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下学期质检一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夫人主之听治也,虚心而弱志,清明而不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者。则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治国之道明矣。文王智而好问,故圣;武王勇而好问,故胜。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千钧之重,乌获不能举也;众人相一,则百人有余力矣。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则乌获不足恃乘众人之智者则天下不足有也。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夫推而不
2、可为之势,而不修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其功,而况当世之主乎!夫载重而马赢,虽造父不能以致远;车轻马良,虽中工可使追速。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是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聋者可令嗺筋,而不可使有闻也;瘖者可使守圉,而不可使言也。形有所不周,而能有所不容也。是故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3、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谏议大夫王珪曰:“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汉昭帝时,有人诈称卫太子,聚观者数万人,众皆致惑。隽不疑断以蒯聩之事。昭帝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古义者,此则固非刀笔俗吏所可比拟。”上曰:“信如卿言。”(节选自贞观政要崇儒学)【注】嗺:口动的样子。瘖:同“喑”,哑。圉:马圈。隽不疑:昭帝时为京兆尹。蒯聩:春秋时卫灵公世子,逃亡国外,灵公死后,孙辄继位,他要回国争夺帝位,辄拒而不纳。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是故A任一人B之力者C则乌获D不足恃E乘众
4、F人之智者G则天下不足H有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指无论、不分,与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中的“无”意思相同。B人事,指人力所能及的事,与归去来兮辞并序“尝从人事”中的“人事”意思相同。C因,指依循,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中的“因”的意思不同。D信,指果真,与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中的“信”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主治理天下要让群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利用众人的智慧就没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借助众人的力量就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B大禹治水,兴修水利,但不能使江河西流;后稷
5、垦荒,引导百姓务农,却不能让禾苗在冬天生长。君主不是圣人,所以不能违背自然规律。C如果根据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根据技能安排合适的事情,那么人们就不会感到有压力和困难,也不会因无法胜任而出现过失。D唐太宗认为用人要以德行、学识为本,使用合适的人才是治国的关键;王珪认为臣子要有学问,要能借鉴前人的言行处理问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4分)(2)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古义者,此则固非刀笔俗吏所可比拟。(4分)14材料二中王珪陈述自己观点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河南省重点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
6、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民从上也,不从口之所言,从情之所好者也。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民轻财。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是故明君知民之必以上为心也,故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故上不行,则民不从;彼民不服法死制,则国必乱矣。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虚也。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矜者,细之属也。凡论人而违古者,无高士焉。既不知古而易其功者,无智士焉。德行未成于身而违古,卑人也。事无资,遇时而简其业者,愚士也。钓名之人,无贤士焉。钓利之君,无王主焉。贤
7、人之行其身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贤人之行,王主之道,其所不能已也。(节选自管子法法第十六)材料二:天道施,地道化,人道义。圣人见端而知本,精之至也;得一而应万,类之治也。动其本者不知静其末,受其始者不能辞其终。利者,盗之本也;妄者,乱之始也。夫受乱之始动盗之本而欲民之静不可得也。故君子非礼而不言,非礼而不动。好色而无礼则流,饮食而无礼则争,流争则乱。故礼,体情而防乱者也。民之情,不能制其欲,使之度礼。目视正色,耳听正声,口食正味,身行正道,非夺之情也,所以安其情也。变谓之情,虽特异物性亦然者,故曰内也。变变之变,谓之外。故虽以情,然不为性说。故曰:外物之动性,若神之不守也
8、。积习渐靡,物之微者也。其入人不知,习忘乃为,常然若性,不可察也。纯知轻思则虑达,节欲顺行则伦得,以谏争侗静为宅,以礼义为道,则文德。是故至诚遗物而不与变,躬宽无争而不以与俗推,众强弗能入,蜩蜕浊秽之中,含得命施之理,与万物迁徙而不自失者,圣人之心也。(节选自春秋繁露天道施第八十二)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A受乱之B始C动盗之D本E而欲F民之静G不可H得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轻,文中表示不看重,“父利其然也”的“利”意为“以为有利”,二
9、者用法相同。B矜,文中指自夸、自大,与贾谊过秦论中“锄櫌棘矜”中的“矜”意思不同。C简,文中指选择、挑选,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简”意思相同。D夺,文中指改变,与李密陈情表中“舅夺母志”的“夺”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管仲认为明君首先需要明白设立国家法令制度的重要性,“置法”“立仪”后,百姓行为规范有了根据就可以实现自己治理自己。B骄傲自满会使事物受到限制,会阻碍人的修身,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古道,抓住机遇,淡泊名利,内心笃定,才会成为真正的贤人。C圣贤之人具有高度悟性,能触类旁通,并且其言行必定合乎礼制要求,这与那些只看重利益以及秉性
