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储能行业】山东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pdf
《【2024年储能行业】山东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储能行业】山东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山 东 省 能 源 局鲁能源规划202329 号山东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和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 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各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有关能源企业: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局研究制定了 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和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2(此页无正文)山东省能源局2023 年 3 月 7 日 3 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
2、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根据 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 号)和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精神,结合我省能源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牵引,以能源转型发展九大工程为抓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
3、加快构建“六大”能源体系,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促进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到 2025 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重要突破,能源结构显著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 9000 万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13%左右;煤电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煤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分别降至 55%、60%左右。4 二、主要任务(一)加快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充分发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引领性作用,坚持供消两端集中发力,大幅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提升绿色电力消纳水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1.
4、1.加快推动大型海陆风光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大型海陆风光基地建设。抢抓国家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建设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我省资源优势,坚持海陆并进,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基地化、规模化发展。打造山东半岛海上风电基地。聚焦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加快推动省管海域风电场址开发,适时启动国管海域试点示范项目建设,逐步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加快建设“环渤海”和“沿黄海”海上光伏基地。以滨州、东营、潍坊、烟台等市近海海域为重点,推动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在具备条件的海域开展漂浮式海上光伏示范,探索“风光同场”海上清洁能源开发模式。打造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充分利用滨州、东营、潍坊等市盐碱滩涂
5、地资源,推动风电、光伏、储能等一体化设计、建设与运营,构筑“黄河下游绿色能源带”,助力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充分利用枣庄、济宁、泰安、菏泽等市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统筹光伏开发与采煤塌陷地治理,加快资源型地区能源转型发展。到 2025 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 2500 万千瓦、5700万千瓦以上。5 2.2.积极安全有序推动核能开发利用积极安全有序推动核能开发利用。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海阳、荣成、招远等核电厂址开发建设,建成荣成高温气冷堆、“国和”一号示范等工程,加快海阳核电二期等工程建设,深化石岛湾扩建一期、招远核电一期等项目
6、前期工作,积极做好新厂址前期工作,持续做好后续储备厂址保护和研究论证,推动三代及以上自主先进核电堆型规模化发展,打造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加快推进核能供热、海水淡化等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实现由核电向“核电+”多元利用转变。到 2025年,全省在建在运核电装机达到 1300 万千瓦左右。3.3.推动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有序发展推动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有序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多元化发展。有序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和生物质非电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地热资源勘探评价力度,依法合规推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海洋能利用研究与示范,探索打造海上风光能
7、源、氢能、海洋牧场等多种能源、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到 202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稳定在 400 万千瓦左右。4.4.增强电网支撑承载能力增强电网支撑承载能力。围绕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同步推动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烟威清洁电源基地 100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渔盐站等 500 千伏电网工程规划建设,完善区域主网架、增强区域间电网互济。推动改造传统老旧配电网,加强主动配电网、新能源微电网建设,提升配电网对常规新能源电站、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的就近消纳能力。加快电网数字化改造、6 智能化升级,推动构建具备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到 2025 年,力争新增特高压交流变电容量 300
8、万千伏安以上,新增 500 千伏及以下电网变电容量 1 亿千伏安左右。5.5.提升绿色电力消纳能力提升绿色电力消纳能力。实施新型储能“百万千瓦”行动计划,加快储能示范项目建设,探索电化学、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加快独立共享、新能源配建、火电联合调频等多场景应用,促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坚持储能优先,结合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和陆上清洁能源开发,着力打造“储能+海上新能源”示范带以及鲁北、鲁中和鲁西南新型储能示范区。梯次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加快潍坊、泰安二期等项目建设,开工枣庄庄里项目,深化莱芜船厂、五莲街头等前期工作。实施新一轮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普查,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及时纳入国家选点规
