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西游记在各艺术形式下的衍生能力都非常强,这在我国古典名著中是非常特殊的。无论是经典的1986版电视剧,还是电影大话西游、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更有动画片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和大圣归来等,都同宗同源。无论是何种表现形式,我们如今对经典名著的诠释维度和深度相较于从前扩展了很多,可以将它各显神通地充分艺术化、形象化、动感化。当然,读书是最为可靠的选择,从各自的阅历体验对原著的意蕴加以辨认和重识,互相注解,心会妙趣。西游记是一部有真趣又
2、有绵延性思绪的小说。它是人间的某种写照,而这个“人间”没有固定的朝代,不是唐朝也不是明朝,有烟火也有理想,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可能存在这样一种人间。所谓“取真经”,便是一种人生理想,“真”是珍宝,鲁迅告诫和勉励青年说:“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所谓“九九归一”“大道归真”是也。没有“真”哪会有“理”呢?西游记之所以有那么多译本,外译方面四大名著中排列第一,缘于它对“人类”共同追寻的真趣的分寸感的恰当把握。一部作品如果寡趣,始终板着脸,那不叫文学。这些趣味有时是活泼的嬉笑,有时是彼此开涮的幽默,有时是“心照不宣”的会意。听猪八戒一说话我们都会扑哧一笑,看唐僧那么一本正经地面
3、对尴尬、一身正气地误判是非,又觉得是一种冷幽默。我们看到天庭人物发号施令,本来相当威严,却被泼猴一通大闹,觉得那种窘态也是挺好玩的。这样的审美效果,能够让普通读者代入自己的想象和感慨,现实中遇到犯难处、得不到安慰时,西游记就成了心中块垒的稀释剂。好多人说水浒传是男人的梦,红楼梦是要到了一定年纪之后,回头看才能感悟到人生沧桑,三国演义是成年男子对建功立业的憧憬。恰恰只有这部西游记,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刚需”,书里伸出的一只只小手都能搔到内心的痒处,这就是西游记的趣与味之所在。西游记中还必然包含着诸多警示教育,比如人都有童心、初心,让孩子怀着初心不断长大,也要让孩子知道,每
4、个人都像孙悟空一样,有虚荣心,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生下来就有“妖性”的存在,成长得好了就可以成仙成佛,成长得不好就成了孽障,等等。但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标准是让孩子将来达到家长的程度就可以,“你可以长大,但是长到像我为止,你也不可以成为自己,你必须成为我”。孙悟空走的路,实际上就是这样一条路,他的家长不只有唐僧,还有佛祖、菩萨,果然最后长大成为斗战胜佛。但结尾时有个细节很调皮。当他们最后修成了正果,孙悟空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捎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这时候,孙悟空已经成了佛的尊者,
5、说的还是猴话。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沉重的肉身”,也可以看成不变的初心。孙悟空为什么从始至终都可爱?是因为他的初心一直没有被摔坏、没有被粉碎,猴性还在。文学作品的教谕功能如果铺天盖地,就成不了一代代读者津津乐道的经典。作为小说,西游记就留有它自己的“顽劣”和多趣。孙猴子由最原始的状态,一点点脱去最本能的东西,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一次次哭,一次次长大、蜕变、成长,取得真经,最终成为斗战胜佛,但恰恰就在这样的神圣时刻,我们修成了正果的猴哥还惦记着他的紧箍咒,这让读者笑哭了他的猴心没死,行者一直醒着。在孙悟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比西方成长小说更高明的另一种范例如来给他的考核评价极高,是“全终全始”,而事实
6、是,他长成以后依然在成长,是不结束的可持续成长。小说全篇就像一个循环,但是这个循环又像一个老式银镯子,镯子是有接口的,中间可以张开。小说为悟空的成长留出了缝隙,开辟了空间,没有完全成了定型的,甚至走向固化的形象。虽然西游记在艺术上有诸多粗糙之处,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更没法跟红楼梦相比,但西游记作为伟大的中国式的成长小说,该讲究的关键地方还是非常讲究。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大团圆结局偏多,大毁灭的结局很少,而西游记的结尾看似圆满,却还是留出了引人遐思的余地,这也是西游记非常重要的成就。(节选自施战军行者一直醒着)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列举大量不同艺术形式
7、的西游记作品,以证明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名著中衍生能力最强的。B.作者认为西游记是人间的某种写照,这个“人间”可以是过去的、现在的;也可以是中国的、世界的。C.文学应该是有趣的,活泼的嬉笑、开涮的幽默、好玩的窘态,都能让读者代入自己的想象,消除心中块垒。D.作者将西游记中的教育和现实家庭的教育标准进行了对比,以此来讽刺现实教育的失败,具有现实意义。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不断扩展我们对经典名著的诠释维度和深度,才可能对其进行更加个性化表现,而读书是最为可靠的选择。B.西游记有烟火也有理想,所谓“取真经”,便是一种人生理想,这和鲁迅先生告诫和勉励青年的话不谋而合。C.
