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认证基础.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管理体系认证基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体系认证基础.pdf(4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讲:管理学基础和管理体系概论第一部部分:管理学基础;第二部部分:管理体系概论;第二讲: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管理基础;第三讲: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第四讲:审核过程科目三: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考试题型考试内容与考试用书考试科目管理体系 认证基础知识构成1.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知识2.审核通用知识的应用1.3标准高级结构1.4特定管理体系特征及原理1.6认证机构能力及认证过程1.7专项认证技术ISO19011第6章:审核过程ISO17021第9章:过程要求3.1战略的管理工具3.管理的工具3.2过程分析工具3.3风险控制工具3.4过程控制工具3.5检验控制工具ISO17021第4-8章CNAS-TRC12
2、-业务范围指南CNAS-CC105审核时间1.2管理理论的概论1.1管理学基础1.5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基础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考纲框架考试内容与考试用书3.1.3 管理体系标准的高层结构(第三章:高层结构)a)管理体系标准高层结构的作用、核心内容;b)管理体系标准高层结构核心条款的内涵。3.1.4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管理基础(第五章:认证机构的基础、17021标准:1-8章)a)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概念、基本要求;b)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主要特征;c)认证机构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及主要内容;d)管理体系认可及国际互认的内涵。考试内容与考试用书3.1.5 管理体系认证能力及认证过程(第六章:认证能力)a)管理体
3、系认证业务范围;b)通用管理体系审核员能力要求;c)特定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能力要求;d)认证人员能力评价方法;e)管理体系认证过程。3.1.6 管理体系专项认证技术(第7章:专项技术)a)审核方案的功能、基本要求和管理方法;b)认证范围、审核范围的确定方法及其相互关系;c)审核时间的确定方法;d)多场所审核与认证方法;e)管理体系认证结合审核的应用方法;f)基于过程方法的管理体系审核方法。考试内容与考试用书3.2 管理体系审核通用知识和技术在审核中的应用 3.2.1 审核特征及审核原则在各类认证活动中的应用(19011标准:第4章、17021标准:1-8章)3.2.2 审核方案在各类认证活动中
4、的应用;(19011标准:第5章)3.2.3 审核的阶段划分及典型的审核与认证流程(17021标准:第9章:过程要求、19011标准:第六章)审核启动阶段包括 的活动,审核准备阶段包括的活动,审核活动实施阶段包括的活动,审核报告的编制和分发,审核的后续活动;3.2.4 审核关键技术的核心内容及审核方法的掌握,审核技术在各类 认证活动中的应用。(审核概论:第四章:审核关键技术)考试内容与考试用书3.3 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知识及其在审核中的应用 3.3.1 战略分析方法与工具,如:宏观环境分析模型、态势分析法、波士顿矩阵、平衡计分卡、标杆管理;(第四章:战略分析工具)3.3.2 过程策划方法与工具
5、,如:过程方法、流程分类框架设计、乌 龟图和流程图、服务蓝图、业务流程重组;(第五章:过程策划方法的工具)3.3.3 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如:风险管理概述、失效模式与影响分-3-析、风险矩阵、故障树、人因可靠性分析;(第六章:风险评估方法工具)3.3.4 过程控制方法与工具,如:统计过程控制、过程能力分析、控 制图、测量系统分析;(第八章:过程控制方法的工具)3.3.5 检验及准入方法与工具,如:计数型抽样检验、计量型抽样检 验、散料抽样检验、生产批件程序。(第九章:检验及准入方法工具)考试内容与考试用书管理体系认证基础 第一章 管理学基础 第二章 管理体系概论 第三章 管理体系标准高级结构
6、第四章 管理体系特征及原理 第五章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管理基础 第六章 管理体系认证能力及认证过程 第7章 管理体系专项认证技术第一讲:管理学基础和管理体系概论第一章:管理学基础学习要点: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性质和层级;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和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管理学的原理:系统、人本、责任、能级、效益、信息、适度七项基本原理。课程大纲第一节管理的内涵第二节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进第三节管理学原理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性质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当代管理理论新发展 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层次 系统原理 人本原理;责任
7、原理;能级原理;效益原理;信息原理 适度原理引言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和探索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系统地分析和论述管理活动的科学。在社会的各类组织中,管理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从普遍存在的管理活动中概括出来的管理的一般规律,包括一般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就构成了管理学。管理学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有关组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管理学适用于社会活动中各类不同的组织。正因为如此,管理学也就构成了我们各类管理体系的基础,虽然管理体系有众多的领域,但是不管哪个领域的管理体系,都离不开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因此,管理学基础是我们学习各类管理体系的必备知识。本章将从管理的内涵入手,研究管
8、理的定义、性质、职能和层级,介绍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进,进而引导读者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并了解管理的内涵、管理理论和管理 的基本原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实践活动。在人类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大至国际 组织、国家、政党、政府、军队,小至社会各级各类组织、家庭、个人等,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无时不在,管理无处不在,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一定有管理,也就是说管理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本节主要学习管理的定义、性质、职能和层级等。关于管理的定义,自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和法国的“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开创管理理论以来,学术
9、界至今未统一。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 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美国学者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美国学者小詹姆斯.H.唐纳利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 动,以便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美国学者弗里蒙特。E.卡斯特等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美国学者丹尼尔.雷恩认为:“给管理下一个广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定义,可把它看成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