9、划,适时启动开发建设。探索开展风光发电制取绿氢试点。到 2025 年,新型储能设施规模达到 500 万千瓦左右,抽水蓄能电站在运在建装机达到 800 万千瓦。专栏 1 新能源供给消纳重点项目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渤中 B2、G 和半岛南 U1、U2 等省管海域项目建设,加快渤中 E 和半岛北 M、N 等国管海域项目前期工作。海上光伏基地:加快烟台招远 HG30、威海文登 HG32、潍坊昌邑 HG16 等首批桩基固定式项目和半岛南 3 号等漂浮式光伏示范项目建设。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华能滨州沾化、华润东营财金、辉阳东营利津、海化潍坊滨海、华能潍坊寿光等项目。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
10、地:济宁时代永福、华能嘉祥、华电肥城、菏 7 泽中鲁等项目。胶东半岛核电基地: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国和一号示范、海阳核电二期、荣成石岛湾扩建一期、招远核电一期、海阳核电三期等项目。电网项目:陇东至山东直流输电通道,曹州扩建、烟威配套送出等 1000 千伏输变电工程,麟祥(济宁西)、岛城(黄埠岭)、先行、开阳(临西)、弥河(清河)、高地、渤海等 500 千伏输变电工程,汶上、岱宗、临淄、泰山等 500 千伏主变扩建工程,华电章丘燃机送出、国家能源博兴送出等电厂送出工程。新型储能:三峡庆云二期、国华齐河、华润东营财金等示范项目,京能荣成成山 200MW/400MWh 共享储能、华电潍坊制氢加氢一体
11、站试点、肥城压缩空气储能300MW/1800MWh 调峰电站等项目。抽水蓄能:建成文登项目,推动潍坊、泰安二期等项目建设,开工枣庄庄里项目,加快莱芜船厂、五莲街头、蒙阴华皮岭等项目前期工作。(二)加快建设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体系。发挥传统能源兜底保障作用,促进煤炭、油气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煤电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发展。6.6.推动煤炭清洁开发利用推动煤炭清洁开发利用。加大煤矿“上大压小、增优汰劣”力度,不断优化煤炭产能结构,提升开采效率。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综合利用。加大煤炭洗选和提质加工,实施煤炭分质分级利用
12、。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和既有装备设施节能改造,打造煤矿智能化建设示范标杆,提高煤炭开发技术与装备水平。到2025 年,智能化煤矿开采产量达到 90%左右。7.7.加快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加快煤电行业转型升级。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保供需要,加强煤电机组与新能源发电、天然气发电及储能整体协同,推动煤电机组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变。在 8 做好“十三五”结转大型煤电项目建设基础上,新规划建设一批大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原则上不再新建自备燃煤机组。加快推进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先立后破”原则,在确保电力、热力接续供应前提下,有序推动现有 30 万千瓦以下低效煤电机组分批分期退出。结
13、合不同机组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分企施策,加快实施在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持续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提升煤电调节调峰能力。“十四五”期间,建成大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 1000 万千瓦以上,三类改造各完成 1000 万千瓦左右。8.8.推动油气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推动油气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优化油气生产工艺,提升油气勘探开发设备能效,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提高油气田清洁高效开采能力。鼓励和支持油气共生、伴生资源开发利用。鼓励油田企业利用自有建设用地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推广示范,扩大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应用,探索利用油气开采形成
14、地下空间封存二氧化碳。在保障气源供应的前提下,有序扩大天然气在工业、发电、交通等领域利用,因地制宜推进重型燃机示范、分布式燃机和风光燃储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到 2025 年,天然气综合保供能力达到 400亿立方米以上,燃气机组在建在运装机达到 800 万千瓦左右。专栏 2 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重点项目煤炭绿色开发:东滩、鲍店等 6 处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在滕州市级翔(集团)级索煤矿、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太平煤矿、山东义能煤矿有限公司、济宁矿 9 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居煤矿、山东省邱集煤矿有限公司等煤矿推广应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煤电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国家能源博兴、华电龙口、中兴
15、蓬莱、大唐郓城、国家能源胜利二期等煤电项目建设。开工华能德州、国家能源蓬莱二期、济南能源、泰安新泰等大型超超临界煤电项目,推进完成华电邹县#5、兖煤菏泽#1 等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华能莱芜#5、国能泰安#2 等机组灵活性改造,大唐临清#1#2 机组、国能菏泽#3#4 机组供热改造。天然气高效利用:华电青岛、华电章丘、华能烟台、华能泰安、大唐青岛等重型燃机项目,枣庄丰源、华电东营、青岛高新区、烟台万华工业园、济南华山、临沂西城、淄博临淄热电厂等分布式燃机项目,滨州中电鲁北等“风光燃储一体化”项目。(三)加快建设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统筹省内省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动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不断
16、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和保障水平,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民生需求。9.9.稳定煤电油气生产稳定煤电油气生产。优化省内煤炭开发布局,实施“退出东部、收缩中部、稳定西部、储备北部”煤炭开发战略;以赋存条件好、安全有保障、智能化水平高“三类煤矿”为重点,积极释放煤矿先进产能,加快推进万福、永胜矿井建成投产,稳定省内煤炭供应。统筹推进省内大型清洁高效煤电、燃气发电等支撑性电源规划建设,夯实电力供应保障基础;强化机组运行管理,严控机组非计划停运和降出力。坚持海陆统筹、常非并举,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努力实现油气增储上产。稳定常规资源储备,提高胜利油田老区采收率;建设页岩油开发国家级示范区,促进非常规资
17、源勘探开发;加快推动渤海油气资源在山东登陆。以青岛港、烟台港为重点,加快建设青岛董家口三期、烟台西港 10 区、中石化龙口、龙口南山等沿海 LNG 接收站,打造千万吨级沿海 LNG 接卸基地。到 2025 年,煤炭、原油、天然气产量稳定在8500 万吨、2100 万吨、5 亿立方米左右。10.10.增强煤电油气供应能力增强煤电油气供应能力。以推进“公转铁”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铁路+”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提高煤炭铁路运量占比,提升“外煤入鲁”通道能力。协同推进省内特高压和输、配电网建设,持续构建坚强高效网架结构,提升输电网络互济能力;加快推动“绿电入鲁”通道建设,在现有“五交三直”外电入鲁输电通
