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docx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小说多有从形式上看来,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著名的如“刘玄德三顾茅庐”“宋公
2、明三打祝家庄”,等等。这种情节的特点是同一施动人向同一对象作三次重复的动作,取得预期效果,因而笔者称之为“三复情节”。由元明至清末,无论长篇短篇、世情、神魔、英雄传奇、侠义公案等各体各类,中国通俗小说对“三复情节”模式的运用普遍深入而且持久。其意义各自不同。有的妙在“三复情节”本身,有的有调节叙事节奏的作用,有的还可以起到加强组织结构的作用,如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以先秦人最重的卜筮而言,礼记曲礼上简括为“卜筮不过三”,孔颖达疏:“卜筮不过三者,王肃云:礼以三为成也。”“礼以三为成”就是说“三”为成礼之数,过或不及都是非礼的行为。而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礼教的社会,无往而不有礼数,所以“筮
3、不过三”“礼以三为成”实行的结果就是“事不过三”。“事不过三”即是周秦以来中国人生活中一个重要而突出的习惯法则,它表现了中国人处事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作风。中国人“礼以三为成”“事不过三”的文化传统,也就是一件事可以做三次,并且最多做到三次的观念与习惯,乃是中国小说“三复情节”的生活渊源。“三复情节”合乎美的比例和尺度。亚里士多德诗学认为:“戏剧的情节也应有一定的长度,最好是可以让记忆力把它作为整体来掌握。”显然,与定数“三”的绝对量度相联系,“三复情节”最合乎审美在“体积大小和秩序”上的要求。它既不太大,又不太小,对于读者来说,正是有一定长度,又便于“让记忆力把它作为整体来掌握”的那种美感
4、形式。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比“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更脍炙人口的事实,正可以证明“三复情节”形式美的这种优越性。其次,“三复情节”合乎寓变化于整齐、统杂多于单一的美学理想。“三复情节”写一件事重复做三次而成功,故事主要在两个人物(或方面)之间展开,有头、有身、有尾,相对独立,具有单纯和整一的特点;而在高明的作家笔下,情节内部每一重复的内容都有变化深入,使一个可能很简单的情节得以宽展、延长而局面不可预拟,如金圣叹评水浒传曰:“三打祝家,变出三样奇格,知其才大如海。”一般情况下,“三复情节”的发展表现为进展阻塞进展阻塞进展完成的三段式形态。这种螺旋上升的三段完成模式,强
5、化了矛盾双方的对立,合比例而又有节奏地把故事推向高潮。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这种处理情节的手法推迟了高潮的到来,使读者期待的心弦绷到最紧,而又未至于滥用读者的耐心,在读者急不可待的顶点,恰到好处地呈现结局,这正如筑堤遏流,筑到可以承受的极限突然放开,才能造成水流宣泄的最壮观场面。(摘编自杜贵晨中国古代小说“三复情节”的流变及其美学特点)材料二:中国古典小说“以三为法”的最本质的艺术特征是体现了审美简化的原理。小说家运用“三”这个有意味的数字,把复杂的千头万绪的社会现象归结到一种有规律的简明的艺术形式当中。诸葛亮长期隐居隆中,不攀豪强。一旦出山,便与刘备纵谈天下大势,指出了三分天下的总策略。这是整
6、个封建时代中国文人“入世”和“出世”传统心态的反映,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转化过程的再现,小说家设置了一个三请诸葛亮的情节结构,艺术处理简单而又深邃。“以三为法”的结构叙事艺术是以层次演进来体现自己“结构特征”的简化。三,在古人的眼里本来就是“多”的意思,“以三为法”就要求依据多样而统一的美学命题,把小说主题和题材的统一与情节描写、人物刻画的多样,形成各个部分渐次演进,从而使整个作品处于最简的结构之中,归结为演进美。犹如在一个乐章中不断重复主旋律,但由于每一次重复,音调和节奏不断变化,在给人们新的美感享受时,又强化对主旋律的领悟和理解。红楼梦正面描写发丧送葬的重大情节共有三次:即秦可卿之死
