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与边塞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园诗与边塞诗.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田园诗与边塞诗田园诗与边塞诗 本文关键词:边塞诗,田园诗田园诗与边塞诗 本文简介:边塞诗派表现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西北边疆奇异壮美的景色。在写成功的喜悦及失败的苦痛时,也反映了斗争对广阔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产生了很多优秀杰出的诗篇。这个流派后来被称为“边塞诗派”。边塞诗主导特征是壮丽,阳刚之美。境界阔大,气概宏伟,景物秀丽,田园诗与边塞诗 本文内容:边塞诗派表现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西北边疆奇异壮美的景色。在写成功的喜悦及失败的苦痛时,也反映了斗争对广阔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产生了很多优
2、秀杰出的诗篇。这个流派后来被称为“边塞诗派”。边塞诗主导特征是壮丽,阳刚之美。境界阔大,气概宏伟,景物秀丽,情调激扬,令人感到一种极为壮健的生命力,体现了当时高扬的民族精神。1“闺怨”和“征人怨”:抒写了征人夫妻分别的哀怨心情,如高适的“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燕歌行)2边塞风光的描写: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有的是写斗争中的小景,如王昌龄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
3、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和张仆射塞下曲之二)对西北荒漠中边城的描写,都是风景诗中的压卷之作。3歌颂反抗异族侵略斗争,描写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概,激励他们建功立业,是边塞诗的最重要的主题,王昌龄的从军行和出塞,以“黄沙一百零一战穿金甲”、“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句,歌颂了边防将士的英勇精神。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宁为一百零一夫长,胜作一书生,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高适高适在梁宋时期,虽然生活贫困,作风却特别豪侠浪漫。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类诗,和他的边塞诗一样,也为当时和后代人所传诵。他的诗歌风格雄厚浑朴,笔势豪健。殷番河
4、岳英灵集说他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1创作特点:边塞诗多作于蓟北之行和入河西幕府期间,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除七言歌行外,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纳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个人的边塞见闻、视察思索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从创作方法上看,高适诗平实沉著,为典型的现实笔墨;高适总是根据生活的原来面目去反映生活,像平面镜一样去观照,而不像三梭镜那样去折射。高适总是按客观事物固有的风貌、生活本身的逻辑,真实地反映它。简括地说,就是:实写,写实。2燕歌行分析:代表作,表达的思想感情极困难,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斗
5、争给征人家庭带来苦痛的深切怜悯;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并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纵横顿宕、以沉雄气质和浑厚骨力取胜。诗的思想内容很丰富、困难、深刻:1、歌颂爱国将士英勇抗敌,艰苦征战;2、指责边防失策、将帅无能,致使斗争旷日长久;写军中苦乐不均,令战士心寒,讽刺将帅骄奢,不恤士卒;3、怜悯将士们在艰苦的斗争中的思乡之情。诗中有对比,有指责,有怨愤,有讽刺,有歌颂,有怜悯。涉及受斗争牵连的各方面人物:天子、将军、士兵、思妇、敌人。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斗争的困难情感和深刻思索,足以代表盛唐士人对斗争的普遍看法,因而被誉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6、(二)岑参岑参(735773)岑参(735773),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7、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举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挚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颖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子)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新奇”(美陂行),所谓“新奇”,就是爱好新颖事物。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颖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
8、奇丽的浪漫色调,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旧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始终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