18、道基础上,加快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建设,不断提高输电通道中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适时启动新直流输电通道研究论证工作。推动山东天然气环网东、北干线等骨干管网建设,推动管网互联互通,积极构建“一网双环”供气格局。围绕沿海港口码头、炼化产业布局,加强原油码头疏港管道、大型库区专用管道、向海向陆成品油管道建设,打造“港炼直通”原油输送网络和“海陆通达”成品油输送管网。到 2025 年,煤炭调入能力保持在 2.7 亿吨左右;年接纳省外电量达到 1500 亿千瓦时左右;天然气管道达到 9000 公里,原油、成品油管道里程分别达到 6600公里、3500 公里。11.11.加快推动煤油气储备能力建设加
19、快推动煤油气储备能力建设。按照“不混淆、不增地、不增线、不增人、不亏损”原则,重点依托省内骨干能源企业,加快推动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建设煤炭储备设施,增强社会储备能力。依托沿海 LNG 接收站建设大 11 型 LNG 储备基地,在内陆消费负荷集中区集约规模化建设 LNG 储备基地,推进枯竭油气藏和盐穴等地下储气库建设,加快构建以沿海 LNG 和地下储气库储备为主、内陆集中储备为辅、其他储备方式为补充的天然气储备格局。推动原油加工、进出口企业开展原油社会责任储备,加快建立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和生产经营库存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原油储备体系。到 2025 年,政府可调度
20、煤炭储备能力达到 2000 万吨,社会储备能力达到3600 万吨;政府天然气储备能力达到 5 天日均消费量。12.12.强化能源需求管理强化能源需求管理。强化电力负荷管理,以电力市场化改革为契机,引导和激励电力用户深度挖掘调峰资源,参与系统调峰,提高需求响应能力。提升天然气应急调峰能力,动态调整天然气可中断用户清单。科学制定电力、天然气等保供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专栏 3 能源产供储销项目煤炭项目:万福煤矿及选煤厂、永胜煤矿项目,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济三泗河口港储配煤基地、山能(唐口)储煤、枣矿综合物流园二期等煤炭储备项目。LNG接收站:青岛董家口、烟台西港区、中石
21、化龙口、龙口南山等LNG接收站。油气储备:龙口南山LNG接收站储气工程、菏泽白庙浅层地下储气库、中城乡烟台港西港区液化天然气(LNG)、菏泽盐穴储气库、泰安盐穴储气库项目,董家口港区原油商业储备库、日照港油品码头油库四期。油气管网:烟台港至裕龙岛石化输油管道、烟台港原油管道复线、青岛港黄岛港区-潍坊滨海输油管道、山东管网东干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山东管网北干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中俄东线济宁支线、章丘至青州天然气管道等项目。12(四)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创新支撑体系。深入实施能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13.13.强化能源科技创新。强化能源科技创新。围绕推进能源绿色低
22、碳转型发展,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前沿科技项目,重点推动化石能源绿色开发和清洁利用、新型电力系统、氢能、新型储能、大容量风电、先进核电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加快国家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实验)中心、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培育创新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搭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实现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融合、开放共享。加快能源数字转型,强化“云大物移智链”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能源系统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14.14.强化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能源体制机制创新。深化
23、电力市场建设,培育多元竞争的市场主体,健全适应市场化环境的电力规划体系,提升电力市场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性。深化油气市场化改革,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市场主体整合,增强油气供应保障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简化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优化能源营商环境。加强能源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制订支撑引领能源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标准和技术规范。15.15.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以海上风电基地开发为契机,13 引进落地一批“龙头型”企业、“补链式”项目,重点建设烟台、威海、东营等地高端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提升风电装备配套水平。依托胶东半岛核电基地建设,聚
24、焦国和一号、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等三代及以上核电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加快推进济南、烟台、威海等地核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推动核电领域中央企业在山东建设区域总部,打造“国和”品牌等先进核能基地。支持高效光伏发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推动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6.16.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快氢能创新应用,依托鲁北、胶东半岛清洁能源基地和港口、高速沿线等分布式风光资源,加快推动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协同推动“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构建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创新应用生态
25、。加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推广示范。推动胜利油田百万吨级 CCUS 示范项目及莱 113 块先导试验区建设,加快形成完整的技术和产业链条。专栏 4 绿色低碳创新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技术攻关:聚焦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新一代先进核能及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关键技术研发与试点示范。围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着力推动新型高效储能、大规模储能电站集成等关键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围绕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加快煤炭智能绿色开采、灵活高效燃煤发电、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等先进技术研发攻关。能源装备产业项目:推动核电数字化仪控设备和核探测器等电气装备、安全壳 14 循环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年储能行业 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4 年储能 行业 山东省 能源 关于 印发 绿色 低碳高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69303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