8、作者几次将四大名著“相提并论”,并通过对比反衬出西游记是完美的艺术创作,有独特趣味和艺术成就。D.作者认为文学作品不应一味追求教谕功能,西游记有自己的“顽劣”和多趣,才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经典。3.下列观点,最能证明西游记“为悟空的成长留出了缝隙”的一项是(3分)A.玉皇大帝是天庭主宰,没有神仙敢对他大不敬,但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有时依旧会称呼他“玉帝老官儿”。B.孙悟空是大圣,让我们无限向往的就是自由,可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的自由一定是要被规训的。C.孙悟空本来以猴性为基本特征,但是他有使命,所以他必须具有神性,人性就是在两者碰撞间出现的,D.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被压500年后,捉妖不再不顾天地、
9、横冲直撞了,他不仅为自己活,还为师父、师弟活,4.作者是如何论证画线句子“他的猴心没死,行者一直醒着”的?(4分)5.在“家校共育书韵飘香”读书推介会上,作为主持人,你要向孩子和家长强调读西游记的必要性,请依据材料内容写出发言提纲。(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杀死一个鬼子有多难陶 纯(1)日本人的报复迟早会来。(2)腊月里平安无事,正月里也平安无事。出了正月,过了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初三一大早,天未亮,一声尖厉的枪声划破了关帝庙的黎明。哨兵慌里慌张跑来报告,说坏了,不知从哪冒出来十二三个鬼子。祖父赶紧从被窝里爬出来,戴上眼镜,镇定地问:“你看清楚了
10、?十二个还是十三个?”哨兵说:“有点眼晕。反正不是十二个就是十三个。”祖父道:“离咱这儿还有多远?”哨兵道:“不到二里。”(3)祖父原想带队伍即刻转移的,转念一想,敌人只有十三个,自己手下有四十多人,而且熟悉地形,优势明显。这一瞬间,祖父改主意了,他要与日本人在关帝庙前痛痛快快干一场!让关老爷看一看,八路军清水县武工队不是吃素的!是不会给列祖列宗丢脸的!(4)真要打了,祖父担心的是己方火力差,毕竟全队才有不到十支钢枪,其余的不过是土枪、土铳、大刀、斧头、镰刀、棍棒什么的。但是随着日军露头,日本人并没有隐蔽,也没有放枪,而是直挺挺扛着枪走过来,走在前头的鬼子官儿高举指挥刀,挥动几下,呜里哇啦说着
11、啥。祖父听出来了,他说要同八路军近距离格斗,子弹退膛,谁也不能放枪。(5)听罢,祖父的第一个感觉是,鬼子缺心眼儿。你明明火力强,你却不用,这正中祖父下怀三个打一个,不用刀,老子用木棍也能把你鬼子的脑浆打出来!(6)这是清水大地上一场少有的白刃战。十三个日军,清一色的三八大盖,散开来,咔咔咔都上了刺刀;三十八个武工队员,挥举着刀枪剑棍、铁锹鱼叉、镰刀锤子,五花八门,叫骂着拥过来。近了,近了,双方吼叫着冲卷到一起,抡起各自的兵器,进行最原始的搏杀。祖父的队伍除了他是个文化人,其余全是干粗活、重活的庄稼汉,年龄在十七八至四十五六之间,不能说个个是壮汉,但个个都能吃苦耐劳,最不缺的是力气。因此尚未交手
12、,祖父就盘算着,十三个鬼子,最好一个不放走,他将取得一场堪称辉煌的胜利!(7)然而双方甫一交手,祖父立马就感觉不对劲。这些鬼子个头虽然都不高,腿短脖子粗,看上去不那么壮实,但是他们非常灵活,个个身手敏捷,动作出神入化,三个人围住他一个,看上去场面占优,却很快发现有点奈何不得他,他们手中的三八大盖像长了眼睛一样,出其不意就刺中你。阵地上,武工队员被刺伤之后发出的惨叫声吓得头顶上飞的燕子全钻进了云层里。(8)祖父身形消瘦,眼力不济,又身负指挥之责,不能冲到前头厮杀。哑巴和徐大奎手握大刀片、粪叉子分列左右护卫他。一个黑脸鬼子发现了他,挺着刺刀嗷嗷叫着斜刺里冲过来,哑巴和徐大奎上前迎敌。一眨眼之间,徐
13、大奎被刺中肚皮,肠子扑噜噜窜将出来。哑巴提刀从后面扑向鬼子,那鬼子后脑勺仿佛长了眼睛,极快地反手刺向哑巴胸口,只见哑巴上身鲜血狂喷,挺立片刻,倒地而亡。(9)关帝庙前,祖父的队伍留下了十六具尸体。搞战斗总结的时候,人们都以为至少杀死了五个鬼子,后来得到准确数字,鬼子只死了两个;另外重伤一个,轻伤三个。(10)这是一九四年春天发生的一场重要战斗,损失如此之大,祖父做梦都想不到。尤其是徐大奎和哑巴的牺牲,让祖父感到异常痛惜。这二人是队伍最早的火种,徐大奎无比英勇,向来不怕死,不惜命,是队伍里最能干的兵,哑巴不会说,不会写,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乡关何处,花名册上一直都标着“哑巴”二字。哑巴和徐大
14、奎是为保护他而死的。祖父万箭穿心一般痛苦。他向全体同志作检讨,当场痛哭流涕,扇自己耳光。(11)然而却没有人责怪他。小眼代表大伙对祖父说道:“陶队长,不怪你。三个人打不过人家一个,那是俺们自己没本事,是怂包!怎么能怪领导呢?”祖父道:“不对!这仗可以不打的,是我误判形势。”小眼道:“当时那情况,大家都想打。你不让打,弟兄们反而会怪你。吃点亏不是坏事,俺老家有句话:先亏后赚。咱都会赚回来的!”(12)小眼张二根,原先不过是一名看大门、敲钟、掏厕所的校工,每天说不了几句伶俐话,现在竟然能讲出这么透彻的道理,可见队伍是锻炼人的。祖父感谢同志们的理解,但他不能原谅自己,写信要求上级处分自己。军分区回信