9、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将军金甲”三句更写出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示意力气,比照着前面敌人来势汹汹的描写,唐军这样不动声色,更显得猛悍精锐。“马毛带雪”三句写塞上寒冷,也显出唐军英勇无畏的精神。诗里虽然没有写战斗,但是上面这些描写烘托却已饱满有力地显出成功的必定之势。因此结尾三句预祝成功的话就是画龙点睛之笔。这篇诗所用的三句一转韵的
10、急促的节奏,和快速改变的军事情势也协作得很好。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是白昼的出师,因此写法也和前诗写夜行军不同。前诗是衔枚疾走,不闻人声,极力渲染自然;这首诗却极力渲染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让军队声威压倒自然。不同的手法,却表现出唐军英勇无敌的共同精神面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一百零一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
11、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一起先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方,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到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也显示出客中送别的困难心情。最终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依依送别的诗写得这样秀丽豪放,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象火山云歌送别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读之好象燥热逼人
12、。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溢奇情异采: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这是少数民族的神话,经“新奇”的浪漫诗人加以渲染,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不行思议的新颖世界。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脸娇娥纤
13、复浓,轻罗金缕花葱郁。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簇新事物。更值得留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相互来往,共同消遣的动人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锺泪不干。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很平凡,情意却很深厚。但是,他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闻说轮台路,年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
14、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更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安史乱后,他虽然也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篇中,发出了一些伤时悯乱的感慨,但比之前面说的那些边塞诗,就未免有些逊色了。他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说:“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这种心情也可以说明他浪漫豪情消逝,对安史之乱反映得很少的缘由。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怜悯。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验和高适不同。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概宏伟,想象
15、丰富,色采奇丽,热忱奔放,他的新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稀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动,到处形象丰满。在他的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也很留意向民歌学习。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宠爱。殷番、杜甫在他生前就赞扬过他的诗。2创作特色:岑参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其边塞题材的作品在盛唐诗人里留存最多。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绝域风
