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储能行业】DeepTech:2022年中国钠离子电池技术及应用发展研究报告.pdf





《【2024年储能行业】DeepTech:2022年中国钠离子电池技术及应用发展研究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储能行业】DeepTech:2022年中国钠离子电池技术及应用发展研究报告.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 年夏,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最新报告,人类活动正在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未来 20 年,全球变暖将达到灾难性的程度,这给人们再次敲响气候变化的警钟。紧迫的全球气候危机使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加大了对全球低碳能源体系的关注。储能作为链接上游低碳能源端和下游能源应用端的中间环节,其发展对低碳能源体系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人们从未停止寻找性能优良、能够大规模应用的储能方案,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y/Na-ion batteries-NIBs)便是最具潜力的选项之一。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依靠钠离子在正负极间移动来完成充放电工作的二次电池,与已被广泛使
2、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相似。与受到资源限制的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原料来源广泛,性能优良,在动力电池和大规模储能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利器,因此近年来受到了政府、科研领域和投资者的青睐。本报告聚焦钠离子电池技术与应用,分析钠离子企业的技术路径,剖析各技术路线的优劣势与发展瓶颈,洞察钠离子电池技术在全球领域的商业化进展及产业化应用情况,详解未来产业发展仍有哪些困难及挑战亟待突破。此外,本报告厘清当前积极推进钠离子电池技术产业化的中坚力量,研判未来钠离子电池技术面临的风险与机遇。前言2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同胞兄弟,具备成本优势的新型储能方式钠离子电池是
3、一种依靠钠离子在正负极间移动来完成充放电工作的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技术发展也曾与锂离子电池并驾齐驱。充电时,钠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放电时则相反,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相似。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甚至略早于锂离子电池,但由于 20 世纪 90 年代锂离子电池凭借更为优异的性能成功商业化,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一度陷入沉寂。2010 年以来,随着人类社会对储能设备的需求飞速增加,钠离子电池的优点凸显,再度走上舞台中央。成本优势使钠离子电池夺回关注焦点。工作原理的相似性让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具备很高的可比较性,近年来由于锂离子电池的核心
4、原材料碳酸锂价格飞涨,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继续发展。相比之下钠元素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钠离子电池性能较为优良,在交通领域和大规模储能领域表现出了强大的潜力。随着技术的发展,钠离子电池已逐步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优质替补和潜在竞争者。3图1丨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来源:Nuria Tapia-Ruiz et al 2021 J.Phys.Energy 3 031503)成本钠离子电池的突出优势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低成本优势如何体现?原材料方面,钠资源储量大且分布广泛。锂与钠同属元素周期表 I A 族碱金属元素,在物理与化学性质上较为相似,都可以作为二次电池的金属离子载体。近年来由于锂离子电池需求
5、量增加,锂资源储量较少导致供应不足,电池用碳酸锂价格从 2020 年中约 4 万元/吨涨至 2022 年 4 月约 50 万元/吨。相比之下钠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成本更低,价格受供需影响小,碳酸钠常年处于 3000 元/吨以内水平。钠离子电池正负极集流体材料可用铝箔,进一步扩大了钠离子电池低成本优势。由于铝制集流体在低电位下易于与锂发生合金化反应,锂离子电池负极处只能使用价格昂贵的铜箔作为集流体。而钠离子电池正负极集流体均可使用价格便宜的铝箔,这使得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钠离子电池相较于锂离子电池有 30%-40%的成本优势。4元素离子半径(pm)密度(g/cm3
6、)氧化还原电位(V)地壳丰度锂760.534-3.00.0065%钠1020.968-2.72.74%表1丨钠元素与锂元素部分参数对比(来源:DeepTech)图2丨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成本对比(来源:中科海钠官网)能量密度上逊色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等方面展现优势与其他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如何?在能量密度方面,钠离子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有重叠区间,整体强于铅酸等电池。目前钠离子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约为 70-200Wh/kg,高于铅酸电池的 30-50Wh/kg。目前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相较于三元锂电的 200-350Wh/kg 有所逊色,但与磷酸铁锂电池的 150-210Wh/kg 有重
7、叠范围。钠离子电池高低温性能更优秀。相比于锂离子电池-20 到 60 的工作温度区间,钠离子电池可以在-40 到 80 的温度区间正常工作,-20 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近90%,高低温性能更优秀。钠离子电池安全性更高。得益于更高的内阻,钠离子电池在短路状况下瞬间发热量少,热失控温度高于锂离子电池,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在针对过充过放、针刺、挤压测试时,钠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表现也让人满意。倍率性能好,在快充方面具备优势。钠离子电池具备更好的倍率性能,能够适应响应型储能和规模供电,这一特性使钠离子电池能够更好地胜任大规模储能方面的应用。5表2丨不同种类电池性能对比(来源:DeepTech)铅酸电池磷酸铁锂电
