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与边塞诗.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田园诗与边塞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园诗与边塞诗.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田园诗与边塞诗田园诗与边塞诗 本文关键词:边塞诗,田园诗田园诗与边塞诗 本文简介:边塞诗派表现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西北边疆奇异壮美的景色。在写成功的喜悦及失败的苦痛时,也反映了斗争对广阔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产生了很多优秀杰出的诗篇。这个流派后来被称为“边塞诗派”。边塞诗主导特征是壮丽,阳刚之美。境界阔大,气概宏伟,景物秀丽,田园诗与边塞诗 本文内容:边塞诗派表现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西北边疆奇异壮美的景色。在写成功的喜悦及失败的苦痛时,也反映了斗争对广阔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产生了很多优
2、秀杰出的诗篇。这个流派后来被称为“边塞诗派”。边塞诗主导特征是壮丽,阳刚之美。境界阔大,气概宏伟,景物秀丽,情调激扬,令人感到一种极为壮健的生命力,体现了当时高扬的民族精神。1“闺怨”和“征人怨”:抒写了征人夫妻分别的哀怨心情,如高适的“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燕歌行)2边塞风光的描写: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有的是写斗争中的小景,如王昌龄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
3、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和张仆射塞下曲之二)对西北荒漠中边城的描写,都是风景诗中的压卷之作。3歌颂反抗异族侵略斗争,描写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概,激励他们建功立业,是边塞诗的最重要的主题,王昌龄的从军行和出塞,以“黄沙一百零一战穿金甲”、“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句,歌颂了边防将士的英勇精神。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宁为一百零一夫长,胜作一书生,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高适高适在梁宋时期,虽然生活贫困,作风却特别豪侠浪漫。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类诗,和他的边塞诗一样,也为当时和后代人所传诵。他的诗歌风格雄厚浑朴,笔势豪健。殷番河
4、岳英灵集说他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1创作特点:边塞诗多作于蓟北之行和入河西幕府期间,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除七言歌行外,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纳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个人的边塞见闻、视察思索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从创作方法上看,高适诗平实沉著,为典型的现实笔墨;高适总是根据生活的原来面目去反映生活,像平面镜一样去观照,而不像三梭镜那样去折射。高适总是按客观事物固有的风貌、生活本身的逻辑,真实地反映它。简括地说,就是:实写,写实。2燕歌行分析:代表作,表达的思想感情极困难,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斗
5、争给征人家庭带来苦痛的深切怜悯;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并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纵横顿宕、以沉雄气质和浑厚骨力取胜。诗的思想内容很丰富、困难、深刻:1、歌颂爱国将士英勇抗敌,艰苦征战;2、指责边防失策、将帅无能,致使斗争旷日长久;写军中苦乐不均,令战士心寒,讽刺将帅骄奢,不恤士卒;3、怜悯将士们在艰苦的斗争中的思乡之情。诗中有对比,有指责,有怨愤,有讽刺,有歌颂,有怜悯。涉及受斗争牵连的各方面人物:天子、将军、士兵、思妇、敌人。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斗争的困难情感和深刻思索,足以代表盛唐士人对斗争的普遍看法,因而被誉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6、(二)岑参岑参(735773)岑参(735773),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7、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举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挚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颖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子)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新奇”(美陂行),所谓“新奇”,就是爱好新颖事物。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颖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
8、奇丽的浪漫色调,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旧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始终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
9、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将军金甲”三句更写出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示意力气,比照着前面敌人来势汹汹的描写,唐军这样不动声色,更显得猛悍精锐。“马毛带雪”三句写塞上寒冷,也显出唐军英勇无畏的精神。诗里虽然没有写战斗,但是上面这些描写烘托却已饱满有力地显出成功的必定之势。因此结尾三句预祝成功的话就是画龙点睛之笔。这篇诗所用的三句一转韵的
10、急促的节奏,和快速改变的军事情势也协作得很好。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是白昼的出师,因此写法也和前诗写夜行军不同。前诗是衔枚疾走,不闻人声,极力渲染自然;这首诗却极力渲染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让军队声威压倒自然。不同的手法,却表现出唐军英勇无敌的共同精神面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一百零一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
11、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一起先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方,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到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也显示出客中送别的困难心情。最终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依依送别的诗写得这样秀丽豪放,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象火山云歌送别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读之好象燥热逼人
12、。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溢奇情异采: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这是少数民族的神话,经“新奇”的浪漫诗人加以渲染,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不行思议的新颖世界。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脸娇娥纤