7、、贾敬之死和贾母之死。按照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来说,丧礼得应当一次比一次“体面”,可是恰恰相反。秦可卿死后,着意渲染丧事的豪华和侈糜,其排场之大,挥霍之巨,贾府空前。贾敬丧事的规模与其嫡亲的孙媳妇秦可卿相比,就大为逊色了。贾母的丧事,则是“内囊尽上来”后又被抄家的情况下操办的,整个丧事,“银钱吝啬”。送殡的队伍更是寒伧,连车辆也是叫贾蔷到亲戚家借去的。总之,曹雪芹设计的这三件丧事,从死者的身份、辈份、年龄与其出丧的铺排、规模和气势,不仅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重要的则是形象地表现了一个赫赫扬扬百年望族之家,如何从“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到逐步衰败的历史过程。三代人物,三次发丧,像三个阶段的标志一
8、样昭示着封建贵族不可挽回的败亡的悲剧主题,显示出“以三为法”结构叙事对主题开掘的演进美。(摘编自郑铁生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结构“以三为法”的文化意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三复情节”合乎周秦以来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法则,也合乎普遍的美学原理,在后世各种小说中一直被普遍应用。B“礼以三为成”就是一件事情可以重复做到三次,但是不能超过三次,这在主观上就成了“事不过三”。C中国古代小说情节也有重复三次以上的,但这种情节设计在形式美上不如“三复情节”优越,因而不能取得成功。D红楼梦中秦可卿、贾敬和贾母三人丧事的情节设计,体现了审美简化的原理,在层次演进中表现贾府衰败的进程。2根
9、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比喻论证,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有效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B“三复情节”这一情节模式,从形式上看来是三次重复,但是在其情节内部则有着变化深入或者层进。C“三”可以表示基数“三”,如屈原列传“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也可以表示“多”,如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杜贵晨在别的文章中说“三复情节”表现为“起一中一结”的形态,这与材料一的说法有一致之处。3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证明“三复情节”的一项是()A西游记:孙行者三调芭蕉扇B水浒传:陆虞候火烧草料场C三国演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D三国演义:破关兵三英战吕
10、布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是红楼梦中著名的“三复情节”。请结合红楼梦中贾府的变迁,根据两则材料,简析“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这个“三复情节”的作用。(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有一匹马我和父母现在住在“阳光小区”,聊天的时候,我说四五十年前的事,他们在说六七十年前的事,而整日开着的电视机在播报当下的新闻,比如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这场景像话剧,我们轮流上场,讲述时光的往事,时光在某一瞬间重新组合时,平淡的生活会变得庄重起来,你成了历史的讲述人。父母老了,越来越想念自己的故乡。我不敢带他们外出旅行,我的任务是访问他们
11、的故乡,带回照片和见闻跟他们分享。去年春天,我拜访我妈的出生地巴林右旗白音他拉乡宝木图村。村书记带我看过我妈出生的院落,当年是她祖父平乐爷爷的宅院。书记说,有人想租这个地方办企业,村里没同意,建成了养老院,叫平乐养老院。我妈听到后十分高兴地说平乐爷爷一定赞成。今年1月,我到科左后旗的胡四台村探望病中的堂兄,这里是我爸的出生地。回来后,我跟我爸说:“经过胡四台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你老家被建设没了。”我告诉他:“你经常回忆的白茫茫的沙坨子没了,现在除了玉米地就是林地。狼和狐狸也没了,胡四台村五里外就是高速路。现在,你们村跟朝鲁吐镇连上了。”“咋回事?”他问。“房子和房子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大镇了。”
