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讲解与练习.doc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讲解与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讲解与练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知识点讲解与练习一、知识点讲解【基础知识】1.作者介绍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与司马迁合称“史学两司马”。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合称“史学双璧”。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2.文体知识史书体例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3)纪事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
2、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资治通鉴。(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编年体,是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现存文献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时期,数量极多。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3.字音字形卿(qng) 孰(sh) 为博士(wi) 遂(su) 邪(y)【课文朗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3、/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词语释义】(一)通假字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二)重点实词1.谓:对说。2.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3.当涂:当道,当权。4.辞:推托。5.务:事务。6.孤:古代王侯的自称。7.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8.博士:当时
4、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9.涉猎:粗略地阅读。1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11.过:经过。12.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13.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14.非复:不再是。15.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16.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17.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18.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或朋友的尊称。19.见事:知晓事情。(三)重点虚词1.岂:难道。 邪:通“耶”,语气词,可译为“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耳:语气词,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见往事耳)3.乃:于是,就。 (蒙乃始就学
5、)4.孰(s):谁。 (孰若孤)5.及:到,等到。 (及鲁肃过寻阳)6.非复:不再是。 (非复吴下阿蒙)7.更(geng)四声:另外。 (即更刮目相待)8.而:连词,表顺承。 (结友而别)(四)一词多义1.当:但当涉猎(应当)当涂掌事(动词:当权、当道)2.就:蒙乃始就学(从事)指物作诗立就(完成)3.以: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认为)4.事卿今当涂掌事(事务)见往事耳(与“往”连用,历史的意思)何见事之晚乎(事情)(五)古今异义1.辞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今义:美好的词语。2.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3.及古义:到,等到。(及鲁肃过寻阳)今义:以及。4.更古义:另外。(即
6、更刮目相待)今义:更加。5.但古义:只。(但当涉猎)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6.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学位名称。7.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8.大古义:很,程度副词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9.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10.就古义:从事(文中)今义:就(六)文言称谓语1.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阿蒙”中的“阿”是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 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特殊句式】1.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完整句子为:“肃遂拜于蒙母。”)2.倒装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课文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不过希望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我更忙?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裨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
8、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重新拭目相看了,大哥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辞。【重点难点】1.孙权劝学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3)“卿
9、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2.文中的三个人物各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身份背景作分析。三个人物各自说话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又是怎样的?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孙权身为人主,对臣子寄予厚望,真诚关怀,可算是一位有学识、有远见、有胸怀的明君。吕蒙:勤奋好学,自信。吕蒙起初对自己没有信心,但总算能够从善如流,好
10、学上进。取得成绩后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率真坦然,踌躇满志,无论是在君主还是在同僚兼上级的面前都十分坦然,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鲁肃:慧眼识人。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却能对吕蒙发出由衷的赞叹,并和他结友,可见鲁肃的敬才、爱才与爽朗豪放的气质、磊落坦荡的襟怀。总的来说,孙权的话,晓以大义又以己作譬,语重心长,显示出王者风范;鲁肃语带惊奇,流露出的是佩服和欣慰;吕蒙的回答充满自豪,显出一个武将特有的直率。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
11、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4.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1)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2)读书学习非常重要。(3)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4)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5)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二、知识点练习【经典基础练】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 )(4)
12、即更刮目相待( )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B.蒙辞/以军中多务C.非复/吴下阿蒙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陈述的语气,可译为“罢了”C.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若孤:谁像我(事务多)?反问语气。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尊君在不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在语句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加横线词语的古今含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3、!古义:今义:(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古义:今义:6.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敬称、爱称和谦称。下列对相关称谓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中,“大兄”是对兄长的敬称。B.令堂和令尊分别是对对方母亲和父亲的敬称,而对对方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时分别称家严和家慈。C.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D.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大兄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孙权劝学 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 年级 下册 劝学 知识点 讲解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