10、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ISO9000标准对管理的定义指挥和控制组织(3.2.1)的协调的活动。注1:管理可包括制定方针(3.5.8)和目标(3.7.1),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3.4.1)。注2:术语“management”有时指人,即有权力和责任管理和控制组织(3.2.1)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当“management”被用于这个含意时,总应该使用某些形式的限定,以避免与上述将“management”定义为一组活动相混淆。例如:不赞成使用“management shall”,而应使用“top management(3.1.1)shall”。另外,当需要表达有关人的概念
11、时,如:管理人员或经理,应该采用不同的术语。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我国学者张尚仁主编的管理管理学与管理哲学认为:“管理就是指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的控制人和组织的行为,使之趋向预定目标的技术、科学和活动。”我国学者朱春江等主编的管理学基础対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 下,通过计划、决策、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等活动,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地达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我国学者李海峰、张莹主编的管理学原理与实务认为:“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 定的环境下,为了有效地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 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简单地讲,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
12、制这一系列活动 的过程。”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管理的定义结论:管理是指在特定的时空中,通过策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来协调一切可运用的资源,实现个人或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配置资源:管理的条件;实现目标:管理的本质;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动态性和创新性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所涉及的管理功能。不同的管理学家对管理职能有不同的划 分,但基本上都包括策划、组织、领导、控制四项基本职能。策划职能:是对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谋划,包括研究活动条件、决策、编制计划;组织职能是规定组织成员在工作中
13、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包括设计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组织运行、组织监督;组织职能:规定组织中的成员在工作中合理的分工协调关系,包括设计组织的结构、人员的配置、组织的运行和运行有效性的监督;领导职能:是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控制职能:指定控制程序及规范,定期对组织达成目标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测量,及时的纠偏,以便确保组织目标的达成。管理的基本4项职能管理层级定义:管理层级是指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就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到最基层作业人员之间所设置的管理职位层级数。管理层级含义 管理的跨度:管理者为有效地管理,必须要考虑其直管的下一
14、层的人数,即管理宽度问题。当直属 管理的下一层人数超过某个限度时,就必须增加一个管理层级,从而减轻上层管理人员的负担。管理层级的弊病:1.层级多意味 着费用也多;2.随着管理层级的增加,沟通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将加大;3.众多的部门和层级也使得计划和控制活动更为复杂。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管理层级结构与关系 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层级和管理宽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比例的关系。管理宽度 越大,管理层级就越少;反之,管理宽度越小,管理层级就越多。按照管理宽度和管理层级来确定管理结构:扁平式结构和金字塔式结构 扁平式结构与金字塔式结构各有优势:扁平效率高;金字塔管理缜密;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管理层的职责 大部分组
15、织的管理层级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也称最高经营管理层或战略决策层,其主要职能是从组织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 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方针、政策。中层也称为经营管理层或战术计划层,其主要职能是为达到组织总的目标,为各职能 部门制定具体的分目标,拟订和选择计划的实施方案、步骤和程序,按部门分配资源,协调 下级的活动,评价活动成果和制定纠正偏离目标的措施等。下层也称为执行管理层或操作层,其主要职能是按照规定的计划和程序,协调基层组 织的各项工作和实施计划。高层:决策层中间层:战术计划层下层:执行层、操作层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管理层的设计组织管理层级的设计,一般可按以下四个步
16、骤进行。第一步,按照组织的纵向职能分工,初步确定基本的管理层级;第二步,按照组织的有效管理宽度,推算出具体的管理层级;第三步,按照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的要求,确定具体的管理层级;第四步,按照组织的不同部分的具体特点,对管理层级做出局部调整,确定最终管理层级。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课程大纲第一节管理的内涵第二节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进第三节管理学原理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性质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当代管理理论新发展 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层次 系统原理 人本原理;责任原理;能级原理;效益原理;信息原理 适度原理引言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就离不开管理,经
17、过长期对人类的管理实践活动 进行研究和探索,管理思想逐步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又对管理思想进一步提 炼出具有规律的内容,这些规律就形成了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又被人们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指导管理活动,同时又进一步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践验证,这就是管理学的整个形成过程,也就是从实践到思想再到理论,然后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第二节: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进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科学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 Henri Fayol18411925“管理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
18、组织理论之父”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学派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他们三人分别在“科学管理”理论、“组 织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方面对管理学早期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泰勒与科学管理理论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878年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厂工作。在米德维尔钢铁厂工作时,他感到工人缺少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适用的工具,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898年,泰勒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期间,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由于这一研究,
