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储能行业】山西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pdf
《【2024年储能行业】山西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储能行业】山西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pdf(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 0 2 21 0 5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 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 0 2 2年1 2月2 9日 (此件公开发布)1山西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依据国务院“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 0 3 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十四五”时期山西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战略性、
2、基础性、纲领性文件,基期为2 0 2 0年,规划期为2 0 2 1-2 0 2 5年,展望至2 0 3 5年。一、现状和形势(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效“十三五”时期,山西省把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用途管制制度建设,持续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着力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和法治体系,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全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提供了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自然资源保护成效显著。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耕地保护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层层落实耕地
3、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责任制。截至2 0 2 0年底,全省耕地保护面积为5 7 9 2.5 1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 8 9 0万亩。“大棚房”、违建别2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整治成效明显。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共完成4 6个自然保护区和1 9个泉域重点保护区内的3 1 2宗矿业权退出处置工作,退出面积约1 1 3 8平方公里。已建成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地2 7 2个,其中自然保护区4 6处、风景名胜区4 9处、森林公园8 3处、湿地公园6 3处、地质公园1 9处、沙漠公园1 2处。全省8 8%的野生动物种群和高等植物群落得到了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网络初步形成
4、,全省现有野生植物2 7 4 3种、野生动物5 4 1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 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8 5种。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 曤以下,林草有害生物成灾率每年控制在2 曤以下。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初步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措施,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供地结构不断优化,建设用地产出效益和节地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全省清理“批而未用”土地2 5.1 4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 4.4 7万亩。万元G D P用水量4 1.2 0立方米,单位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5、和水平显著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达标率由7 5%提高到8 5%。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煤层气体制改革领跑全国,非常规天然气持续增储上产,已探明储量达1.0 6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9 0%,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6 8%。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深入实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3护和修复工程,强力推进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持续开展国家和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开展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重点城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和三个批次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修
6、复治理面积6 7 3 9公顷。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不断增强,恢复治理面积1 0 4 0平方公里,矿区土地复垦率达到5 0%以上。水沙治理成效显著,水土流失治理度达6 2%,累计治理面积7.0 9万平方公里。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截至2 0 2 0年底,全省5 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优良水质(达到或优于栿类)断面占比上升至7 0.7%。累计完成造林2 3 0 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 3.5 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国土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构建省、市、县、乡四级和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类的山西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 山
7、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 0 2 1-2 0 3 5年),整体谋划新时代山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统筹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优化调整主体功能区布局,初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和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形成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自然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强化用地保障,“十三五”4共批准建设用地5 9.8万亩,有效保障了全省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用地需求。强化矿产资源保障,主动服务2 6座先进产能煤矿完善手续,释放先进产能1 1 9 0 0万吨/年。战略性矿产和新能源勘查成果显著,新增探明储量
8、煤层气4 8 4 8.1 2亿立方米、煤炭1 0 5.6 2亿吨、铝土矿3.5 8亿吨、铁矿4.1 1亿吨、石墨(矿物量)3 0 0 0万吨、铜(金属量)9.4 2万吨、金(金属量)5 0.5吨。氦气资源调查取得重要发现,大同盆地重点地区深部高温地热资源详查项目顺利开展。以山西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S X C O R S)为基础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更加完善,全面完成第三次覆盖全省1 暶1 0 0 0 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不断加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更新频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加丰富。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第三次国土调查全面完成,自然资源“一张图”基本建成。持续引深“放管服效”改革,在
9、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市县9 5个自然资源行政审批事项“三级联办”。深化“多规合一”和“多测合一”改革,协同审批效率显著提升,审批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标准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全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上线运行,推进“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土地市场网上交易平台,实现了一、二级土地市场联动网上交易。初步建成了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过“十三五”时期奋斗,全省自然资源事业全方位迈上新台阶,为“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打下了良好基5础。但也要认识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差距,城乡空间品质有待提升,城乡
10、融合发展的自然资源要素供给仍需强化;全省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资源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保护和开发利用矛盾依然存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较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二)“十四五”时期形势“十四五”时期,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区,肩负能源保障和改革试点双重使命。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以及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为山西省“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赋予了全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支撑的压力更加凸显。“十四五
11、”期间,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守好资源安全底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自然资源提供稳定基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发展要求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遵循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规律。“十四五”时期,是山西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自然资源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更加凸显。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新发展理念是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山西省生态本底脆弱、历史欠账过多、自然灾害风险较大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状况不容乐观。未来56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任务依然艰巨,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
12、地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保护资源、建立生态安全屏障与保障发展之间的矛盾仍需进一步统筹和协调。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任务更加繁重。“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整体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窗口期,为全省发展提供国土空间保障的任务更加繁重,必须主动对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布局,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健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责任更加重大。高质量发展对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管理方
13、式必须由资源要素型管理转向资源功能型管理。立足“两统一”核心职责,围绕履行所有者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这条主线,深化自然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促进治理理念、机制、方法等变革,全面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形成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的责任更加重大。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7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