8、池三元锂电池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30-50Wh/kg120-200Wh/kg200-350Wh/kg70-200Wh/kg循环寿命300-500 次3000 次以上3000 次以上3000 次以上平均电压2V3-4.5V3-4.5V2.8-3.5V安全性高较高较高高环保性差较优较优优高温性能差较差差优低温性能差差较差优下游应用储能、低速车储能、电动车储能、电动车低速车、储能低成本助力大规模使用,完善产业链形成优质发展土壤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潜力体现在哪些方面?低成本优势使钠离子电池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潜力。全球锂资源集中于南美洲和大洋洲,导致中国锂离子电池核心原材料碳酸锂对外依存度极高,近 80%
9、依赖进口。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中国本就匮乏的锂矿资源显得捉襟见肘,碳酸锂价格飞涨。钠元素在地球分布广泛,储量较高,原料获取容易,价格较低且受需求波动影响较小,可以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要。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基础完善,切换技术路线成本低。由于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与锂离子电池极为相似,其制造工艺也与锂离子电池相近,锂电池相关生产企业生产钠离子电池无重置成本。中国完备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提供了优良的土壤。6图3丨2019年5月-2022年5月电池用碳酸锂价格走势(元/吨)(数据来源:Choice)图4丨锂离子电池与钠离子电池产业链条相似(来源:DeepTech)0100,
1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钠离子电池应用领域:交通领域替补锂离子电池,替代铅酸电池钠离子电池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新能源汽车发展受成本限制,钠离子电池有望替补锂离子电池。随着全球减碳进程推进,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是大势所趋。目前新能源汽车普遍使用锂离子电池,受锂矿供应影响,锂离子电池成本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愈发凸显。由于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优势且性能较好,具有替补锂离子电池的潜力。但由于钠离子电池在比容量面略逊于锂离子电池,因此其主要针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使用场景。铅酸电池性能低下且污染严重,钠离子电池有望在低速车等领域替代铅酸电池。由于铅酸
11、电池污染严重,性能不佳,根据工信部 2021 年修订的国家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已被禁止应用于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钠离子电池技术成熟后成本较低,且性能可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是低速车动力电池的理想选择。同理,钠离子电池也具备潜力逐步在其他领域取代铅酸电池。在存量上,铅酸电池占全球可充电电池的 75%;在增量上,中国 2020 年铅酸电池产量 228GWh。钠离子电池技术成熟后可对铅酸电池实现替代,增长前景广阔。7图5丨二次电池市场份额,铅酸电池占比可观(来源:美国能源部ENERGY STORAGE GRAND CHALLENGE)钠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大规模储能在电源侧助力清洁能源开发,在负
12、荷侧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钠离子电池具有构建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可能,有望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愈发强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消费国,2019 年用电量达 7.2 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突破 5000 千瓦时。从电能来源来看,目前中国主要依靠化石能源发电,但随着中国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迅速推进,中国需要更多的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低碳的能源。而这些能源大多存在不确定性和间歇性等特点,受限于电网消纳能力,高比例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不仅会对现有电网稳定性造成冲击,还可能导致弃风率、弃光率升高。由于性能和成本方面较为优秀,钠离子电池可以构建大规
13、模储能系统,在 AGC系统调度下接入清洁能源发电系统,既可以降低弃风率、弃光率,还能平抑能源波动,参与系统调峰调频,增强电网稳定性。在负荷侧,钠离子电池可以平滑负荷曲线,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钠离子电池构建的大规模储能电站可以在负荷低谷时储电,在负荷高峰时供电,平滑负荷曲线,通过储能系统降低电费支出。同时,由于钠离子电池具备宽温区特性,能够适应不同纬度地区气候条件,可以提高储能电站的渗透率。8图6丨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图片来源:中科海钠官网)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使多个国家开始重视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美国:美国能源部(DOE)于 2020 年底发布了一份储能大
14、挑战路线图(ENERGYSTORAGE GRAND CHALLENGE)报告,进一步提升了储能技术的战略地位。通过“三大课题”和“五大路径”推进美国在储能领域的发展。报告中肯定了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并表明有多家隶属于 DOE 的研究机构正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的开发工作。欧洲:欧洲汽车和工业电池制造协会(EUROBAT)也在 2021 年发布了2030 电池创新线路图报告,将钠离子电池列入了“电池2030”未来重点发展的电池体系。路线图认为:铅系、锂系、镍系和钠系电池,不同种类的电池都有适合于特定应用的优点,没有一种电池或技术能满足全部应用要求,应当将聚焦于各种关键应用,结合各种电池的特