13、复浓,轻罗金缕花葱郁。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簇新事物。更值得留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相互来往,共同消遣的动人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锺泪不干。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很平凡,情意却很深厚。但是,他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闻说轮台路,年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
14、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更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安史乱后,他虽然也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篇中,发出了一些伤时悯乱的感慨,但比之前面说的那些边塞诗,就未免有些逊色了。他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说:“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这种心情也可以说明他浪漫豪情消逝,对安史之乱反映得很少的缘由。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怜悯。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验和高适不同。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概宏伟,想象
15、丰富,色采奇丽,热忱奔放,他的新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稀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动,到处形象丰满。在他的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也很留意向民歌学习。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宠爱。殷番、杜甫在他生前就赞扬过他的诗。2创作特色:岑参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其边塞题材的作品在盛唐诗人里留存最多。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绝域风
16、情,全都变得奇妙奇丽起来,并热忱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表现上,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独立新题。(三)王昌龄等其他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都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从军行是其名作。出塞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其他闻名边塞诗人还有李颀、王之涣、王翰等。在古代诗歌中,有几类是永恒的主题:爱情之思,羁旅之恨,边塞之苦。大量的诗人写出了有关这三类的精妙诗篇。蒲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1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前人对此诗评价甚高,它与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一首同被评为唐人绝句之冠。此诗之妙处在第三句,转折尤在“君莫笑”三字,由此顺当引出对千古戍人的评论:古来征战几人回。使人于沉痛之外,亦见戍人之慷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一百零一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少伯人称“七绝圣手”,其精湛功力于上面两首可见(因秦时明月一首盛名太著,故此处不录)。第一首描写长云暗雪山,孤城与玉门关相对,气概阔大。第三句“一百零一”“穿”二字,点出将士之勇及征战之苦。末句通常理解为立功之誓言,清人沈德潜则别有见
18、解: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由此可见对于古诗,只要理解得通,不必问作者有无此意。王昌龄(约6101757),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二十二年中宏词科。初补秘书郎,调犯水尉,谪岭南。后任江宁丞,又因事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结局很凄惨。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和高、岑多用七言古诗不同。他的从军行一直被推为边塞的名作。其中有的诗写出了战士爱国的壮志豪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一百零一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
19、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前诗借雪山、孤城作背景,有力地显示出身经一百零一战,金甲磨穿的战士们誓扫楼兰的决心。后诗极力刻画战士们将上战场时听到前军捷报的情景,透露了他们更加激昂的心情。有的诗则抒写了战士们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烽火城西一百零一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两诗都是写听乐曲引起愁思,擅长融合情景。前诗由高楼黄昏的海风,烘托出乐曲引起的万里相思的情感,是融景入情;后诗借长城月夜的苍凉景色来衬托乐曲的离别之思,是融情入景。这些诗写的虽是“边愁”,但意境雄浑开扩,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
20、顺缱绻的儿女之情。他的出塞诗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精确而真实地表达了士兵们共同的愿望:希望国家将帅任用得人,边防巩固,使他们能够获得和平的生活。“秦时明月汉时关”两句,不仅意境高远,而且以自秦汉以来边塞斗争连绵不断、多数兵士不得生还的历史,引起人们无限的深思。因此三、四两句所表示的愿望也就显得深厚含蓄,耐人反复吟味。除上举七绝外,他的五古代扶风主子答写一个战士垂老还家的苦痛,情节颇似鲍照的代东武吟。其中“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尤其为殷番所称道。他描写宫女、思妇的一些小诗,也很精彩,如长信秋词:
21、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这里寒鸦背上带来的昭阳日影,梦后西宫夜宴的灯火,都交织着宫女们的希望和悲观的心情。他正是从这些日常生活的微小感觉中,揭示了宫女们悠长而深刻的内伤心苦。闺怨诗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从当前的感受引起往事,以冲突的心情表达怨思,更觉深刻宛转,爱护入微。此外如芙蓉楼送辛渐、听流人水调子等也是他的七绝名篇。七言绝句亦源于民歌,魏晋之行者歌、豫州歌都是句句用韵的七言小诗。宋汤惠休的秋思引是最早的文人七言小诗,第三句已不用韵。梁陈北朝,作者渐多,萧纲的夜望单飞雁、魏
22、收的挟琴歌、庾信的代人伤往都比较闻名。隋无名氏送别诗,平仄已暗合规格。初唐偶作者颇多,但成就不高。盛唐作者辈出,乐府唱词,也主要用绝句。而王昌龄对七绝用力最专,成就最高,后代称为“七绝圣手”。由于他擅长捕获典型的情景,擅长概括和想象,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和谐宛转,民歌气息很浓。所以他写传统的主题,能令读者感到意味深长,光景常新。李颀(生卒年不详),东川(四川三台)人。开元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尉。久未迁调,归东川别业过炼丹求仙的隐居生活。高适、王昌龄、王维、崔颢都是他的挚友。他的诗内容也比较多方面,边塞诗虽不许多,但成就却最为突出。古意一首说: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
23、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诗里写少年英勇豪侠,渴望立功的气概,虎虎如生。结尾听歌落泪的描写,在哀痛之中仍不失豪侠浪漫的气息。诗风在豪壮中略带苍凉。古从军行一篇,更是他边塞诗中的杰出代表作: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诗题是古从军行,诗中“玉门被遮”、“公主琵琶”、“蒲萄入汉”的故事,都出自史记大宛列传,诗人明显是用托古讽今的手法来反映现实。诗中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田园诗 边塞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