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技法点拨).docx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技法点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技法点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八整本书阅读(指定作品)考情探究年份卷别选材聚焦题号考点考向题型2022北京红楼梦15(1)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书名与内容的关联简答15(2)个性化探究探究书名的合理性2021北京红楼梦16(1)把握整本书的基本内容整本书内容与情节的对应简答16(2)把握整本书的基本内容、情节情节前后的关联天津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21整体把握整本书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等情节场景、语言表达简答2020北京论语12(1)内容理解翻译句子简答12(2)个性化探究概括文本内容、拟写文本内容的启示红楼梦17把握书中诗词与情节判词对情节的提示作用简答天津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21整体把握整本书的基本内容、情节介绍整本书的
2、精彩内容、情节简答一、20202022年北京、天津对整本书阅读的考查情况:1.红楼梦三年五考。2.论语三年三考。3.三国演义三年两考。二、整本书阅读考查趋势分析:就新高考卷、卷而言,虽然近三年没有对整本书阅读进行考查,然而整本书阅读已进入新教材。由此可以预见,新教材在全国铺开之时,整本书阅读有可能走进新高考卷。所以我们在高三备考时,对整本书阅读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而应引起重视。关键能力针对讲关键能力1解答选择题概述名著中某一故事情节,要求考生对此内容的正误进行判断。一般在时间、地点、人物姓名、人物关系、细节描述等方面设题。概述作品的人物形象、主旨、艺术特点等,要求考生对其正误进行判断。解答选择
3、题,关键要识别常见的选择题设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典型意义说成是乙的)、关系混乱(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往往错综复杂,命题者常常借此设置陷阱,如将兄弟关系说成父子关系)、赏析有误(故意错误地解说作品的情节、主题、技法)、时间混淆(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改变)。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黛玉见风吹残红落满地,不禁勾起身世飘零的孤独感伤,遂惜花而葬。这反映了黛玉因对宝玉一往情深而不为宝玉理解的苦恼。B.乡土中国中的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但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
4、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C.妙玉爱“洁”。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D.乡土中国中说,差序格局下的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不分差序的兼爱,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技法演示A项错误,黛玉葬花并非因对宝玉一往情深而不被理解。林黛玉本身就是个多愁善感的柔弱女子,她看到花儿落到了地上,觉得很容易被弄脏,她十分怜惜这些美丽的落花,于是将这些花儿都收集埋了起来。黛玉葬花也是另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和安慰。答案A技法点拨解答这类试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5、(1)了解选择题常见的设题角度和陷阱,把握题型特点,做好针对性训练。(2)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的表述。要一字一句地阅读,千万不能粗心大意,因为选项表述或许就在某一细节上设置了陷阱。(3)依据题干要求在所提供选项中确定错误项,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项。关键能力2解答简答题类型一作品内容类整本书阅读的作品内容类简答题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归纳简述能体现作品主题或推动作品情节发展的重大事件;第二,分析能体现主要人物典型性格的事件或场景。除此以外,还应关注对作品主题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简要分析,当然,难度大的还有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进行鉴赏。例1红学家王昆仑有句经典评论:“三国
6、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情节,分析王熙凤这一形象为什么令读者的情感如此复杂。技法演示解答时首先根据相关情节明确王熙凤的性格特点,由此分析读者对王熙凤的情感复杂的原因。王熙凤才色兼具,“恨凤姐”“骂凤姐”是因为王熙凤为人圆滑,性格泼辣,有阴险的一面;“不见凤姐想凤姐”则是因为王熙凤有出人的才干。王熙凤本是荣国府孙媳妇,却主管着家中的大小事务,大事处理得当,小事尽显圆滑周到。她是宁荣两府以及荣国府内各种关系的沟通桥梁。王熙凤是红楼梦一书中描写得极其鲜活且精彩的人物。她出身富贵,是金陵王家的女儿。王家是武将出身,而王熙
7、凤将武将的飒爽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自小被王家充当男儿养,性子泼辣,对佣人可以抬手一巴掌,对尤二姐可以不顾她死活,对觊觎她的贾瑞更是没有丝毫仁慈,对普通百姓的官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顾他人死活,可以说心肠冷硬乃至歹毒。可这样的王熙凤却并不能算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她对黛玉极好,常常记挂着她缺什么;她对宝钗虽然不喜却也有得体的礼仪;她对鸳鸯等丫鬟都非常尊重;对刘姥姥这位“远亲”,也十分厚道亲近。她的内心深处,其实也藏着善良,但善良的前提,是你要能够入得了她的眼。读者会因她的毒辣手段而恨她,也会因她的机敏能干而爱她,所以这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人物。答案(示例)王熙凤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王熙凤阴险恶毒
