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古文默写分课练习系列0124(《劝学》+《师说》+《赤壁赋》)(附参考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古文默写分课练习系列0124(《劝学》+《师说》+《赤壁赋》)(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古文默写分课练习系列0124(《劝学》+《师说》+《赤壁赋》)(附参考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文默写分课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0.劝学(荀子)一、情境式默写(12分)1.劝学中“ ,”两句,以木材和金属为喻,借以推出“君子”多学习、多检视自己,就会使自己认识提升、行为规范的结论。2.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劝学在论述人们借助车马、船只弥补自身不足,实现自己的出行目的后,推出的“ ,”两句,与此说法近似。3.学校有一位生物老师,姓“姬”,名“善”,字“自得”。他的名字有可能来自劝学中的“ ,”两句。4.聚沙成塔,海纳百川,劝学中的“ ,”两句,就是这个意思,然而是从反面阐述的道理。5.劝学说蚯蚓尽管身体柔弱,却能“ ,”,正是因为蚯蚓心思专一,借此告诫
2、学习者应采取专心的态度。6.劝学拿螃蟹和蚯蚓作对比,写螃蟹腿脚虽多,但“ ”,这一结果是螃蟹“ ”造成的。二、直填式默写(20分)1. ,不能十步;,功在不舍。2.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3.,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5.,非利足也, 。6., ,而绝江河。7.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8.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9., ,輮使之然也。10. ,輮以为轮, 。10.师说(韩愈)一、情境式默写(20分)1.韩愈在师说中以“”一句开篇,强调古人学习要有老师,后文中又以“”一句强调学习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老师。2.古人说“
3、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角色也是互换的,韩愈师说中的“,”两句道出了其中原因。3.唐代的士大夫以“,”为托词,排斥“相师”,韩愈在师说中对此予以否定。4.师说中写当时的“家庭”的对“”的问题选择从师,对“”的问题选择不从师,韩愈认为这是不明智的。5.韩愈认为古代圣明的人主动学习,但当时普通的人却不从师问道,以至于造成了“,”的结果与反差。6.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一个人有困惑却(如果)不从师问道,“,”就是其自然结果。7.师说中的“,”两句,写出了哪里有“道”哪里就应该有“老师”的客观现实。8.韩愈师说中的“,”两句,直截了当地指出了老师的社会功用和其价值所在。9.韩愈在师说中阐述“我”是
4、向老师学习“道”的,因此不必在乎“老师”的年龄,文中表达这一意思的两句是“,”。10.师说中的“,”两句,直接写出作者感叹当时从师之风消失、无法阻挡人们产生疑惑的现实。二、直填式默写(20分)1.生乎吾前, , 。2.,吾从而师之。3.,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 ,其皆出于此乎?5.爱其子, ;于其身也, 。6.彼童子之师, , 。7.,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9.,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0.(李蟠) , ,学于余。16.赤壁赋(苏轼)一、情境式默写(24分)1.欧阳修词云“人间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苏轼的赤壁赋就
5、是这样一篇“风月大文”。文章开篇,就从“风”写起“,”,描摹了宁静安详的赤壁江景。2.赤壁赋中,作者记述向客人敬酒后,“ , ”,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感,也客观展示了诗经在旧时宴饮中的功用。3.“ ,”两句,摹写江面的水汽和月光,为后文的行动、抒情和想象提供了完美的背景。4.赤壁赋中的“ , ”两句以“通感”手法写“客”吹奏的箫声,将听觉上细长的尾音,写成视觉上长长的细丝。5.“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曹操的望月兴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张若虚的望月兴叹;“ , ”则是赤壁赋中苏子的望月兴叹。6.苏子“赤壁”处夏口、武昌之间,风景秀丽,如在画中,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
6、就写了这里山川相依、青绿满目的情状。7.赤壁赋中的“ , ”两句,区区八字就写出了赤壁之战前曹操沿江东进时的水军盛况。8.苏轼词有“诗酒趁年华”句,赤壁赋中的“ , ”两句,正写了赤壁之战前曹操的“诗酒”雄姿。9.春去春回,月缺月圆,大自然里充满着“循环”的规律,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为对象,反映这一现象的两句是“ , ”。10.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写出了人生的短暂和欢愉之少,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既写出了人生的“短”,又写出了人的“小”。11.赤壁赋中的“ , ”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客”所吹箫声的非凡感染力。12.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出游的时间是“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师说 赤壁赋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 上册 古文 默写 练习 系列 0124 参考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66914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