16、情,全都变得奇妙奇丽起来,并热忱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表现上,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独立新题。(三)王昌龄等其他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都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从军行是其名作。出塞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其他闻名边塞诗人还有李颀、王之涣、王翰等。在古代诗歌中,有几类是永恒的主题:爱情之思,羁旅之恨,边塞之苦。大量的诗人写出了有关这三类的精妙诗篇。蒲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1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前人对此诗评价甚高,它与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一首同被评为唐人绝句之冠。此诗之妙处在第三句,转折尤在“君莫笑”三字,由此顺当引出对千古戍人的评论:古来征战几人回。使人于沉痛之外,亦见戍人之慷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一百零一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少伯人称“七绝圣手”,其精湛功力于上面两首可见(因秦时明月一首盛名太著,故此处不录)。第一首描写长云暗雪山,孤城与玉门关相对,气概阔大。第三句“一百零一”“穿”二字,点出将士之勇及征战之苦。末句通常理解为立功之誓言,清人沈德潜则别有见
18、解: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由此可见对于古诗,只要理解得通,不必问作者有无此意。王昌龄(约6101757),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二十二年中宏词科。初补秘书郎,调犯水尉,谪岭南。后任江宁丞,又因事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结局很凄惨。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和高、岑多用七言古诗不同。他的从军行一直被推为边塞的名作。其中有的诗写出了战士爱国的壮志豪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一百零一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
19、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前诗借雪山、孤城作背景,有力地显示出身经一百零一战,金甲磨穿的战士们誓扫楼兰的决心。后诗极力刻画战士们将上战场时听到前军捷报的情景,透露了他们更加激昂的心情。有的诗则抒写了战士们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烽火城西一百零一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两诗都是写听乐曲引起愁思,擅长融合情景。前诗由高楼黄昏的海风,烘托出乐曲引起的万里相思的情感,是融景入情;后诗借长城月夜的苍凉景色来衬托乐曲的离别之思,是融情入景。这些诗写的虽是“边愁”,但意境雄浑开扩,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
20、顺缱绻的儿女之情。他的出塞诗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精确而真实地表达了士兵们共同的愿望:希望国家将帅任用得人,边防巩固,使他们能够获得和平的生活。“秦时明月汉时关”两句,不仅意境高远,而且以自秦汉以来边塞斗争连绵不断、多数兵士不得生还的历史,引起人们无限的深思。因此三、四两句所表示的愿望也就显得深厚含蓄,耐人反复吟味。除上举七绝外,他的五古代扶风主子答写一个战士垂老还家的苦痛,情节颇似鲍照的代东武吟。其中“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尤其为殷番所称道。他描写宫女、思妇的一些小诗,也很精彩,如长信秋词:
21、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这里寒鸦背上带来的昭阳日影,梦后西宫夜宴的灯火,都交织着宫女们的希望和悲观的心情。他正是从这些日常生活的微小感觉中,揭示了宫女们悠长而深刻的内伤心苦。闺怨诗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从当前的感受引起往事,以冲突的心情表达怨思,更觉深刻宛转,爱护入微。此外如芙蓉楼送辛渐、听流人水调子等也是他的七绝名篇。七言绝句亦源于民歌,魏晋之行者歌、豫州歌都是句句用韵的七言小诗。宋汤惠休的秋思引是最早的文人七言小诗,第三句已不用韵。梁陈北朝,作者渐多,萧纲的夜望单飞雁、魏
22、收的挟琴歌、庾信的代人伤往都比较闻名。隋无名氏送别诗,平仄已暗合规格。初唐偶作者颇多,但成就不高。盛唐作者辈出,乐府唱词,也主要用绝句。而王昌龄对七绝用力最专,成就最高,后代称为“七绝圣手”。由于他擅长捕获典型的情景,擅长概括和想象,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和谐宛转,民歌气息很浓。所以他写传统的主题,能令读者感到意味深长,光景常新。李颀(生卒年不详),东川(四川三台)人。开元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尉。久未迁调,归东川别业过炼丹求仙的隐居生活。高适、王昌龄、王维、崔颢都是他的挚友。他的诗内容也比较多方面,边塞诗虽不许多,但成就却最为突出。古意一首说: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
23、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诗里写少年英勇豪侠,渴望立功的气概,虎虎如生。结尾听歌落泪的描写,在哀痛之中仍不失豪侠浪漫的气息。诗风在豪壮中略带苍凉。古从军行一篇,更是他边塞诗中的杰出代表作: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诗题是古从军行,诗中“玉门被遮”、“公主琵琶”、“蒲萄入汉”的故事,都出自史记大宛列传,诗人明显是用托古讽今的手法来反映现实。诗中不
24、仅对胡汉双方士兵怨恨斗争的心情有真实的描绘,而且还尖锐地提出了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斗争对谁有利的问题。结尾两句,尤其写得警辟深刻,动人心弦。这首诗思想的深刻、感情的沉痛、章法的整饬、音韵的宛转,都有近似高适之处。李颀还有一些赠别挚友的诗,颇能刻画出挚友的独特性格。如写草圣张旭“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的兀傲狂放的形象,和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所写的张旭形象异曲同工。其他如写梁皇,写陈章甫都有一种落魄而又气概轩昂的性格,能给人显明的印象。从这些挚友的形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李颀本人性格豪侠热忱的一面。李颀有两首写听音乐的诗,也颇为后人所传诵。特殊是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