8、,铁槛寺弄权,逼死尤二姐,为人所不齿,十足惹人厌恨。但她又那样聪明能干,富有情趣。如钗黛正斗口时她一句“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几分细致入微和体贴;取笑贾母额上的窝儿是“盛福寿的”,几分急中生智;日常相处中少了她的风趣、人情练达,便仿佛缺了一些滋味,令人念她想她。所以这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人物。例2乡土本色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乡土本色中能提炼出的三条主干思路又是什么?请进行概括。技法演示乡土本色在全书中属于总论性质的一章,乡土本色的第一段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本章从三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从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上分析,从乡土社会的社区与社区空间关系
9、上分析,从乡土社会的每一个社区内部的人与人的关系分析。由此可提炼出三条主干思路。答案本章的中心论点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可以从作者的论述中提炼出三条主干思路:一是人与土地的关系,二是人与空间的关系,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是“人离不了泥土”,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土气”;人世代依靠土地谋生;而土地又是人的命根。人与空间是一种不流动性关系,人们安土重迁,不愿轻易流动,因而在村与村之间形成一种孤立与隔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这种熟悉源于人们聚村而居,以及凭“习”得的规矩支撑的“礼俗社会”,“礼俗社会”又与“法理社会”相对。技法点拨解答这类试题需要注意三个方面。(1)注意
10、对整本书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等知识的积累。(2)注意审清试题的要求。弄清试题在问什么,我们该答什么及怎么答。(3)注意答题的切入点。如果是概述情节(情景)类题目,则重点用简洁的文字将情节(情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表述清楚;如果是探因问果类题目,则要根据因果关系,指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如果是解说性格类题目,则要先指出人物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然后举例说明,注意举例要简洁明了;如果是点评人物类题目,则要重点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看法或认识;如果考查的是技法,则应明确采用了什么技法,有怎样的效果;如果是对作品主题内容的分析题,则要进行理性思考,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时代特色、
11、作家的思想情怀等方面作答。类型二语用类整本书阅读的语用类题目有人物评价类、读后感类、整本书推介类、事件评价类、拟写对联类、仿写类等。解答此类语用题,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作品具体内容拟写答案。例“阅读经典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整本书阅读进校园”活动。请选择你阅读过的一部作品,写一段有感染力的推荐介绍文字。(不少于150字)技法演示解答图书推介类题目,首先要熟悉图书基本内容,了解图书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价值,然后用准确鲜明的语言介绍即可。答案(示例)我推荐乡土中国。本书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
12、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通览全书,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当代青年承载着建设国家未来的历史使命,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必然要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在中国,农村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不了解农村就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因此我向您推介此书。技法点拨解答这类试题可分为两个步骤。(1)熟悉教材指定的整本书阅读的篇目,了解全书内容、结构、艺术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精读其中有代表性的章节,做到点面结合。(2)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运用不同的答题规范解答。类型三微写作整本书阅读的微写作题型主要有以下
13、几类。(1)情节概述。一般用简洁的文字将情节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表述清楚即可。如“简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经过”。回答这类题,一要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二要明晰事件的来龙去脉,突出重要情节。(2)形象概括。要先指出人物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然后紧扣关联的典型情节说明,回答时要有赋分意识。(3)手法表现。手法重在刻画人物,可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名著中有多种手法,答题时应明确用了何种手法,概括指出此手法在具体篇章中的运用,有时要答出手法体现的效果。(4)内涵、主题理解。要对名著有总体的把握和理性思考,分析时语言要简洁,有理有据。(5)评析。这种题型主要要求点评人物、分
14、析技法、评述思想等,主要是探因问果,属开放题型,对考生的鉴赏评价、探究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点评人物时要表达对人物的看法或认识,有理有据,引述与评述结合,概述要有条理,评价要言简意赅,不要画蛇添足。分析技法时,既要分析技法在篇章中的运用,又要分析运用技法所收到的效果。评述主题、思想可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时代本质、作家的思想情怀等方面作答。此处的分析人物和技法与简答题不同,不仅要回答出什么性格和技法特征,更要分析出形成性格的原因和使用此技法所收到的效果。例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闲游遇到了冷子兴,二人在聊起贾府时,冷子兴有如下一段话:“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阅读 技法 点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