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中药材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夏中药材说明书.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半夏药材名称:半夏拼音名称:BANXIA别名:三步跳、三叶半夏、地茨菇、小天老星、麻芋子、老鹳眼、三叶老、野芋头、 独叶一枝花、白鞋子。科属: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枯燥块茎。产地:全国大局部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性味: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成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中成药:共有 490 种中成药使用半夏:庆余辟瘟丹追风壮骨膏骨增生镇痛膏奇应内消膏 胰胆炎合剂藿香正气颗粒参苏丸苓桂咳喘宁胶囊恒制咳喘胶囊胃逆康胶囊等。应用:1、湿痰,寒痰证。本品尝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 治脏腑之湿痰。治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痰白
2、质稀者,常配陈皮、茯苓同用, 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 则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痰饮内盛, 胃气失和而夜寐担忧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2、 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缘由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 用之,对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尤宜,常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金匮要略;配黄连,则治胃热呕吐;配石斛、麦冬,则治胃阴虚呕吐; 配人参、白蜜,贝 y 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金匮要略。近代以本品 制成注射液肌注,用治各种呕吐。3、 心下痞,结胸,梅核气。半夏辛幵散结,化痰消痞。治痰热阻滞致心下痞 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以
3、苦辛通降,幵痞散结,如半夏泻心汤伤寒 论;假设配瓜蒌、黄连,可治痰热结胸,如小陷胸汤伤寒论;治梅 核气,气郁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 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半夏 厚朴汤金匮要略。4、 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 痛。治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 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配伍效用:1、 半夏配伍海藻、昆布:半夏化痰散结;海藻化痰软坚散结;昆布除热散结 三者伍用,有化痰软坚散结之成效,用于治疗瘿瘤痰核。2、 半夏配伍厚朴:二者均有燥湿化痰、降逆消痞之功。但半夏功擅化痰散结 降逆消痞;厚朴长于下气除胀散满。二
4、者伍用,共奏燥湿化痰、行气降逆散结 之成效,用于治疗痰郁交阻于咽喉而引起的咽中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 下之梅核气;痰气互结之胸满咳喘、脘腹胀闷、呃逆呕吐等症。3、 半夏配伍黄连、竹茹: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黄连清泻胃热、止呕降 逆;竹茹消痰幵郁、清热止呕。三药伍用,有燥湿健脾、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之成效,用于治疗胃热呕吐、呃逆;妊娠呕吐以及痰热壅盛、肺气不利之咳嗽 痰多者。4、 半夏配伍黄芩:半夏辛温,入脾胃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消痞散结; 黄芩苦寒,入肺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二者合用,肺脾同治, 有清热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之成效,用于治疗痰热壅肺、肺气上逆之咳嗽 痰多
