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技法点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技法点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技法点拨).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语言文字运用考情探究年份卷别选材聚焦题号考点/考向题型2022新高考语用:科学家栾恩杰的事迹1820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成语;变换句式/长句变短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设问和排比的表达效果填空、简答语用:科学减肥2122人称代词的用法/第二人称代词的用法;语言表达连贯/语句补写选择、填空新高考语用:“天宫课堂”1819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成语;辨析并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填空、简答语用:怀念祖父2022人称代词的用法/第三人称代词的表达效果;表达方式/叙述方式和句式选用的表达效果;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排比的表达效果简答2021新高考语用:“闹元宵、学四史”活动1820正确使用词语
2、/正确使用四字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对偶的构成和表达效果选择、简答语用:南极雪衣藻2122语言表达连贯/选句复位;语言表达连贯/语句补写选择、填空新高考语用:太空餐1820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四字词语;语言表达连贯/选句复位;辨析并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选择语用:中国画艺术理论2122语言表达连贯/语句补写;变换句式/长句变短句填空、简答2020新高考市民生活1820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破折号的用法;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比喻的相似性;变换句式/比较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选择、简答电子书阅读21辨析并修改病句/修改病句简答世界经济论坛22压缩语段/新闻压缩简答新
3、高考风筝1820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四字词语;语言表达连贯/选句复位;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比喻的相似性选择、简答城市灯光21辨析并修改病句/修改病句简答农业生产22压缩语段/新闻压缩简答综合分析:1.正确使用词语三年五考。2.辨析并修改病句三年五考。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三年一考。4.压缩语段三年两考。5.变换句式三年三考。6.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三年五考。7.语言表达连贯三年六考。8.人称代词的用法(2022年新考查)三年两考。9.表达方式(2022年新考查)三年一考。关键能力针对讲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重要的实践能力。高考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与学生对教材中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的
4、积累密切相关。新教材要求学生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关键能力1正确使用词语针对讲1:正确使用四字词语类型一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成语2022年新高考对成语的考查“变脸”,由原来的近义词语辨析类选择题变成了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成语,“脸”虽变,但实质并没有变化,我们只要抓住“义”“境”相符这一原则,就能准确填写成语。例(2022全国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
5、,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照完相,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技法演示步骤一,分析语境,本段文字是叙述照相的过程和内心感受的。步骤二,根据语义找契合,确定所填成语。第空,前面说“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那么照相而入“馆”,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一件事。能够表达
6、这个意思的成语可以是“顺理成章”,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第空,此处是对照相馆的感受,前面谈到了它的“神秘”“端庄含蓄”,这里要求用一个词来形容“幽暗”造成的“高贵感”,这种感觉是很难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的,因此可填“不可名状”,意思是不能够用语言形容。第空,这是写照完相之后等待取相的感受,前面有“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说明很兴奋,想要早点看到自己的照片,可填“迫不及待”,意思是急迫得不能再等待。答案(示例)顺理成章不可名状迫不及待技法点拨准确填写成语两步骤步骤内容释义第一步,分析语境1.通读语段,了解语意重心,尤其要认真阅读成语所在句子,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