15、殊优点和关键应用的需求,对电池关键性能进行改进。多种电池技术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欧盟的脱碳目标。中国:中国于 2022 年 4 月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科技部在“十四五”期间实施的“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中,也将钠离子电池技术列为子任务,目标是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低成本化,提升综合性能。钠离子电池战略地位凸显,多方势力先后布局9全球只有少数公司致力于钠电池的开发和产业化布局,如 Faradion(英国)、Tiamat(欧洲)、Altris AB
16、(欧洲)、宁德时代、中科海钠、众钠能源科技、钠创新能源、星空钠电、立方新能源等(中国)、Indi Energy(印度)、NatronEnergy、Aquion Energy(美国)以及日本松下、三菱等。其中欧洲因其锂、钴等重要锂电上游资源缺乏,相对重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全球部分钠离子电池企业图7丨全球部分钠离子电池企业(来源:DeepTech)钠离子电池首先要解决: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钠离子电池技术目前面临哪些挑战?能量密度是首要指标,提升依靠正极材料技术发展。相较于锂离子,钠离子质量和半径更大,离子扩散速率较低,反映在电池性能上为理论容量和反应动力学特征较为逊色,这些问题需要正极材料的突破
17、来改善。得益于锂离子电池成熟的技术与生产工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发展较为迅速。钠离子电池在安全性方面具备先天优势,进一步强化需要在电解质和负极材料入手。由于钠离子电池内阻较大,短路时瞬时放热量较锂离子电池少,温升较低,在安全性方面具备先天优势。但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易燃、负极处钠枝晶生长易导致短路等问题依旧存在,因此安全性的提高需要在负极材料、电解质环节入手。成本是钠离子电池的突出优势,但需要大规模商业化后才得以体现。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成熟,设备折旧等费用均已摊薄,行业平均成本约为 0.5元/Wh。目前钠离子电池由于产业尚不成熟,成本优势尚未完全体现。钠离子电池成本为推广期 0.5-0.7元/
18、Wh;发展期 0.3-0.5元/Wh;爆发期 0.3元/Wh。待钠离子电池产能达到GWh 水平时,各项费用摊薄,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将显现出来。为了高安全性和低成本,市场可能接受较低的能量密度。回顾电池发展历程,对能量密度的追求一直都是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此驱动下,使用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装机量自 2017 年开始超越使用磷酸铁锂的锂离子电池。但磷酸铁锂凭借着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安全性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在 2021 年装机量实现了对三元正极材料的反超。依此逻辑,钠离子电池前景依然可期。10正极材料决定能量密度,三大方向脱颖而出为突破技术瓶颈,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哪些发展路线?层状金属
19、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和普鲁士蓝类化合物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三种主要发展方向。正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目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普鲁士蓝类化合物三种。三种材料处于持续研发及产业化过程中,在比容量、循环等电化学性能上各有所长。(1)层状金属氧化物:具备高比容量优势,但循环性能有待提高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通式为 NaxTMO2(TM 指过渡金属,以资源较为丰富的锰和铁最为普遍),该类正极材料由 Delmas 等人于1980年率先提出。按照钠离子配位环境不同可分为 P 型和 O 型;按照氧层的堆叠顺序不同进
20、一步分为 P2、P3、O3 等类型,其中以 O3 型和 P2 型为主。常见的钠离子电池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如 P2-NaxMnO2以较高的可逆容量(200mAh/g)和较低的成本见长,但由于 Jahn-Teller 效应,结构稳定性差,导致循环性能不佳;-NaFeO2容量较低且同样存在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其他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如NaxNiO2、NaxVO2同样受到人们关注,表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11图8丨层状氧化物结构示意图;(a)P2 型、(b)03 型、(c)P3 型(来源:CNKI)正极材料决定能量密度,三大方向脱颖而出发展趋势:改性可明显提升性能,阳离子取代最为常用。层状金属氧化
21、物钠离子电池比容量较高,但由于钠离子在脱嵌过程中,层状金属氧化物易发生结构变化或相转变,导致电池循环性能衰减。为此人们开发了多种改性手段。阳离子取代是最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掺杂 Mn、Fe、Ni 等电化学活性元素,依靠不同阳离子氧化还原电对的特性互补,提升材料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循环性能,诞生了二元及多元金属基材料。在此基础上引入少量电化学惰性元素如 Li、Zn、Cu 等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结构稳定性。(2)聚阴离子化合物正极材料:氧化还原电位高且稳定性好,但比容量较低聚阴离子化合物的组成可用通式 NaxMy(SOm)n-z(M为过渡金属离子;X为P、S、V等元素),是由钠、过渡金属以及阴离子构成,其
22、中过渡金属主要有铁、钒、钴等。由于聚阴离子对材料的氧化还原电对具有可调的诱导效应,易于成为高电位正极材料。另外由于聚阴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结构单元通过强共价键形成三维网格结构,稳定性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良好。但这种结构也带来了比容量和导电性较差的问题。发展趋势:针对聚阴离子化合物正极材料比容量和导电性较差的问题,目前改性手段主要为碳材料包覆、氟化、掺杂、不同阴离子基团混搭等。12图9丨常见聚阴离子型化合物正极材料NaFePO4 的两种结构(a)olivine 相;(b)maricite 相(来源:CNKI)正极材料决定能量密度,三大方向脱颖而出(3)普鲁士蓝类化合物正极材料:比容量较高,循环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年储能行业 2024 年储能 行业 DeepTech 2022 年中 钠离子 电池 技术 应用 发展 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