25、在刻画胡笳的情调、意境上,比方形容极富于改变:董夫子,通神明,深林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一百零一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复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在诗里,真境和幻景缤纷交织,听觉和视觉恍忽难分,弹者和听者的心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使人惊异音乐家艺术的魅力。另一首听安万善吹咸篥歌,其形容比方的奇异改变,也和此诗约略相像。正因为李颀很关切和理解边塞生活,所以他描写这些反映边塞生活的音乐也如此动人。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民族文化沟通对唐诗发展的主动影响。
26、盛唐诗中七言律诗数量不多,胜利的作品为数更少。但李颀的送魏万之京等诗却写得格律谨严,韵味婉厚,颇为后代评论家所赞美。不过他的七律总共不过七首,内容也比较单纯,还看不出他在这方面的创建改变。盛唐时代还有一些以边塞诗著名的诗人。王之涣(688742)是一个年辈较老的盛唐边塞诗人,惋惜诗篇遗留下来的极少。但凉州词一首却是“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名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以塞外荒寒壮阔的背景,以及羌笛所吹的折杨柳乐曲,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表现了对戍卒的深厚怜悯。后两句尤其含蓄双关,宛转深刻。他的另一名作是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27、,更上一层楼。寥寥二十字写出落日山河的苍茫壮阔景色,以及登高望远、极目骋怀的一片雄心。诗思高远,很富于启示性。王翰(生卒年不详)的凉州词也很驰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里极写将军刚要尽情痛饮却被催走上战场时的困难心情。诗中流露出了一种深厚的愁闷感伤。崔颢(734754),“少年为诗,属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殷番语)。他的边塞诗,题材风格颇有特色。例如赠王威古: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立刻共倾酒,野中聊割鲜。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烽火去不
28、息,胡尘高际天。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这首诗和他另一首古游侠呈军中诸将,都颇似曹植的白马篇、名都篇,着力于人物意气风度的描绘。诗中春草射猎,野中割鲜的场面,尤其写得从容闲暇,富有生气。他的雁门胡人歌,写秋日出猎,山头野烧的代北景色以及胡人在和平常期从容醉酒的风习,也很簇新新颖。此外,他的名作黄鹤楼七律,抒发登临吊古、怀土思乡的心情,颇有豪放不羁的气概。这里,我们还要提到天宝时期的刘湾和张谓。他们在天宝后期政治腐败、阶级冲突尖锐的状况下,以相当显明尖锐的诗笔,写出了和上述边塞诗风格不同的新作。刘湾的出塞曲,写一个应募从军的并州少年,最初幻想“一百零一斗争王公”,后来在“
29、去年桑乾北,今年桑乾东”的连年转战过程中,最终相识到封建统治者所设的骗局:“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这样一语道破的大胆揭露,在他以前的边塞诗中的确是罕见的。晚唐曹松的名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已亥岁二首)正是从他这里脱胎改变的。张谓的代北州老翁答,殷番河岳英灵集曾提到,可知是天宝十二载以前的作品:负薪老翁住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伴同死生。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近传天子尊武臣,强兵直欲静胡尘。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诗中所述斗争兵役给人民带来
30、破产流亡,使我们想起杜甫在天宝十一载所作的兵车行。这也是前期边塞诗没有接触到的主题。朴质显明的自白,没有更多的渲染烘托。也是一种新的风格。盛唐边塞诗人和山水田园诗人,虽然都没有提出各自的创作主见,但在创作实践上俨然是两个不同的流派。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从题材到诗体,都各有特色,各有专长。对后代的影响也不同。一般说来,山水田园诗人的消极影响是比较大的。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前半生主要是在家闭门苦学,灌蔬艺竹,为乡里救患释纷,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才到长安,求仕悲观。在江淮吴越各地漫游了几年,重回家乡。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曾引他作过短期的幕僚,最终还是归隐,死在家里。孟浩
31、然一生经验比较简洁,没有入过仕途,而且完全生活在开元承平常代,没有经验许多生活风波,这就确定他的诗歌思想内容不够丰富,但他的思想也没有发展到幽冷孤独的程度。他一生虽然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但他内心却相当冲突。他的书怀贻京邑同好诗说:“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谢遂弹冠,安能守固穷?”这里清晰地说明白他对于仕途的热望以及期盼挚友们援引的心情。但是,他四十岁北上长安,除了赢得诗坛盛名而外,求仕的希望完全落空了,他的心情起先转为愤激: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孤独。还掩故园扉。留
