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教学设计.docx





《杜甫《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群文阅读线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诗歌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的三篇作品。“忧国忧民” 是少陵诗歌的重要题材,这其中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乱世飘零、生活窘困的人生上的漂泊,更有他政治失意、壮志难酬、痛惜国难民生的心灵的漂泊,读懂读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本节课将
2、对这些内容展开分析和探讨。 【课程目标】 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位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考纲要求:能读懂诗歌,能从形象、语言、手法、思想方面解读诗歌丰富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梳理字词句,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视频、小组探究等多种形式,从形象、语言、手法、思想等方面解读诗歌丰富内涵。 情感与态度:体味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体悟诗人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意象,析手法,理解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难点:体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学情】 学情分析:经过单元目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 “置身诗镜,缘景明情”
3、的鉴赏方法。加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学生可以独立完成部分学习任务。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1、平台:腾讯课堂 2、课件:课件使用focusky 软件制作,三维立体的动态效果加上水墨画的清新典雅,与古典文学更加契合。 3、软件:充分利用互动课堂中“画笔”“计时器”“随机挑人”等功能,使课堂气氛紧张活跃而高效。 4、资源:互动课堂相关教学资源、品读杜甫和李白(节选视频)、杜甫:旅夜书怀(康震、王立群短评视频) 【教学方法】 教法:学案导学法、问题驱动法、指导点拨法学法:诵读领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 、查阅
4、资料,回顾杜甫生平经历、创作背景。 2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翻译三首诗歌。 3 、找出诗中触动人心的句子并赏析。二 、 教学导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广袤的天地间飞翔着。飞过了千山万水,只为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心中的梦。可是我们在飞翔的路途中,总会遇到狂风,遇到暴雨,不知该何去何从。唐朝的那个夜晚,杜甫守着他那叶破旧的小船也找不到前方的路,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去聆听他的心声。 三 、作者介绍 (PPT 展示) 1、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誉,与李白并称“李杜”,是我国古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杜甫作品 代表作“三吏”“三别”等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百姓的疾苦。 3、杜甫人生的
5、四个阶段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立志高远)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 (3)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四 、 播放品读杜甫和李白杜甫:旅夜书怀(康震、王立群短评)等相关视频,介绍背景 旅夜书怀写作之时(764 年),安史之乱在前一年刚刚结束, 杜甫已 53 岁,他入蜀后,进入挚友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严武得病去世,失去了朋友的庇护,杜甫不得不再次离开四川,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 阁夜作于两年之后的大历
6、元年,即 766 年冬,杜甫仍在漂泊途中,寓居夔州西阁。此时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凉。 登岳阳楼写于大历三年(768 年),杜甫从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是年诗人已五十七岁。此刻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 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五、文本研习 (一)教师提问:杜甫的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活动安排:全班分为 A、B、C 三组,每组选择一首朗诵并赏析。 教师提示: 1、赏析时紧扣每一联,不遗漏。 2、结合写作背景、作者
7、生平赏析,更加全面深入。 3、可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等)切入。 4、可抓重点字词,如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虚词赏析。 5、小组讨论时间:10 分钟。 B 组旅夜书怀交流展示(语音): 学生 a:首联的细草、微风、独夜舟这些意象是细微渺小的,颔联平野、大江、星月这些意象是广阔壮观的,这两组意象是不是可以看成对比?这两联结合来看,表现了作者随着一叶孤舟置身于广阔天地间的渺小和无助的悲戚。 教师(勾画意象)点评:1、细草、微风、平野、星月这些意象本身并不形成对比,形成对照的是这两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一渺小一阔大。 2、人置身于天地间,往往会产生生命渺小短暂的感慨,这样的诗句
8、有很多,比如赤壁赋中的“哀余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还有前段时间刚刚学过的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都属于这一类。只有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跳出了个人限制,站在人类整体命运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才体现出了难得的豁达。 学生b: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如果说前一句还可以看成是自谦,后一句就是明明白白的反语,结合创作背景来看,杜甫此时确实是又老又病,但他的休官,却不是主要因为这个,而是由于朋友严武去世,他在官场上失去依靠,受到排挤,政治失意,所以这一联是用反语表达心中的悲愤不平。 教师点评
9、:非常好!知人论世才能透过表象,准确把握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 学生c: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以沙鸥自比,表现了诗人飘泊无依的感伤。 学生d(总结):旅夜书怀传达了诗人的悲愤不平以及置身广阔天地间却不知何去何从的漂泊无依的感伤。 教师:你能试着朗诵出这种感情吗? 学生d 朗诵 教师点评:不错!悲愤不平处的压抑与漂泊无依的低吟格外触动人心。 A 组阁夜交流展示(语音): 学生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把夔州称为天涯,有万里飘泊的意味,表达了诗人岁末时分客居天涯的凄凉。 教师点评:其实也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比如说“岁暮”一语双关, 明指一年快结束的时候,暗指诗人已入暮年
10、,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学生 2:颔联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应该是视听结合,上句写听觉所闻,渲染了气氛的悲凉,下句写视觉所见,描绘了景物的壮观,共同传达出一种悲壮的情绪。 教师(勾画“鼓角”、“星河”)点评:如果这两句仅仅描写眼前实景,这样赏析是没有问题的,但结合文下注释来看,实际上还暗含了后汉书中“祢衡击鼓”和汉书中“天星尽摇”的典故,那么鼓角悲壮、星河动摇就是民有怨气、百姓劳顿的表现,所以作者要传达出的不仅是对战争频仍的时局的忧虑,或是对某一处景致的欣赏, 更是对百姓流离失所、困顿不堪的命运的悲悯同情。 这就像春江花月夜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如果单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夜书怀 阁夜 登岳阳楼 杜甫 岳阳楼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