19、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了工人,其结果使生铁块的搬运量提高3倍。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也是泰勒创立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 发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从管理人员、对工人的要求和管理体制与制度的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概括。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泰勒)1856 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著作包括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泰勒与科学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体现为科学管理四原则: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与工人亲密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资方和工人之间
20、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相等的。第二节: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进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泰勒与科学管理理论:2,作业管理原则:定额管理:工作定额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基础,合理科学的工作定额可通过试 验的方法科学地确定出来。作业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就是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职能化原则职能化原则;激励工资制度;例外原则。第二节: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进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组织管理理论:在泰勒及其追随者以提高生产效率为重点进行科学管理研究的同时,法国则诞生了关于整个组织管理的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是法国著名的管理学专家亨利法约尔(18
21、41-1925)。被誉为“欧洲伟大的管理学先驱。1916年,他根据五十多年的管理实践,在75岁时发表了划时代的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管理五 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和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第二节: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进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管理的6项基本活动: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5)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等);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的5项职能: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提出了14项管理的原则。第
22、二节: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进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组织管理理论1,企业活动法约尔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不同的概念,经营的内涵比管理要更广泛。企业的全部活 动由如下六项基本活动组成。(1)技术活动:是指企业的生产、创造和加工等工作。(2)商业活动:是指企业的购买、销售和交换等工作。(3)财务活动:是指企业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的工作。(4)安全活动:是指企业保护企业财产和人员的工作。(5)会计活动:是指企业的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等工作。(6)管理活动: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这六项基本活动中,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即企业本身需要管理,其他各项企业基本活动也需要管理。第
23、二节: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进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组织管理理论2,管理的五大职能法约尔指出,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活动,主要包括五种职能,具体如下:计划:对有关事件进行预测,并以预测结果为根据,拟订出一项工作方案。组织:为各项劳动、材料、人员等资源提供一种结构。指挥:使组织为达成目标而行动的领导艺术。协调:连接、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使组织的各个部门保持一致。控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对计划和指示进行检查。第二节: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进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组织管理理论3,管理的一般原则法约尔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如下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
2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合理报酬(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创新精神(14)团队精神第二节: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进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法约尔指出这些管理原则是灵活的,不是绝对的。管理原则的数目可以有多有少,只要被实践证明是有价值的法则和程序,都会成为原则的一个组成部分。法约尔高度总结和概括了当时人们对管理工作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基本上完成了管理理论的构架,明确了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为管理科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人称他为“管理过程之父”。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一
25、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 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设计和运作。这一理论的创始者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和社会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他 对许多社会、经济、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独特的思想。他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 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他被后人称为“行政管理理论之父”。行政组织体系是指通过职位或职务来实现管理职能的一套管理体系制度。其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第二节: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进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行政管理理论1,权力的分类韦伯认为,权力是任何一个组织存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体系 认证 基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