5、黄稠;痰热互结、胃失和降之胸膈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5、 半夏配伍硫磺:半夏味辛性温,和胃降逆、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硫磺味 酸性热,补命门真火、疏利大肠、通腑气、利大便。二者伍用,共奏温肾逐寒、 和胃行滞、通阳泄浊之成效,用于治疗老年人虚寒便秘;或寒湿久泻。6、 半夏配伍人参、白蜜:半夏降逆止呕;人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胃;白蜜补 中缓急。三药伍用,有益脾胃、止呕逆之成效,用于治疗胃虚呕吐。7、半夏配伍天竺黄:半夏辛苦性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竺黄甘寒,清 热豁痰、凉心定惊。二者伍用,共奏清热化痰、祛风定惊之成效,用于治疗痰 湿中阻之胸闷、咳嗽、痰多;痰涎壅盛之中风不语;或小儿高热之惊风
6、、惊痫 抽搐等症。8、半夏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燥湿化痰;细辛、干姜温肺化饮。三药伍用, 有温肺化饮祛痰之成效,用于寒饮犯肺所致之咳嗽喘息、吐痰清稀等。用法用量: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 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 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留意事项: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块茎,放筐内浸水中搅拌,搓去外皮及细根晒干。用块茎及珠 芽生殖的当年或其次年采收;种子生殖的于第34 年采收。炮制工艺:1、 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7、用时捣碎。2、 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幵,用8%白矶水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枯燥。筛去碎屑。半夏每100KG,用白矶 20KG。3、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幵,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 煎汤,加扫矶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枯燥。筛去碎屑。或 用时捣碎。半夏每 100KG, 用生姜 25KG,白矶 12.5KG。4 、 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幵,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 2 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 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 次,并保持浸液 PH 值 12 以上,
8、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用时捣碎。 半夏每100KG,用甘草 L5KG,生石灰 10KG。操作时,生半夏加清水浸泡过 程中,当水面起泡沫宜加2%白矶泡至合度为止。法半夏用甘草、石灰液浸泡,溶液 PH值保持在 12 以上,如下降时,可补加适量生石灰粉调整。贮藏储存:置通风枯燥处,防蛀。生半夏系毒品,应遵照医疗用毒性药品治理方法 加工、贮藏, 应用。现代争论:1、 化学成分:本品含 B-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胆碱;尚含高龙胆酸、草酸 钾等无机盐和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以与 r 氨基丁酸、半乳糖、粘液 质、少量挥发油、原儿茶醛、三萜类化合物、原儿茶酸等;还分别出
9、一种结晶性蛋白质为半夏蛋白。2、药理作用: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试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 咳作用。半夏的稀醇和水浸液或其多糖组分、生物碱具有较广泛的抗肿瘤作用。 水浸剂对试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早博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半夏有显著的抑 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煎醇沉液对多缘由所致的胃溃疡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此外,煎剂可降低兔眼内压,半夏蛋白有明显的抗早孕活性。3、 毒副作用:生半夏浸膏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325MG/KG,生半夏混悬液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42.7 1.27G/KG。亦有报告指出半夏给 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相当于块茎13.142G/KG。半夏浸膏给家兔灌胃 0
