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 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提出问题1: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预设:尺子提出问题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预设:厘米
2、和米。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发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并为新知识做铺垫。二、 探究新知1. 估一估。提出要求: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是多少厘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通过提问谁估计的更准确来引导学生量一量。2. 量一量。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测量出数学书的长、宽和高学生在测量过程中会发现,长、宽和厚会出现不满一格的情况,也就是说,会在“厘米的刻度之间”。总结说明:像刚才发生的这种情况以及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3. 认识毫米。提出问题:你对毫米有哪些了解呢?预设::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提出问题:请你数一数,1厘米长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毫米 认识 教学 设计 人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