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1).docx
《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1).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电信诈骗的严重性,并增强自我防范意识。2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学会识别诈骗信息。3教导学生如何在遭遇电信诈骗时正确应对,降低损失风险。4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安全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与识别方法。难点: 如何提高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真实案例,引起学生兴趣。讨论学生对电信诈骗的初步认识。. 阐述本次班会的主题和重要性。案例一:2024年1月24日,遵义播州区某小学学生小华(化名,12岁)在家用父母手机观看游戏视频时,看到一个免费领游戏皮肤的视频,便添
2、加了视频里面的QQ群号。进入群聊后,群管理员主动添加小华,声称只要按照他的步骤操作,就可以免费领到游戏皮肤。小华老老实实地照做,用父母的微信扫了码,没想到竟弹出“微信即将被封号”的提示页面,小华十分惊慌,不知所措,群管理员安慰他说没事,只要按步骤完成身份验证,就可以避免被封号。于是对方又发来一个二维码,让小华用父母的微信扫码,跳出了一个需要输入密码的付款界面,骗子一再强调钱肯定会退回的,小华起初还有一些犹豫,但对方说若不及时解封,他父母就将要坐牢,12岁的孩子经不住吓唬,接连扫码输入密码,付款2万余元,直到消息提示账户余额不足,这才告知父母并报警。案例二:沈某在玩游戏时看到游戏聊天框内有一条“
3、进群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的消息,申请进群后,一位网名“派送员”的人告诉沈某扫描群内二维码便可领取大量游戏福利。沈某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并填写了相关信息后,网页忽然显示微信将被冻结,沈某便联系“派送员”,对方称系沈某操作不当,并向其推送一个网名为“处理员”的人。“处理员”称需要通过转账证明微信是本人使用,验证后将如数退还所有资金。沈某便按对方要求,先后向指定账户转账18000元,后因被对方拉黑才发现被骗。案例三:2024年1月16日,遵义习水县某中学学生小明(化名,14岁),用家长手机玩某款网络游戏时被拉进一个QQ群,群里“客服”称,可免费赠送游戏皮肤。当小明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后跳转出来的页面却显
4、示:“由于违法领取皮肤账号已被官方锁定”,“如果不及时解除冻结将会影响个人征信,律师会将你爸爸妈妈告上法庭,警察还会上门来抓你”,经“客服”一阵忽悠和恐吓,小明被彻底吓懵,先后10次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致使家长银行卡内2万余元被转走。案例四:邵某在微信群内看到“免费送礼品、点赞评论返佣金”的信息及二维码,扫码联系上客服并按要求下载了一款APP,随后在APP内“接待员”指导下做刷单任务。完成5单小额任务后收到了对应的佣金,并可全部提现到银行卡中。邵某遂开始认购金额更大的组合任务单,投入总本金11万元。但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却发现已无法提现,APP“接待员”称因邵某操作失误造成“卡单”,要再做一次复
5、合任务才能提现,邵某此时才发现被骗。(二)知识讲解. 讲解电信诈骗的定义、特点、分类。电信诈骗的定义: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的特点:1.紧迫感:诈骗者常常会制造一种紧迫感,让受害者感到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否则就会错过机会或面临严重后果。2.诱惑性:诈骗者会利用各种诱惑手段,如高额回报、免费赠品等,来吸引受害者的注意力。3.恐惧感:诈骗者会利用受害者的恐惧心理,如威胁要逮捕、起诉、冻结账户等,来迫使受害者服从他们的要求。4.信息不全:诈骗信息通常会缺少关键细节,让受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辅导精品资料 精品班会资料 班级管理艺术 情绪调适资料 生命教育资料 社会适应精品资料 中学励志演讲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学校精编发言稿 学生职业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