32、别王侍御维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归故园作由于求仕悲观,转而对当朝的权贵深表不满。新唐书本传闻他曾经对玄宗朗诵后一首诗而遭到斥责,事情或许不行靠,但在说明这首诗的愤激心情上,却很合乎真实。也许到了晚年,他这种仕与隐的冲突才慢慢冲淡下来。孟浩然的代表作品是山水田园诗。这些诗,有一部分是漫游秦中、吴越等地所写的。例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江上思归一百零一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与颜钱
33、塘登障楼望潮作在前诗中,旅途思归的心情和初冬江上凄寒的景色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怅惘迷茫之中,隐含着一种身世落拓之感。后一首诗,写惊涛如雷如雪,也颇具壮丽。其他如宿建德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晚泊浔阳望庐山等篇,也都是漫游中的名作。他多数的山水诗,都是写家乡襄阳的鹿门山、万山、岘山、鱼梁州、高阳池等名胜景物。例如: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平渡头歇。天涯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其醉重阳节。秋登兰山寄张五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34、夜归鹿门歌诗中流露的怀慕隐逸的思古幽情,和我们已经很隔膜疏远了。但是,襄阳一带的景物: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象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门山的烟树,庞公松径下的月光,经他这个熟识家乡的诗人不经意地叙述出来,却历历如画,使我们感到平凡而又亲切。他虽然写过“我年强以仕,无禄尚忧农”这样的诗句,他未必就亲身参与过劳动,但他原委是半生住在农村的,他的田园诗数量虽不多,生活气息却相当深厚: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
35、后这些诗虽然缺乏陶诗的那种志向境界,也缺乏劳动生活的体验,但前一首写农家生活,简朴而亲切;写故人情意,淳淡而深厚。能给人历久难忘的印象。后一首,更是“淡到看不见诗”的家常话,但是,乡村黄昏的景色气氛,却写得特别真实。又如他的小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意境也很簇新,得到了人们广泛的传诵。苏轼曾经说过,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后山诗话引)。他所说的“才”和“材料”,主要是指才学,指在诗中博采成语典故。这严格说,并不能成为孟浩然的缺点。假如按我们的理解,把“无材料”说明为生活经验的简洁,思想内容不丰富,那么苏轼这几句评语就更切中孟浩然的弱点
36、。孟浩然的好诗不仅数量不多,而且篇幅也多半很简短,他所擅长的诗体,主要是五古和五律。但是,从艺术的完整、精致来说,他却完全可以和王维并驾齐驱,各标风韵。杜甫说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皮日休说他:“遇思入咏,不钩奇抉异,龊龊束人口,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郢州孟亭记)。都完全合乎事实。他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高,比李白、王维大十二岁。他诗集里,还残留着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痕迹。如美人分香、同张明府碧溪赠答等诗,还有宫体影响。他的某些诗句,也有化用鲍照、谢挑、阴铿、薛道衡的地方,但是,他化用前人诗句,往往能青出于蓝,不着痕迹。在创建盛唐诗歌浑融完整的共同风格上,他是有不小贡献的。因此,李白、杜
37、甫、王维等盛唐诗人对他都深怀敬意,并给他的诗以相当高的评价。王维(73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二十一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的事,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后来回长安,得张九龄的提拔,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等官职。由于张九龄罢相等缘由,他大约在四十岁以后就起先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最初隐居终南别业,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优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奉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并见旧唐书本传)。安史之乱,他追随玄宗不及,为安禄山所获,
38、强迫他作给事中伪官。肃宗回京后,他一度被贬官,最终又升至尚书右丞,卒于官。王维的思想,可以四十岁左右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具有肯定的憧憬开明政治的热忱,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曾经表现了一些不满。对张九龄的“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献始兴公)的开明政治,则主动表示支持。但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再加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改变,他慢慢觉得仕途生活“既寡遂性欢,恐遭负时累”(赠从弟司库员外球),就起先了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切”(酬张少府)的亦官亦隐的生活。甚至对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在他诗里也几乎没有什么主动的反映。