7、圈画出所填成语的前后词语,弄清前后表意重心,还要了解语段的性质及文体风格等特征。2.认真分析与体会语境的限制性与提示性。成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语境会对该成语起着限制、阐释、照应或提示作用。因此,任何成语在句子、语段中绝对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上下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分析语境,就是把种种联系找出来。第二步,根据“义”“境”相符的原则,确定所填成语1.根据语义找契合一个成语与其所在的语境首先会存在语义上的联系。语义联系就是该成语自身的词义与语境中要表达的意思的契合度(吻合度)。两者的契合度越高,则说明该成语越适用于该语境。如果契合度低,就会违背句子甚至语段的语意逻辑。换言之,该用哪个成
8、语,语境早已规定好了。2.划分关系看搭配一个成语除了和它所在的语境建立起语义联系外,还会建立起语法联系。语法联系指该成语会与它前后的语法成分形成种种关系,如主谓关系、修饰语(限制语)与中心语的搭配关系。为此,要想找准这最贴切的联系,就要看该成语的主语是谁,要修饰或限制的又是谁,据此就可以精准判断它在适用对象、语法功能或色彩方面是否搭配。类型二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辨析近义词语近义词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词典里的意思都差不多,但在具体使用上略有不同。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词义的轻重不同、词义的侧重点不同、使用范围的大小不同、适用的对象不同、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语法功能不同、构词要素不同等方面。准
9、确辨析近义词语,须抓住这些细微处并多角度分析。例(2021全国甲)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过去,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家常菜”这门课找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一道家常菜,通常承载着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饪。通过,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的生活作风。期末考核时,学生的“作品”会摆在食堂的专门窗口,供师
10、生们品鉴,这又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成就感。A.纸上谈兵受益匪浅自己动手勤俭节约B.形同虚设受益匪浅身体力行吃苦耐劳C.形同虚设不虚此行自己动手吃苦耐劳D.纸上谈兵不虚此行身体力行勤俭节约技法演示第一步:通读文段,挖掘语境抓关键。注意第一处前的“过去,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第二处前的“家常菜这门课找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第三处前的“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饪”;第四处前的“从而减少食物浪费”等提示信息。第二步:先易后难,排除两项缩范围。第一处,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形同虚设: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如同没
11、有一样。语境强调课程多流于书面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故选“纸上谈兵”,排除B、C项。第三步:再次排除,确定答案要复验。第二处,不虚此行: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此处指学生能从课程中获得很大好处,不局限于“此行”,应选“受益匪浅”。第三处,自己动手:指亲自动手劳作。身体力行:一般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语境强调的是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操作,选“自己动手”。第四处,吃苦耐劳: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勤俭节约: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根据前文“减少食物浪费”可知,语境强调的是“节约”,故选“勤俭节约”。答案A技法点拨近义词语辨析三步骤类型三辨析成语误用
12、类型汉语成语数量巨大,在积累、理解、使用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避免成语误用的七大类型:(一)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尤其是关键语素的含义,避免望文生义。(二)正确理解成语的适用对象,避免张冠李戴。(三)正确理解成语的感情色彩,避免褒贬误用。(四)理解成语的适用语境,避免不合语境、重复矛盾。(五)正确理解成语的语法功能,避免搭配不当。(六)正确辨别成语是谦辞还是敬辞,避免谦敬错位。(七)体察多义成语的词义,避免顾此失彼。例误用例句误用类型理由(2022浙江)中国航天人披荆斩棘、刻苦攻关,航天事业穿云裂石,突飞猛进地实现飞跃,大踏步赶上时代。张冠李戴“穿云裂石”,穿入云霄,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这里
13、用来修饰“航天事业”,使用对象错误。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连小组赛都未出线,不言而喻地说明女排水平的下降。搭配不当“不言而喻”只能作谓语,不能作为修饰语来修饰“说明”,即不能作状语;且该成语与“说明”连用,出现了逻辑错误。(2021浙江)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声色,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不合语境不露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不合语境,语境说的是器物上看不见加工的痕迹。(2020天津)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匝,令人左顾右盼。望文生义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常用来形容得意、犹豫等