12、他表情变化有如云影从草地上滑过,那是几十年的光阴倏尔而逝。我去过一些地方,算一下,国内大概有一百八十八个市县区。在汉中的江边,两只朱鹮一前一后从我头顶飞过,它们通体橘红兼带粉色,翅膀和尾羽舞动流苏。我看朱鹮融入天际,而它能在天空俯瞰到什么呢?明代修造的梯田里长满金黄的稻子,稻子们此刻正隐藏在柔纱一般的白雾当中。在安康的江边,往左手看,莽莽苍苍的大山是秦岭;往右手看,莽莽苍苍的群峰是巴山。巴山秦岭终日对视竟千万年,如此雄浑。广州的珠江边上,被搅碎的灯光在江流里神秘眨眼。江边有卖水果的摊子,情侣们倚着栏杆相互对视我把这些见闻讲给父母听,我爸说:“嗨,咱们国家大啊。”我妈说:“不光是大,咱们国家还好
13、啊!”在谈吐上,我妈每每显出比我爸水平高一些。退休后,母校赤峰学院请我去当特聘教授。学院与我商议为学生们开什么课,我说讲什么都不过是一个切入口,我们需要给孩子们阐述美。美不软弱,更不虚无,我们要通过诗文告诉孩子们国土广阔之美,还有人生的刚健之美、善良之美和朴素之美,我觉得这可以是一个持久的话题。在中国行走,放眼高天厚土,万壑群山,我们不能对之无视无感,不能放弃从中汲取力量。6月上旬,查娜花(芍药花)在牧区开放。雪白的、茶碗大的查娜花像天上的星星收拢翅膀留在草原过夜,忘记回家。七十三岁的牧民班波若指着窗外的山坡对我说:“这么好的花开了,我们的孩子却看不到。城里多了一个大学生,牧区就少一个年轻人。
14、这么辽阔的草原,以后留给谁呢?”说着,他用掌根抹脸上的眼泪。我什么都说不出,屋子里静得像能听到泪水流淌的声音。我听到我的眼泪落在采访本上。牧民们多爱自己的家园啊!他们爱小满时分从南方飞回的小黄鸟,爱芒种时分飞回的小蓝鸟,他们忌讳往河水和火里扔脏东西,他们转移蒙古包时,拔掉系绳索的木桩后,会把留在地上的洞填土踩实,以期明年长出青草。在海拉苏镇采访,食堂的女厨师给我端来一盘馅饼,说这是她哥哥用野芹菜汁泡软羊肉干和的馅,她烙的饼。“你哥哥怎么来的?”“骑马,三十多里路呢。”我到巴林右旗和阿鲁科尔沁旗采访,牧民为我举办赛马。七匹骏马在细雨中哒哒跑远变成小黑点,又从小黑点哒哒跑来变成骏马,好几圈。在美丽
15、的罕山脚下,他们为我举办蒙古语的诗歌朗诵会。从四面八方骑马骑摩托车来到的牧民们,大人孩子,一个一个从我身边走过,借篝火的光亮看我的脸。他们看得那么认真,我知道他们在看自己民族的作家长什么样子。我实在忍不住,躲到远处的老榆树的阴影里痛哭不已。是的,我在接过馅饼、听他们朗诵、看到细雨里的奔马时都流下了眼泪。这时候,所谓深入生活,实为生活深入到你心里。像山坡吹来的风、像瓢泼大雨那样抱住你,冲刷你身心的污垢。你会像蒙古黄榆一样坚韧,脸上有牧民那样纯朴的笑。近来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东西嗡嗡响,它叫诺恩吉雅。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的名字,也是一位蒙古族女人的名字。这首流传百年的民歌与嘠达梅林堪称双璧,俱为瑰宝。
16、赤峰市正在筹划创作交响曲诺恩吉雅,由赤峰交响乐团演出,我来准备文学脚本。我查阅一些资料,把这首曲子听了上百遍。越听越觉得这不只是一个姑娘出嫁的故事,是思乡,是依恋父母,是河流与大地。歌者可以在歌声中放入所有美好的怀念。我发现,诺恩吉雅其实也是我,或我们,同样爱着家乡,爱父母,爱草原上的万物。我有一匹马,这匹鬃发飞扬的蒙古马此刻正在贡格尔草原上吃草或奔跑。去年8月,我的散文集流水似的走马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赤峰市委宣传部专门召开现场直播的表彰会,对我褒奖。我在答谢词中说:“我是西拉沐沦河岸边的一株小草,是旭日的光线把小草的影子拉得很长,使它像一棵树。”会上奖励我一匹克什克腾旗的铁蹄马。后来我发
17、现我的长相开始像马了,窄长脸,眼神机警而有野性。对我来说,马是更好的归宿。作为马,我已没有追风的神勇,我是草原上温驯的老马,低着头,驮着我爸我妈,驮着我的文化使命,慢慢往前走。因为,这里有让马喜欢的草,风和流水。(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中的“不懈努力”“建设没了”写出了父亲家乡变化之大,语言幽默。B第段通过描绘汉中、安康、广州江边的景象,呈现出祖国蓬勃发展的面貌。C第段中写牧民因忧虑草原的未来而落泪,作者则因为深受感动而流泪。D第段以“双璧”“瑰宝”比喻诺恩吉雅,表现了蒙古民族文化的璀璨。7下列对第段中牧民形象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热烈豪放B淳朴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株洲市 第二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上学 期高一 语文 第三次 月考 测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