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docx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例1:本例描述“抽屉原理”的最简单的情况。着重探讨为什么这样的结论是成立的。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操作的方法,罗列所有的方法,通过完全归纳的方法看到在这四种情况都是满足结论的;还可以是说理的方式,先放3支,在每个笔筒里放1支,这时剩下1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入哪一个笔筒中,这时都会有一个笔筒里有2支铅笔。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为抽象,更具有一般性。通过本例的教学,使学生感知这类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两种思考的方法枚举和假设,理解问题中关键词语“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形成对“抽屉原理”的初步认识。例2:本例描述“抽屉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即“把多于
2、kn(k是正整数)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教材首先探究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的情形。当数据变得越来越大时,如果还用完全归纳的方法把所有的情形罗列出来的话,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这时需要学生用到“反证法”这样一种思想,即如果所有的抽屉最多放2本,那么3个抽屉里最多放6本书,可是题目中是7本书,还剩1本书,怎么办?这就使学生明白只要放到任意一个抽屉里即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通过这样的方式,实际上学生是在经历“反证法”的这样一个过程。在具体编排这道例题的时候,在数据上进行了一个很细微的调整。在过去,由
3、于数据的问题,学生会得到不太正确的推论,比如说如果是两个抽屉的话,最后得到的余数总是1,那么学生很容易得到一个错误的结论:总有一个抽屉里放进“商+余数”本书(因为余数正好是1)。而实际上,这里的结论应该是“商+1”本书,所以教材在这里呈现了8除以3余2的情况,这时候余数是2,可是最后的结论还是“把8本书放进 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3本书”。通过这样的数据方面的调整,可以让学生得到一个更加正确的推论。例3:跟之前教材的编排是一样的,是抽屉原理的一个逆向的应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同色”就意味着“同一个抽屉”。这样,就可以把“摸球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
4、”。教材通过学生的对话,指出了可以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也反映了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很多学生误以为要摸5次才可以摸出球,这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鸽巢问题”并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鸽巢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数形结合的学习思想。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并总结“鸽巢问题”解决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一副扑克牌,抽掉大小
5、王之后还有52张牌,现在你们5个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你相信我吗?二、探索新知。例1 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呢?“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学生动手操作:方法一:把各种情况都摆出来。(列举法)方法二:把4分解成3个数。(分解法)例1提出的问题就是“鸽巢问题”,4支铅笔就相当于4只“鸽子”,“3个笔筒”就相当于3个“鸽巢”,把此问题用“鸽巢问题”的语言描述就是把4只鸽子放进3个笼子,总有1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这里的“总有”指的是“一定有”或“肯定有”的意思;而“至少”指的是最少,即在所有方法中,放的鸽子最多的那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数学 广角 问题 教学 设计 人教版 六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