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考点考情分析,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题目及答案解析.ppt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考点考情分析,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题目及答案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考点考情分析,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题目及答案解析.ppt(3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考点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核心知识突破】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营养物质(2)种类:液体培养基和_培养基,二者的区别是是否添加_。(3)营养成分。主要营养物质:_、_、水和无机盐。其他条件:pH、_和氧气。固体凝固剂碳源氮源特殊营养2.无菌技术:(1)目的:获得_。(2)关键:防止_的入侵。(3)常用方法:_和_。纯净的培养物外来杂菌灭菌消毒(4)无菌技术的主要方法及适用对象(连一连):3.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计算:依据配方比例,计算配制100mL的培养基时,_的用量。(2)称量:准确地称取_。各
2、种成分各种成分(5)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_左右时,在_倒平板。50酒精灯火焰附近4.纯化大肠杆菌:(1)菌落:由_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_群体。一个细胞子细胞(2)主要方法及纯化原理:主要方法主要方法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原理纯化原理通过接种环在琼脂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固体培养基的表面_操作,将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面将菌液进行一系列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的_,稀,稀释度足够高时,聚释度足够高时,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胞连续划线梯度稀释主要方法主要方法平板划线
3、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主要步骤主要步骤 _操作操作系列稀释操作和涂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布平板操作接种工具接种工具接种环接种环_平板示平板示意图意图 平板划线涂布器(3)平板划线操作中灼烧接种环的目的:灼烧时间灼烧时间灼烧目的灼烧目的第一次划线前第一次划线前杀死接种环上原有的微生物,防止杀死接种环上原有的微生物,防止 _污染培养基污染培养基第二次及以后第二次及以后每次划线前每次划线前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于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于_最后一次划线后最后一次划线后杀死接种环上残存的菌种,避免细杀死接种环上
4、残存的菌种,避免细菌菌_和和_外来杂菌上次划线的末端污染环境感染操作者(4)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获得图A效果和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分别是什么?提示: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了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提示: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或划线时在划下一区域前未将接种环灼烧灭菌;采取的措施是增大稀释倍数或每次划新区域前先将接种环灼烧灭菌。接种操作为什么一定要在火焰附近进行?提示:火焰附近存在无菌区域。5.菌种的保藏方法:主要方
5、法主要方法临时保藏法临时保藏法甘油管藏法甘油管藏法保藏对象保藏对象 频繁使用的菌种频繁使用的菌种_的菌种的菌种方法步骤方法步骤先接种到试管的先接种到试管的_培养基培养基上培养,然后放入上培养,然后放入4 4 的冰箱中的冰箱中转入灭菌后的转入灭菌后的 _中,混匀中,混匀后放在后放在-20-20 冷冷冻箱中保存冻箱中保存长期保藏固体斜面甘油6.【教材易漏知识】选修1P18“旁栏小资料”: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只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吗?微生物接种的核心是什么?提示:不是。微生物的接种方法还包括斜面接种、穿刺接种等,其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微点警示】微生物培养的“三点提醒”(1)培
6、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确定方法。自养型微生物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无机物,碳源可来自大气中的CO2,氮源可由含氮无机盐提供。异养型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即碳源必须由含碳有机物提供,氮源也主要由有机物提供,部分异养型微生物也可以利用无机氮源。(2)选择无菌技术的原则。考虑无菌技术的效果:灭菌的效果比消毒要好。考虑操作对象的承受能力:活体生物材料、操作者的手等只能采用消毒,而不能灭菌。(3)纯化大肠杆菌的两种方法的异同。相同点: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获得单细胞菌落。不同点:平板划线法不能对微生物计数,而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对微生物计数。【秒判正误】1.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
7、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分析:高压灭菌加热结束后,让其自然冷却,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2.在配制培养基时,一般微生物除满足营养需求外,还应该考虑pH、氧气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分析:一般微生物需要一定的营养、氧气、pH及特殊物质(如添加维生素),但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培养基不能与氧气接触。3.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分析:倒平板时左手拿培养皿,右手拿锥形瓶,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倒入培养基后立即盖上培养皿皿盖。4.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分析: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挑取菌落,以免温度太高
8、杀死菌种。5.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时,接种后的培养皿要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分析:接种后的培养皿应放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光照会影响温度等条件。6.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时,宜用乳糖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分析:在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产生乳糖酶而利用乳糖的微生物才能生存。【命题案例研析】【典例】(2018全国卷)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
9、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答出两点即可)。(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_。(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有人认为这两
10、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审答技巧】(1)审题关键:理解形成“透明圈”的原因:淀粉遇碘变蓝,在培养基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后蓝色消失,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题干中关键信息不要忽略:乙同学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27”不在“30300”中,且与“169和176”重复组差距太大,意味着很可能操作有误,需要重新实验。(2)满分答题:分析原因要体现出因果关系:设问(3)第二空时在回答原因(原理)时,若直接答“淀粉遇碘变蓝”或“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均不能得满分,分析原因时一定要分析透彻,体现出因果关系才能得满分。设
11、问(2)在回答问题时,题目要求“答出两点即可”,设问(2)第一空若只答“碳源”或“无机盐”一点不能得满分,设问(2)第二空若只答“蛋白质”或“核酸”一点不能得满分,若只答“DNA”和“RNA”也不能得满分,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完整答题。【解析】(1)链霉素属于抗生素,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生长。可以通过加入链霉素筛选出抗链霉素的细菌,属于选择培养基。(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碳源、无机盐、有机盐、生长因子等,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等。(3)淀粉遇碘变蓝,所以应加入的显色剂是碘液。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
12、生物的原理是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4)正确稀释涂布平板,平板上的菌落数应为30300。而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答案:(1)细菌选择(2)碳源、无机盐蛋白质、核酸(3)碘液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高考长句应答特训】(1)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什么?提示:恰当的稀释度是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通常将几个稀释度下的菌液都涂布在平板上,培养后再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
13、行计数。(2)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活菌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提示:(平均菌落数涂布的稀释液体积)稀释倍数。【方法规律】选择培养基的设计方法(1)营养缺陷型选择培养基:通过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使营养缺陷型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2)添加抑菌物质的选择培养基: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利用加入的化学物质对非目的微生物产生的抑制作用选择目的菌。(3)特殊培养条件的选择培养基: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如高温、特殊pH等)。【考点题组诊断】角度一微生物的培养1.(2016全国卷)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
