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_T 4661-2024 110 kV全户内金属结构变电站雷电防护设计规范.docx
《DB32_T 4661-2024 110 kV全户内金属结构变电站雷电防护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_T 4661-2024 110 kV全户内金属结构变电站雷电防护设计规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91.120.40CCSK04DB32/T46612024110KV全户内金属结构变电站雷电防护设计规范DESIGNSPECIFICATIONSFORLIGHTNINGPROTECTIONOF110KVINDOORPOWERSUBSTATIONSWITHMETALSTRUCTURE2024-01-09发布2024-02-09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2/T46612024目次前言引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25直击雷防护25.1接闪器25.2引下线35.3防雷接地46雷击电磁脉冲防护4附录A(资料性)屋面金属板压接图例6附录B(资料性)典型材质雷电流热效
2、应理论计算7附录C(资料性)金属屋面直击雷电流冲击试验方案9附录D(资料性)接地系统布置样图10参考文献12DB32/T46612024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防雷减灾协会、江苏天安防雷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意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大云防雷检测有限公司、中规国际咨询有限公司、龙乐电气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俊驰、张彪、姜翠宏、高海洋、张骏、周亮、王新国、陈庭记、兰国
3、军、杨莲、游志远、刘永生、仇文捷、陈广昌、茅嘉毅、何浦桥、马斌、邵天颖、张洁茹、蒋海琴。DB32/T46612024引言为了推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电力部门推动110KV全户内金属结构变电站的普及。这种新型结构变电站的梁、柱、墙体和屋面等均由金属预制件组装而成,无需进行地面湿作业,且建筑材料可全部循环利用,因此更加符合城市绿色和低碳的发展需求。然而,由于其在结构、材质上与传统现浇混凝土变电站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雷电防护提出新的要求。针对这种新型结构变电站的雷电防护设计,本文件提出了具体且可行的措施要求,使得110KV全户内金属结构变电站的雷电防护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经济。DB32/T46
4、612024110KV全户内金属结构变电站雷电防护设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110KV全户内金属结构变电站(以下简称“金属结构变电站”雷电防护设计的总体要求、直击雷防护、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本文件适用于新建110KV全户内金属结构变电站的雷电防护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370472022基于雷电定位系统(LLS)的地闪密度总则GB/T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
5、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全户内金属结构变电站INDOORPOWERSUBSTATIONSWITHMETALSTRUCTURE屋面、梁、柱、墙体等主体结构采用金属预制件装配而成,主变及配电装置均在户内布置的变电站。3.2雷击电磁脉冲LIGHTNINGELECTROMAGNETICIMPULSE;LEMP雷电流经电阻、电感、电容耦合产生的电磁效应,包含闪电电涌和辐射电磁场。来源:GB500572010,2.0.253.3强雷区SEVEREKERAUNICREGION/2近5年年平均地闪密度超过7
6、.98次(KMA)的地区。来源:GB/T500642014,2.0.9,有修改3.4共用接地系统COMMONEARTHINGSYSTEM将防雷系统的接地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端子板或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功能性接地等连在一起构成的接地装置。来源:GB/T196632022,5.2.271DB32/T466120243.5冲击接地电阻IMPULSEEARTHINGRESISTANCE根据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电阻(接地体上对地电压的峰值与电流峰值之比)。来源:GB/T500652011,2.0.153.6雷电防护区LIGHTN
7、INGPROTECTIONZONE;LPZ规定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注1:又称防雷区。注2:LPZ可分为LPZ0A,LPZ0B,LPZ1,LPZ2,LPZN区。注3:雷电防护区的区界面不一定是实物界面。来源:GB/T196632022,5.1.1,有修改3.7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ETALOXIDESURGEARRESTERWITHOUTGAPS由装在具有电气和机械连接端子外套中的非线性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串联和(或)并联组成且无并联或串联放电间隙的避雷器。来源:GB/T110322020,3.14总体要求4.1金属结构变电站雷电防护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4.2金属结构变电站应采取直击雷防
8、护措施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4.3金属结构变电站的雷电防护措施应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4.4金属结构变电站雷电防护设计宜考虑其所在地的雷电活动频次和土壤电阻率情况,处于强雷区且土壤电阻率较高(平原地区大于500M,山区大于1000M)时,应区别制定雷电防护设计方案。地闪密度应按照GB/T370472022中4.2的要求进行计算。土壤电阻率应按照GB/T21431中附录B的要求进行测量。5直击雷防护5.1接闪器5.1.1金属结构变电站宜利用其金属屋面作为自然接闪器。5.1.2金属屋面作为自然接闪器时,可由多块金属板拼接而成,板间应确保电气贯通,屋面整体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2。当采用卷边压接时
9、,无被覆层的裸露金属板压接接触长度应不小于30MM,连接方式见附录A。5.1.3金属屋面作为自然接闪器时,金属板材质符合以下要求:A)铜板厚度应不小于0.7MM,铁板厚度应不小于0.8MM,铝板厚度应不小于0.9MM,锌板厚度应不小于1MM,典型材质雷电流热效应理论计算过程见附录B;B)采用其他金属或合金材料宜开展直击雷电流冲击试验以确定厚度(试验方案见附录C),或厚度不小于1.1MM;C)金属板宜采用双层结构;D)金属板应无绝缘被覆层。注:薄的油漆保护层或1MM厚沥青层或0.5MM厚聚氯乙烯层不属于绝缘被覆层。2材料结构最小截面积/MM2备注铜单根扁铜50厚度2MM单根圆铜50直径8MM镀锡
10、铜A单根扁铜50厚度2MM单根圆铜50直径8MM铝单根扁铝70厚度3MM单根圆铝50厚度8MM热浸镀锌钢B单根扁钢50厚度2.5MM单根圆钢50直径8MM不锈钢C单根扁钢50厚度2MM单根圆钢50直径8MMACB不热热锈浸浸钢或镀中电锌铬镀钢含锡的量的镀大锡锌于层层或最应等小光于厚滑度连18%为贯、无、镍1M焊含。剂量斑大点于,圆或等钢于镀8%层含、碳量含至量少小22.7于或G/M等于2,扁0.08%钢镀。层含量至少32.4G/M2。DB32/T466120245.1.4金属屋面作为自然接闪器时,突出屋面的天线、风机、风管、水箱等部件应增设接闪器并在其保护范围内。增设的接闪器与金属屋面之间的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_T 4661-2024 110 kV全户内金属结构变电站雷电防护设计规范 4661 2024 kV 户内 金属结构 变电站 雷电 防护 设计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