10、虚妄的人而导致社会动乱不同。D圣人认为外物对人有巨大影响,但人还是应该保持上天赋予的禀性,就像蝉在浊秽中蜕皮一样,能顺应万物变化却又能保住本心。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贤人之行其身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_(2)民之情,不能制其欲,使之度礼。_1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内”与“外”各自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分)_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
11、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也,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
12、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传,有删改)材料二: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选自老子修身,
13、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老莱子A亦楚人也B著书C十五篇D言E道家F之用G与孔子H同时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驾”字与“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驾”词义相同。B.“为”,文中指当作,与“为天下笑”(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为”词义不同。C.“强为我著书”与“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四章)中的“强”词义不同。D.“故无尤”与“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两句中的“尤”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14、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向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老子问礼,老子阐释了自己的看法,还斥责了孔子。孔子说自己见到的老子就像一条龙。B.老子看到周朝衰落,就要离开。到了关口,关令尹喜请求老子为他写一本书,于是老子写了一本讲述道德的含意的书。C.老子修道养身,他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有人说周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D.老子修身中说,天地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久;圣人把自身置于众人之后,却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而占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4分)(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
15、几于道。(4分)14.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不作为、得过且过。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种认识的看法。(3分)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甚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
16、,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危矣。”“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伺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夫爱马者,以筐盛屎,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选自庄子人间世,有删改)材料二: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莫如之何也已矣。”
17、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背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选自论语,有删改)注傅:师傅,老师。天杀:天性刻薄、凶残。入:陷入,苟同。出:显露,显示。町畦:田界。溺:马尿。巽:恭顺。笾豆:古代用于祭祀的两种礼器。恂恂:温和恭顺的样子。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
18、过三处不给分。(3分)其知A适足B以知C人之过D而不知E其所以过F若然者G吾奈之H何?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危吾国”中的“危”与成语“正襟危坐”中的“危”词义相同。B伐,自夸,炫耀,与屈原列传“平伐其功”中的“伐”词义相同。C“巽与之言”与“欲与亚父”(鸿门宴)两句中的“与”词义不同。D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也泛指官吏,这里指前者。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阖将要去做卫灵公太子的师傅,便去请教蘧伯玉。蘧伯玉告诉他,他问得很好,要警惕,要谨慎,要端正自己的行为。B蘧伯玉说,外表将就顺从他而
19、不能过分陷入,内心调剂诱导他而不能有所显露,外表过分将就顺从和内心调剂诱导太显露都不好。C蘧伯玉举养虎者等例子来阐释道理,蘧伯玉说虎喜欢喂养它的人,因为人们顺从了虎的性子;虎伤害人,因为人们违逆了虎的性情。D孔子认为要与可以谈话的人谈,不要与不可谈话的人谈,聪明的人不错失人,也不白费言语;孔子在宗庙朝廷,谨慎而不善言辞。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4分)(2)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莫如之何也已矣。(4分)1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怎样待人处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3分)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
20、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饮泉亭记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吏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子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
21、?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人之好利与好名,皆当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