10、.5克/只/日连服 40 天,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增加;剂量加倍,可致腹泻或死亡。 生半夏粉给孕鼠灌胃(9G/KG ),对母鼠及胚胎均有格外显著的毒性。制半夏 汤剂 30G/KG (相当临床用量的150 倍)能引起孕鼠阴道出血,胚胎早期死亡 数增加,胎儿体重显著降低。动物试验证明:不同制剂的半夏,其毒性作用亦 不一样,生半夏、漂半夏、姜半夏、蒸半夏、白矶半夏的毒性依次降低。临床应用本品,生半夏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黏膜有猛烈刺激性,可致肿胀、苦痛、 失音、流涎、痉挛、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曾有服用半夏过量引起神经智 力发育障碍的报告。亦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致永久失音的报告。尚有生半夏外 用而致过敏
11、性坏死性皮炎的报告。久用半夏制剂口服或肌注,少数病例消灭肝 功特别和血尿。中毒救治:(1) 生半夏中毒时可洗胃、服稀醋、浓茶或蛋白等以阻挡吸取。(2) 对症处理:痉挛者可赐予解痉剂;有呼吸麻痹者赐予呼吸兴奋剂,并给 予吸氧;皮肤沾染可用甘草水泡洗,或用稀醋洗涤。(3) 中草药治疗:A.白矶末 10G,生姜汁 5ML,调匀,1 次服下;B.生姜、 绿豆各 30G、防风 60G、甘草 15G,水煎 300ML 先含漱一半,后内服一半。临床应用:1 、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半夏、桔梗、五味子、桂枝各9G ,生麻黄、细辛各 3G,生石膏 30G,水煎服。治疗 86 例,服药 1 剂痊愈者 31 例,服药
12、 2 剂 痊愈者 38 例, 其余均服 35 剂痊愈。山西中医1986 ;( 1): 272 、治疗冠心病:生半夏、生南星等份,碾成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用3.5G,每日 3 次。治疗 50 例,用药后心绞痛显效率为 38.7%,总有效率为 71% ,心电图改善率为 30.8% ,显效者以痰阻型较多。对心律失常也有肯定疗 效。但胃肠副反响较多。中草药 1989; 20(4): 103、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半夏 18G,生姜 24G,茯苓 12G,水煎服,每日 1 剂。治疗 11例, 11 例均有心悸、心中难过病症,其中奔马律 2 例,脉结代者 7 例,心肌劳损 10 例,左心房扩大 2 例,二尖
13、瓣狭窄 1 例。治疗后, 11 例临 床自觉病症均消逝, 10 例心电图恢复正常,一般服药 1540 剂而愈。 1 例并 发心肌炎、奔马律、左心房扩大,计服药 150 剂, 临床自觉病症消逝。上 海中医药杂志 1983;( 9): 264 、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生半夏、生石菖蒲等份研细末,用时取少许吹患者 鼻腔,取嚏3 8 次。治疗 14 例,在取嚏后 510 分钟,心律恢复正常者 13 例,无效 1 例。中医药争论 1990;(2): 315 、治疗严峻失眠:清半夏 12G ,秫米 60G (即小黄米)。胸膈胃脘满闷, 舌红苔黄腻者加鲜莱菔子 120G 。上药水煎,以米熟为度,取汁 200M
14、L ,轻者 日 1 剂,睡前服;重者日3 剂,早中晚各服 1 剂。治疗 20 例,显效 11 例,有 效 7 例,无效 2 例。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3;(5): 2996、治疗呕吐:生半夏、生姜各 9G。水煎 2 次分服。用于胃大部切除术后等 不同缘由引起的呕吐,疗效显著。上海中医药杂志 1979;( 4): 247 、治疗眶上神经痛:半夏、白芷各 10G ,水煎服。治疗 17 例,治愈 8 例, 显效 5例,有效 2 例,无效 2 例。一般 510 剂即止痛。中医 1980; (增刊 1 ): 68、 治疗痔疮:生半夏、白矶、麻柳树叶各 20G,加水 200ML,置容器内煮 沸后,用药液
15、熏洗患处,治疗 27 例,痊愈 21 例,好转 6 例。治愈时间平均为 10 天。四川中医1989;(9): 419、治疗急性乳腺炎:鲜半夏洗净除去外皮,塞入患乳同侧或对侧鼻孔内,每 次 12 小时,每日 1 次。治疗 40 例,治愈 36 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4;( 2):封四1 0 、治疗扁平疣:生半夏、斑蟊各等分,共研极细末,用1 0稀盐酸调成糊状备用。先在疣处进展消毒,然后用消毒过的小梅花针刺打疣的顶端,待微微 出血,将药涂于顶端,涂后稍有烧灼感,继而枯燥结痂,一周后可脱痂痊愈。 治疗 25 例,涂药 1 次全部痊愈,未见复发。河南中医1983;(6): 2911、治疗颈部淋巴