14、新发展格局,围绕“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布局和“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建设目标,统筹保护与发展,统筹保障能源资源和自然生态安全,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重大战略实施和项目建设支撑能力,夯实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的工作基础和制度体系,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自然资源保障。(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底线。贯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严格落实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面保护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安全。坚持保护和
15、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坚持资源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保障自然生态和能源资源安全,统筹保护和发展,增强生态系统保护整体性,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坚持节约集约。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建立健全促进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用好新增建设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产业空间复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全面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8率,增强对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保障能力。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厚植生态产品价值。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特殊管控,引导开展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绿色开发,增强生态
16、系统固碳功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全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坚持以系统论统筹推进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统筹保护与发展,在多目标平衡中抓关键、守底线,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为实现山西省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协同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坚持改革创新。将改革创新作为破解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根本途径,深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协同创新,完善自然资源法规政策体系与监管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管理智能化转型,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治理方式根本转变;巩固自然资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科学简明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三)主要目标1.2
17、0 2 5年主要目标国土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空间特色优质、美丽祥和,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林茂草丰,城镇空间集约高效、宜居宜业,支撑重大战略实施和项目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9生态系统功能更加稳定。森林、草原、河湖、湿地、泉域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初步建成。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显著增强,宜林荒山荒坡基本实现绿化。自然资源保护更加高效。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国家下达目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3.4万平方公里。资源要素保障更加强力。土地、矿产、水、林
18、、草等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资源集约化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更加规范;国有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完善;矿产资源节约集约技术、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和水资源产权制度更加完善;地质灾害重要隐患点得到有效治理;自然资源地理信息数据高度融合,地理信息服务能力有效提升。2.2 0 3 5年远景目标“一群两区三圈”发展格局基本建成,形成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资源利用方式、生态功能和管理服务水平。基本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生态
19、系统碳汇潜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新的突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01专栏1“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指标类 型指 标2 0 2 0年2 0 2 5年属 性资源保护类耕地保有量(万亩)5 7 9 2.5 1曒5 6 4 9约束性永久基本农田(万亩)4 8 9 0曒4 7 4 9约束性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万亩)1 6 6 2.0 02 4 8 4.0 0约束性森林覆盖率(%)2 3.5 72 6.0 0约束性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1.5 91.6 9约束性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 3
20、.0 07 3.5 0预期性水土保持率(%)6 2.0 06 6.1 8约束性湿地保护率(%)4 7.5 55 5.0 0预期性资源利用类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按国家核定目标执行约束性万元G D P用水量下降率(%)较2 0 1 5年累计下降2 4.1 0%较2 0 2 0年累计下降1 2.0 0%预期性万元G D 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2 0.0 01 5.0 0预期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亿元)3 6 4 8.5 44 3 7 8.2 5预期性非常规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亿立方米)1 0 6 3 2.0 05 0 0 0.0 0预期性三、强化规划引领管控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落实国
21、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统筹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强化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构建有力支撑新发展格局和主体功能明显、可持续、富有竞争力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一)优化国土空间总体布局11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推动形成分类(区)保护和集聚开发相适应的“一群两区三圈”和“两山七河一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严守安全永续的生态空间,营造特色富美的农业空间,建设集聚高效的城镇空间,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调整优化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城市化发展区布局。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晋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22、吕梁山、太行山等区域。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汾河河谷盆地、漳河河谷盆地、沁河河谷盆地、桑干河河谷盆地和滹沱河河谷盆地。城市化发展区主要分布在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发展条件相对较好、潜力较强的县(市)及乡镇。对县域内的乡级单元细化主体功能治理分区,对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制定差异化政策。对自然保护地、战略性矿产保障区和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等重点区域实施特殊管理。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的绩效考核制度。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区域发展布局。将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进入国家规划作为山西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在全国版图彰显地位的重大机遇。重点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加快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
23、。高质量建设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强化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南引擎。在晋北、晋南、晋东南建设高质量城镇圈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全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构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发展新格局。统筹生态、农业、城镇三21大空间,构建“一核双轴多组团”的开发格局和维育“两屏四廊多区块”的保护格局,支撑经济区高质量转型发展。以太原为核心,引领带动忻州与太原、雄安新区相向发展;以雄忻高铁、1 0 8国道沿线为双主轴,构筑融入京津冀(雄安新区)的大通道;打造形成繁峙代县五台、忻府定襄原平、尖草坪阳曲古交、杏花岭迎泽万柏林4个城镇组团。重点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构筑恒山云中山、五台山系舟山为主体
24、的两大生态屏障带。构建以滹沱河、牧马河、清水河和汾河为主体的4条生态廊道,形成联通山水、功能复合的绿色生态廊道网络。维育经济区内各类自然保护地,涵盖五台山草甸自然保护区等5个自然保护区、雁门关省级草原自然公园等2 2个自然公园。打造“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筑牢以吕梁山、太行山为主体的两大生态屏障,强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功能,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打造沿黄生态文化带和沿汾生态经济带,构建和巩固环京津冀和黄河中游生态屏障。统筹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打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生态治理带,重点开展水土
25、流失生态治理,保障全省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打造“三大战略五大平台”现代农业空间布局。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大省级战略建设。高水平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深化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建设,加快推进运城(临31汾)果业出口平台、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晋北肉类出口平台、山西(长治)中药材商贸平台、山西(吕梁)干果商贸平台等“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五大平台建设。以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和沁河河谷盆地为核心,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打造优质玉米、水果、蔬菜等供应基地。推动吕梁山、太行山形成特色杂粮、中药材、特色林果、畜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生产带。引领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二)健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年储能行业 2024 年储能 行业 山西省 十四 自然资源保护 利用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