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论文:求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策略.docx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论文:求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论文:求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策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论文:求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后,大单元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变革的必然趋势。大单元教学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此,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大单元教学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和探索,促进了大单元教学的深度发展。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推进大单元教学尝试时,出现了不少误区,很多教师被“大”字所惑,盲目抓“大”放“小”,片面追求以“大”为“新”,故而失去了大单元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积淀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等方面应该有的“准”。那什么是“准”?
2、“准”就是指大单元的教学目标设置要精准明晰,教学情境设计要妥帖准确,教学过程安排要精确到位,教学评价实施要扣准要求。“求准”,成为当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策略。那么,如何“求准”才能让大单元教学设计走出种种误区呢?一、大单元教学的目标设置要“求准”大单元教学目标,是整个大单元教学的灵魂,也是整个大单元教学的总纲。因此,在大单元教学设计时,目标的设置要尽力“求准”,既不把拔高的、多余的、虚无的目标随意地“装进来”,也不随便降低、减少应该达成的单元教学目标。精准明晰的大单元教学目标,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二是统编教材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编排,三是单元内教材
3、资源的共性和个性。1.在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求准”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因此,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也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所以,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必须根据单元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落实和深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发挥语文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学为例,四个方面的核
4、心素养可以这样落实和深化:在“文化自信”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走进不同时代、不同作品、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世界,感受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文化,开阔童年生活文化的视野,从中发现童年成长的密码,汲取童年成长的力量,关注自我正在经历的童年文化生活;在“语言运用”方面,通过阅读各种体裁的童年生活作品,主动积累表现童真童趣的语言,想象并说出诗和句所描绘的情景,发现并仿写“通过对比强调情感”的事物表达法,抓住事情经过中的细节描写来展现自我“那一刻”的内心感受;在“思维能力”方面,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童年生活经历,抓住童年生活的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进行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
5、性,以及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思考的习惯;在“审美创造”方面,通过理解、欣赏和评价描述童年生活的语言文字和段落,获得童真童趣童爱的审美体验,形成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童年生活美和创造童年生命美的能力。2.在重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编排中“求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是统编教材的一大创新之处。它们或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或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方面,为执教者提供了编者编排单元教材的一种目标思路。“学什么”“怎么学”“要求怎么样”等问题,都会在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中做出方向性的指引,因此,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精准确立,要特别重视它们的描述和指向。以统编
6、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引用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的名言:“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纵观整个单元编排的4篇课文、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和语文园地等,虽然体裁不同,年代有异,内容有别,人物不一样,但都蕴含了“童年往事是心动神移的记忆”的共同元素。学生通过共同元素的学习和探究,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品味童年成长的魅力,积淀童年发展的力量,并能细细体会童年生活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把童年经历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等,这些
7、都是在设置大单元教学目标时需要重点考虑的。3.在剖析教材资源的共性和个性中“求准”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零碎、孤立的单篇教学,以统整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整体性素养。因此,在确立大单元的目标前,需要综合剖析单元内教材资源的共性和个性,明确文本之间内在的共通处和独特处,为精准明晰地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提供内容依据。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材编写资源的共性:都聚焦童年往事,分享童年成长密码,感悟童年生活的纯情文化,都透露着童年心动神移的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用童化的、质朴的、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来表达儿童生活情感,这些均是单元文本资源的共通之处。当然,篇与篇之间也有共性,如三首古诗都是借助诗句
8、画面来表现童真童趣童情的,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三篇课文,都有通过童年成长的经历来表现对童年的感受和收获,而月是故乡明梅花魂两篇均为略读课文,构思精巧,主题突出,饱含深情,且首尾呼应,读来令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均属表达训练,体现单元教材编排从“阅读”到“表达”,读写结合,形成合力,整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单元“童年往事”教材编写资源也各具有个性,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第一篇是古诗,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以诗人独特的视角“童孙”学种瓜、“稚子弄冰”、牧童横牛背吹笛描写了古代乡村的儿童生活,有趣的画面,朴实的语言,浓郁的生活情趣,凸显了农村儿童的
9、天真可爱、自由自在、追求美好的生活状态。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自传体长篇小说,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里的景与事,文本语言别具韵味,将“我”对童年园子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蕴含在景与事之中。月是故乡明是抒情散文,围绕“忆故乡月”和“比他乡月”中的典型事例,层层深入,情感也层层递进,寓情于事是文本表达情感的最大特色。梅花魂通过回忆童年时代亲眼目睹外祖父三次流泪的成长经历带给我的深刻记忆,感情波澜起伏,令人心动不已,将深情融入到细节描写之中,是本篇与前几篇在表情达意上最明显的不同。另外,单元中安排的口语交际,是口头表达训练,而习作却是书面表达训练,语文园地中还安排了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总结,
10、仿写“通过对比强调情感”的语句和古诗游子吟的积累,都与单元“童年往事”主题的编排有着共性,也体现了不同的内容个性。基于以上剖析,将大单元“童年往事”的教学目标精准明晰地确定为:认识“昼”等41个生字,会写“耘”等18个字,会写“蝴蝶”等10个表现童真童趣的词语,仿写“通过对比强调情感”的句子;借助思维导图感知课文内容,梳理童年往事,开阔童年生活文化视野,获得童年成长的密码和力量;能朗诵和默写古诗,通过想象诗和句所描绘的情景来感悟童趣,体会和交流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多种方法,能学以致用;能品位文本中表现真情实感的童化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重视学生获得童年健康成长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关注自
11、我成长和良好发展的童年生活文化。在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设置了一个大情境主题(走进童年心动神移的记忆)、两项学习大任务(分别是“小时候,我们这样玩”和“那一刻,我长大了”)、五个学习活动(分别是“我们和大人比玩法”“去祖父的园子里玩”“古诗里的孩童怎么玩”“感悟成长的那一刻”“记录我成长的那一刻”)加以落地生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大单元教学的情境设计要“求准”情境设计,是大单元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和必要环节。它不仅能为学生创设学习整个单元的具体场景,而且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的学习情境体验,建立起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将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但是,在一线教学的大单元情境设
12、计中,出现了脱离学生学习生活的“虚假情境”、忽视学生学情的“高大上情境”以及教师以自我理解为中心而设计的“单相思情境”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单元教学的推进。那么,如何在大单元教学中做到妥帖准确地设计情境呢?1.在接轨学生生活中“求准”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同时强调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大单元教学的情境设计要接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现实的语文生活紧密联系,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上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语文 教学 论文 单元 设计 核心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