16、结炎生半夏 50G,烤干后研末备用。用时取生半夏粉3 份, 与面粉 1 份混合,再加陈醋半匙及温开水调匀,每晚 1 次敷患处,次晨取下, 57 次为 1 疗程。治疗 30 例,效果满足。群众医学1984;(8): 4312 、治疗斑秃酒浸半夏液醇酒 500ML ,半夏 60G ,浸 1 夜,涂擦患处, 每日早晚各 1 次,协作内服防风通圣散,治疗 50 例,治愈 49 例,无效 1 例。 内蒙古中医药1987 ; 2: 4313 、治疗鸡眼先用手术刀削去患部角化组织,使呈一凹面,然后以生半夏末 敷于局部,外贴胶布,57 天后,鸡眼坏死脱落。治疗 30 余例,未见复发。 中级医刊 1965;7:
17、45514 、治疗妊娠呕吐:半夏 30G ,用清水淘洗数遍至无味为度,置清洁无药味 的砂锅内, 文火煎煮 45 分钟,去渣取清汤 100ML ,调入已研好的山药细末 30G,煎 34 沸,成粥糊状,再调入白砂糖适量,稍冷后频频食之,每次量由 小渐增,每日 1 剂。烦躁、口干、舌红以鲜芦根 60G ,参加半夏内共煎;呕吐 清水,喜热饮,舌质淡,属脾胃虚寒者加砂仁 6G ,研末与山药共入汤煎煮。治 疗重症妊娠恶阻 18 例,全部治愈。江苏中医杂志 1987 ;83: 1615 、治疗宫颈糜烂:生半夏研粉过筛,装瓶备用。先将宫颈糜烂面分泌物擦净,用带线棉球蘸生半夏粉适量,紧贴宫颈糜烂面,线头道外,2
18、4 小时后自行取出,每周上药 12 次, 8 次为 1 疗程。上药时如药粉撒在阴道壁上,应 马上用生理盐水棉球擦净,否则会产生烧灼感甚至引起水泡。治疗1347 例,痊愈 603 例,显效 384 例,好转 322 例,无效 38 例。中级医刊 1983 ; 6:2816、 治疗面肌痉挛:生半夏 12G,生苡仁 30G,水煎分 2 次服,连服 2 个月。 治疗 32例,掌握病症消逝,停药后连续观看 3 个月以上无复发者 1 例;显 效抽搐指数削减 75 以上者 15 例;有效抽搐指数削减 5 0 以上者 4 例;无效抽搐指数削减不到50者 12 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 ; 11 1: 43
19、17、 治疗美尼尔综合征:泽泻 60120G,法半夏 1830G,白术 10G,钩藤 10G 。水煎2 次取汁 400ML ,分 3 次服,日 1 剂。治疗 28 例,治愈 23 例,好 转 4 例,无效 1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9;4: 418、 治疗慢性咽炎:制半夏砸碎 500G ,加食醋 2500ML ,浸泡 24 小时后,加热三、四沸,捞出半夏加苯甲醇,过滤,分装备用。每次10ML 加白开水适量,日服 23 次。治疗 564 例,疗程 825 天,治愈 342 例,好转 170 例,无效 52 例。本药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清利咽喉的作用。辽宁 中医杂志 1981 ;3: 21
20、19 、治疗突发性音哑:制半夏 15G ,加水 400ML ,煎 20 分钟去渣,加苦酒 醋20ML ,待半冷时再加鸡子清 2 个,搅匀,缓缓含咽,每日 1 剂。治疗痰 火互结,咽部充血水肿之实证失音患者 33 例,服药 23 天痊愈。湖北中 医杂志 1985 ; 5: 3920、治疗食道炎:法半夏、山楂、淡豆豉各 10G,黄连 5G,全瓜蒌 30G。水 煎服,日 1剂。治疗 25 例,痊愈 23 例,好转 2 例。福建中医药 1982 ; 2: 14茶疗食谱:1、 山药半夏粥材料生山药研细未30 克,半夏 30 克,白糖适量。做法先将半夏用微温水淘洗数次。不使有矶味。用做饭小锅勿用药甑煎,
21、取汤约500 克,去渣调入山药细未,再煮两三沸成粥,和白糖食用。成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用途凡因脾胃虚弱而引起气逆上冲,呕吐频作,尤其是闻药气则呕吐更甚、 诸药不能下咽者,可服食此粥。2、 益脾饼材料生芡实 100 克,制半夏 25 克,陈皮 12 克,茯苓 12 克,生鸡胗皮 25 克,黑芝麻30 克,熟枣肉 200 克,糖适量。做法将生荧实、制半夏、陈皮、茯苓、生鸡胗皮及黑芝麻研成细粉,与熟枣 肉拌匀, 添加适量白砂糖,制成饼,上屉蒸熟。成效止咳平喘。用途适用于脾虚湿滞型咳嗽、咳喘,痰多。3、 半夏茶材料半夏 10G、花茶 3G o做法用半夏的煎煮液 300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成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途痰湿饮停,咳喘痰多、呕吐、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痈肿。来源传统药茶方。4、 半夏姜茶材料半夏 5G、生姜 3G、花茶 3G o做法用半夏、生前的煎煮液 250 泡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成效温化水湿。用途心下有寒饮、不渴欲呕。来源来源于金匮要略。5、 二陈二仁粥材料陈皮 9 克,半夏 6 克,茯苓 12 克,薏苡仁 15G、冬瓜仁 15 克.、粳米做法以上药材水煎,滤去药渣取汁,加粳米及适量清水,同煮为粥,一日内用。成效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用途适用于痰湿型慢性支气管炎。来源来源于中国药膳大全。100G o分 2 次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