15、说,经上级研究决定,清水县武工队整编为八路军清水县县大队,任命陶其亮同志为队长。还交代,以后仍以发动群众为主,不打无把握之仗,尤其不能和训练有素的日军拼刺刀。(13)以后,县大队尽量不跟敌人硬碰硬,都是零打碎敲。虽然没怎么打仗,队伍却日渐壮大,有了七八十号人,三十多杆枪。祖父腰间终于挎上了真枪把德国擂子,但后来他回忆,整个抗战期间,似乎没开过一枪。(14)祖父去世前,抓住我的手说:“用不了几年,打过鬼子的人就都不在了。我给你讲过的那些,你有机会也给别人讲讲。吹大牛不好,千万不要让人以为打鬼子很容易,那是会贻害子孙后代的。”我含着泪点点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6、文章开头部分时间的描述,看似重复,却给人以紧张感,说明每一月每一天,武工队都在数着日子盼着日本人的到来。B.“他们手中的三八大盖像长了眼睛一样,出其不意就刺中你”中,人称的改变仿佛将读者拉到战斗现场,增强了感染力。C.小说语言看似朴实却极具特色,“黑脸鬼子”“嗷嗷”等词暗含厌恶之情,“窜将”“只见”等词语又极具说书意味。D.小说的标题“杀死一个鬼子有多难”意蕴丰富,似是祖父告诉孙子时的口吻,又似是孙子接受祖父临终叮嘱后的诉说。7.对文中(6)(8)段战争场面描写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既有对场面的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也有敌我双方的分别描述,做到有详有略。B.双
17、方打斗场面的气氛各不相同,写敌人动作出神入化是一种轻松氛围,写武工队流血牺牲是一种紧张氛围。C.场面描写以场面为辅,以人物为主,有大量的人物语言和心理描写,而且场面描写也是为了表现人物,D.文中场面是人、事、景、物的综合画面,作者巧妙布局,展示出一幕幕精彩场面,使人顿觉身临其境。8.“抑扬”指在同一表达过程中,对特定描述对象进行“揉直使曲、叠单使复”的褒贬或渲染,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掀起波澜的一种艺术手法。请据此分析战前、战后祖父的心情变化。(4分)9.小说最后一段的去留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辩论,甲组觉得去掉更简洁,乙组觉得留着更丰富,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方观
18、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孟德者,神勇之退卒注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
19、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苏辙栾城后集孟德传)材料二: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
20、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骶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侯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选自苏轼书后)注神勇之退卒:神勇营的逃兵。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
21、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凡猛兽类A能识人B气C未至D百步E辄伏而F号G其H声震山谷。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多,指有很多,与登泰山记“山多石”中的“多”意义和用法相同。B.数,指多次,与琵琶行并序“一曲红绡不知数”中的“数”词义不相同。C.本末,指事情的原委、经过,与成语“本末倒置”的“本末”意思不同。D.见,指自己,与孔雀东南飞并序“渐见愁煎迫”中的“见”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德年轻时就爱好山林,从军后不能实现愿望,在戍守秦州时,他逃到了华山,用衣服换了刀和
22、饼,他不念生死,只想进入深山之中。B.孟德在山中将饼吃完后,开始吃山中的草根树果,经历了各种病痛,几个月后吃山中食物就如同吃五谷一样,因此进山两年没有挨饿。C.孟德在商州被抓,宋孝孙认为他不是恶人,得知张安道做秦州知府,就把孟德安置到秦州,孟德说自己生病,最终除去兵籍,成为百姓。D.苏轼看了苏辙的文章之后,对此事感到惊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它的人,在道理上似乎可信,但是要验证这事件的真假却非常困难。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4分)(2)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4分)14.材料二中,苏轼认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名校 联盟 2023 2024 学年 下学 开学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