14、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制作无菌平板;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将各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回答下列问题:(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_。若要完成步骤,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_。(2)步骤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填“正确”或“不正确”)。【解题指南】解答
15、本题需要注意两点:(1)明确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来源。(2)理解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的对应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1)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蛋白胨为微生物的生长既提供了碳源,也提供了氮源。微生物培养通常采用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故题中X应是琼脂,在培养基中起凝固剂的作用。(2)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应选择在不同的高度放置平板,使之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以利于空气中微生物的沉降。(3)空白对照实验组不应出现菌落。出现了菌落说明在此次实验中平板被污染。用实验组获取的菌落数的平均值减去污染产生的菌落数作为实验的结果,这种
16、做法不正确,应在防止污染的情况下重新实验,以获得较准确的数据。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2)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3)污染不正确【方法技巧】判断培养基制作与接种操作是否合格的方法(1)从培养基制作是否合格上判断: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 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2)从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上判断: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接种菌菌落的特点,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未达到要求,需要分析原因,重新操作。2.(201
17、7江苏高考)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小明同学准备依据下图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酚降解高效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1)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_,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若上图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_,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除了需要水、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_。(3)下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_(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4)采用比色测定法(使用苯酚显色剂)检测降解后的废水中苯
18、酚残留量。先制作系列浓度梯度并进行显色反应,下表中15 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_。管号管号1 1 2 2 3 3 4 4 5 5 6 6苯酚浓度苯酚浓度(mg/L)(mg/L)1 1如果废水为50 mg/L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21%的苯酚残留,则需将残留液稀释_(填序号:51020)倍后,再进行比色。【解析】(1)蛋白胨和苯酚都是含碳有机物,可以为酚降解菌提供碳源。(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加苯酚用量可以增大酚降解菌的比例,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如果图中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说明培养液中酚降解菌数量过多,需要进一步稀释后再涂布,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平板培养基是
19、固体培养基,在配制的时候除了需要水、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琼脂等凝固剂。(3)因为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所以最后一次划线结束的时候更容易获得单菌落。(4)根据表中6号管中苯酚浓度为1 mg/L,可推知15号管中苯酚浓度应分别为0 mg/L、0.2 mg/L、0.4 mg/L、0.6 mg/L、0.8 mg/L。根据题意,废水为50 mg/L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21%的苯酚残留,要使稀释后苯酚残留液浓度在01 mg/L,需将残留液稀释20倍。答案:(1)蛋白胨、苯酚(2)增加稀释涂布凝固剂(3)(4)0、0.2、0.4、0.6、0.8角度二无菌技术 3.(2018全国卷)在生产、
20、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_。(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_。在照射前,适量喷洒_,可强化消毒效果。(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_(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解析】(1)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可以通过干热灭菌的方法来
21、灭菌。(2)巴氏消毒法是在7075 煮30 min或在80 下煮15 min,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高温瞬时消毒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由于时间较短,营养物质损失较少。(3)紫外线有消毒、灭菌的作用,在照射前,适量喷洒消毒液,可以强化消毒效果。(4)自来水消毒通常采用“氯气”或“紫外线”等方法。(5)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但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锅内冷空气没有排尽。答案:(1)可以(2)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3)破坏DNA结构消毒液(4)氯气(5)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4.(2018江苏高考)酵母的蛋白质含量
22、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如图所示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_,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_灭菌。(2)取步骤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标记好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中将温度约_(在25、50 或80 中选择)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倒置培养。(3)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所示进行划线。下列叙述合理的有_。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b
23、.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4)步骤中,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_供应。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 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_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解析】(1)不同种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适pH不同,所以,配制培养基时,溶化后需调pH。分装到试管中的培养基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2)倒平板时,锥形瓶中的培养基温度控
24、制在50 左右较适宜,温度太低会凝固,太高会烫手。(3)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用于平板划线时需注意题干中a、b、d所叙述的要点,为了获得专一酵母,只挑取效果最好的菌落就行,不需挑取多个菌落。(4)酵母在有氧条件下繁殖快,所以除了营养物质外,还需提供充足的氧气。对于死酵母通常用台盼蓝进行染色,活酵母不会被染色。设5个中格中应有m个,据题意可得到等式:m5104103=3109,m=60个。但由于用等体积的台盼蓝染液进行了染色,也被染液稀释了一倍,所以无色酵母数应不低于30个。答案:(1)pH高压蒸汽(湿热)(2)50(3)a、b、d(4)氧气无30【加固训练】1.(2018石家庄模拟)牛奶是
25、微生物培养的良好培养基,牛奶在饮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做如图所示操作。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 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再重复2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_,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_。(2)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 mL滴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的涂布工具是_。(3)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做什么改动?_。(4)从生牛奶取样培养得到的菌落中混有各种杂菌,从中检测出大肠杆菌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培养 应用 考点 情分 题目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