14、神态,与语境中对“密密匝匝”的旅馆的感觉不相符,应用“眼花缭乱”。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褒贬误用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含贬义。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谦敬错位“蓬荜”指用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穷苦人家的简陋房屋。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针对讲2:正确使用实词正确使用实词是指能够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词语,重点考查的是对上下文语境意义的把握和实词词义
15、的正确理解。不过从近几年全国卷的命题特点来看,对实词的考查往往以近义词辨析的形式出现,辨析时一般从意义、用法、色彩三个角度入手。例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艰难可以人的肉体,困境可以消磨人的意志,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
16、宁夏参观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馆时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长征在路上。”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用奋斗幻化出翅膀,飞过坎坷,飞过岁月,飞向明天的辉煌。A.远征红飘带摧残永远B.体现胜利路摧残始终C.远征红飘带摧毁始终D.体现胜利路摧毁永远技法演示第一步,看搭配第二步,组词区分第三步,进行排除将“远征”放入句中,试读一下,搭配恰当;将“体现”放入句中,试读一下,搭配不当。“红飘带”与鲜血染成相对应。摧残肉体,消磨意志,夺走生命,层层递进,所以“摧残”更合适。永远,即永久、长远,强调长久性;始终,自始至终,一直,但暗含有始有终,句
17、子强调长征的长久性,故选“永远”。根据第三空,可排除C、D两项,根据第四空,可排除B项。答案A技法点拨解答辨析近义实词题三步骤针对讲3:分析人称代词的用法2022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命制在因文设题的原则下“变脸”明显,考查范围进一步扩大,考查了人称代词的用法。为应对这种变化,我们从高考实际出发,结合备考具有前瞻性的特点,梳理了人称代词的灵活用法以飨读者。人称代词的灵活用法人称代词用法示例表达效果“我们”可用于单指个人。例: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分析:这里祥林嫂说话时,从自己的小范
18、围扩大到全体听众的大范围,其目的明显是把听众拉入自己一方,让听众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体会一个失去孩子母亲的伤痛。这种表达不突出说话人自我,不会让听话人感到压迫,也不会产生厌恶与反感,说话人用这种方式使自己一人的看法在表述中显得客观、谦虚、委婉,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具有较大的可信赖度、可接受性和较强的说服力。“我们”有时也可用来指称听话人一方,但这里面不包括说话人。例:课堂上老师对全体学生说:“我们大家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分析:这里的“我们”就不包括说话人,而单纯指听话人。说话人有意用“我们”这个词会让话语显得亲切些,使听者在不知不觉中心理上有一种相悦和相容,容易把说话人看成自己人,从而
19、接受说话者的一切;当用“我们”来指称“你们”或“你”时,会显得更加亲切,这种称呼法将听众认同为己方,这种感情的迁移就造成了一种与听众的亲密感。续表人称代词用法示例表达效果“咱们”“咱们”不包括听话者。例:一考察团来某地考察,当地农民说:“咱们这里十年九旱,全靠老天吃饭。”分析:这里的“咱们”很明显不包括考察团成员。这样说是为了拉进自己和对方的距离。“咱们”是说话中的你我,但又大于你我,变成了一类人的泛指。例:汪太太说到韩学愈的洋太太时有这样一些句子:“人家是洋派,什么交际、招待、联络,都有工夫,还会唱歌儿呢。咱们是中国乡下婆婆,就安了分罢,别出丑啦。”分析:汪太太从话语上贬低自己,其实说话人是
20、以自嘲的方式来表示对洋太太的轻视。“咱们”这一泛指,话语也随之增添了语意色彩。仔细看来字面意思是一种肯定的意思,而说话人想表达的却是否定的态度,说话人故意违反了说话的原则,会使语言带有嘲讽意味。“咱”也可以指称“你”。例:单位不好咱不去单位,咱提前退休。我去给你办退休手续。分析:说话人把自己置换成对方,“咱”的指示信息是“你”。用“咱”指称“你”,此方式增加了双方的认同感与亲切感。“你”有时可以泛指任何人。例:她跟辛楣长期的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罢,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气温上面。分析:这里的“你”是针对读者而言的,是泛指任何一个人。用这种说法可以强调谈论的话
21、题,把本是在听说以外的第三者变成面对面交谈的听话人,拉近了所谈内容与读者的距离,引起其注意与共鸣,使听话者保持对所谈内容的兴趣。第二人称“你”还可以用来指说话人。这种情况常见于说话者复述往事,而且内容常涉及第三者。例:她跟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讲了半天,叫你哪能不可怜她。分析:由于说话者将自己作为一个外在的观察者,因此二者之间产生了距离,就能较为客观地审视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说话人把自己本人的感受、遭遇等直接放在听话人身上,使听话人感同身受,从而与说话人产生共鸣。“他(她)”不具有指称作用。例:等回国后,我非捞捞本不可,睡他十天十夜,吃饭你们也别叫我。分析:这个“他”强调了语意的程度和范围。“他
22、”这种用法往往起到强调作用及加重语气。有时女性的“她”用来指代事物。最常见的就是当我们谈到自己的祖国、家乡时。例:她地大物博、美丽富饶分析:用“她”替代“它”来指代祖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用“她”指作者情感中较为美好的事物,原因在于人们心理上认为女性是美丽的,是美的代言、美的化身,所以用“她”指“它”,赞美之情亦在不言中,感情之充沛可见一斑。“人家”泛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和“自己”相对,大致相当于别人。例:二姐姐用手捂上我的大嘴巴:“快闭上你那嘴,看人家的羊肚子手巾飞进去哩!”分析:这里的“人家”泛指别人。“人家”这一用法引起了听话者的注意,分散了听话者对先前所做事情的注意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 运用 技法 点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