主主义之基础“共同体”的场所,并把学校视为“学习共同体”。佐藤学在梳理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把学习定义为一种“意义与关系的重建活动”,指出学习是一种追求自我完善的行为,是一种对话、交往行为。快乐的学习是由“座学”走向“活动式学习”,由个人独白式学习走向同他人对话的“合作式学习”,由“占有式学习”走向“反思式学习”。学习应该走向“表达”“共享”“创造”知识和技能,应该在课堂中培养“反思式学习”。佐藤学强调:学习者应当把学习的素材、内容、思考、体验,通过和他人的交流,获得情感的认同和经验的共享,
13、求得他人的帮助,获得他人的肯定,使学习转换为“表达”“共享”“创造”。余文森立足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提出“读思达”教学法,认为“阅读是基础和前提,思考是关键和核心,表达是归宿和提升。读思达构成一种完整的学习、深度的学习。”显然,重建学习概念,实现学习方式的转换,离不开对话、沟通和表达。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和他人、社会、自我的互动,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并分享学习的成果,并通过表达构建学习共同体,走向学习的个性化、趣味化、深刻化。写作是学会学习的重要体现,是学会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分数的性质,学习认读分数,学习认识分子、分母、分数线及各自的关系,并联系生活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样常态的一节
14、数学课,立足真实的学习情境和真实的表达任务,借助写作学习数学,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加深对分数性质的理解,并构建个人的、趣味的、有用的数学概念。具体做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第一,新课的导入。老师是如何导入新课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分数的情景,分享以下有关分数的故事,比如分菜,分作业本,分任务,分水果,分玩具,分书本等。开头交代分的原因,然后写清楚分的过程,按什么标准分,怎么分,谁主持分,谁执行分,谁得到多少,得到后有什么感受,相互间怎么对话交流等,最后写分的结果、收获,重点要以此理解分数的性质。第二,课堂的学习。数学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老师,上课时穿什么衣服,当时是怎么进教室的,课堂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作文 教学 定位 走向 表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