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docx
《《平均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展示:师:这是阳光小学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生: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师:你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
2、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生:平均数。追问: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师生交流后明确: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平均数6。师: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感受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让学生脑海中对“平均数”有一个表象。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课件展示主题图:师:为了保护环境,环保小队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收集了很多废旧的矿泉水瓶。下面是环保小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数。师: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了11个,小明收集了15个。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
3、问题中选择求平均数的问题。)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师: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如何解决?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汇报预设:方法一: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师: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即13是14、12、11、15的平均数。方法二: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14+12+11+15)4=524=13(个)师: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都能得到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
4、现在你知道怎样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了吗?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出示微课,介绍平均数的意义及其求法。教师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从多的数量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量,使它们的数量相等。(2)公式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师:平均每人收集13个矿泉水瓶,是不是每个人真的都收集了13个?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个矿泉水瓶”这句话的?师生交流后明确:“平均每人收集13个矿泉水瓶”表示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可以比13个多,也可以比13个少,也可以刚好是13个。教师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师:请你算一算把52个矿泉水瓶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生
5、:524=13(个),每人分得13个。师:每人分到13个和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两个“13”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师生交流后小结:平均分是实实在在的量;平均数是虚拟的量,反映了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举例说一说。预设:(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了10本图书。(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2教学例2。课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均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学 设计 人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