39、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行”的冷眼旁观的看法。他说:“君子以布仁施义、活国济人为适意,纵其道不行,亦无意为不适意也。苟身心相离,理事自如,则何往而不适?”他甚至讪笑陶渊明弃官以后又乞食,是“一惭之不忍”,以至弄得“屡乞而多惭”(以上均见与魏居士书)。到了晚年,他更是抱着“一生几许难过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的心情,完全变成一个“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王维的诗,保留下来的有四一百零一多首。虽然他的诗多半无法编年,但我们还大致可以看出他前后期诗风的不同。象盛唐很多诗人一样,王维前期也写了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这些诗或写少年的豪迈,或写大将的英武,或叙征戍之苦,或写凯旋之乐,
40、都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忱。例如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写少年游侠的昂扬意气,很有浪漫主义的气息。从军行、燕支行等诗也是有浪漫豪情的边塞诗。他的名作老将行,写一个自幼英勇、身经一百零一战、最终被统治者弃置不用的老将,当外族侵略的时候,又雄心勃勃地奉诏出征:“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诗中既表现了老将的令人感动的爱国精神,又指责了封建统治者对一个身经一百零一战的将军的冷漠无情,抒发了他仕途失意的不满。在济上四贤咏里,他赞扬了“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的崔录事,“使气公卿座,论心游侠扬”的成文学,和“著书盈万言”、“饮水必清源”
41、的郑、霍二山人。他们都是“解印归田里”或“中年不得意”的有志之士,诗里有意识地把他们正直高尚的形象和那些“幸有先人业,早蒙明主恩”的“翩翩繁华子”作对比,指谪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的一面。寓言二首也是这一类的诗。王维擅长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才能,在前期的诗里已经有了精彩的表现。例如:“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宿郑州)。“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齐州送祖三)等诗句,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特殊是他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全篇气概流畅,“大漠”两句写景尤为壮美。出塞作的“暮云空碛时驱马,秋
42、日平原好射雕”,气象也很开阔。王维后期的诗,主要是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例如: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父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前诗所描绘的薄暮农村的景色气氛,以及那种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优闲情调,都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王绩的野望。后一首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曾经被人认为是最得理趣的名句,但这不过是他欣赏流水行云时所流露出来的“万事不关切”的生活情趣罢了。他后期诗中最为人们称道的辋川集绝句,尤其
43、值得我们留意: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犯难?空悲昔人有。孟城坳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象鹿柴这样的诗,假如单独地来看,所写的空山中偶然听到的人声,深林里偶然照到青苔上的一缕斜阳,的确能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竹里馆、辛夷坞也同样写得很幽美。但是,我们假如把“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等句联系起来,就不能不惊异诗人感情的幽冷和孤独了。无怪胡应麟要说辛夷坞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了。至于孟城坳一首,从为辋川别墅过去
44、的主子宋之问感叹,联想到自己也不能和辋川山水同在,更表现了他这个庄园主子空虚没落的心情。漆园一首中,他以自己亦官亦隐、“无可无不行”的萧散优游的自画像来代替古人心目中的漆园傲吏的形象,思想也同样是消极的。这些诗在艺术上的胜利,并不能掩饰他思想上的严峻缺点。王维后期的诗,在他诗集里占有大半数的篇幅,他的山水田园的名篇如田园东七首、过香积寺、鸟鸣涧、积雨辋川庄等,都是归隐以后的作品,都在闲静孤寂的景物中流露了对现实特别冷漠的心情。至于夏日青龙寺谒操禅师、谒睿上人等充溢佛家空无寂灭的唯心哲理的诗篇,就更不必说了。但是,他后期这些几乎和现实生活绝缘的、“萎弱少骨气”的山水田园诗,却因为和后代文人们的消
45、极思想发生共鸣,受到很多文人无保留的赞美。有人甚至推尊他为“诗佛”,把他捧到和李白、杜甫同样高的地位,这明显是极端错误的。当然,他后期的山水田园诗里,也有少数诗篇,佛老消极思想流露得比较少,并且具有肯定的活泼自然的生活气息。例如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写农夫们心情开心地迎接春天的蒸蒸而上的气象,是很动人的。其他如山居秋暝、送梓州李使君等,也是较有生气的好诗。王维还写过一些闻名的赠别挚友的抒情绝句。例如以下两首: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前一首被谱成阳关三叠的送行乐曲,
46、早就成为众所周知的名作。后一首把对挚友惜别的心情,比作遮拦不住的江南江北的春色,想象也特别簇新。两诗的思想感情也是健康自然的。云溪友议记载盛唐音乐家李龟年在安史乱后流落江南所唱的“红豆生南国”、“清风明月苦相思”两首诗,也是王维写爱情的名作。王维的诗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从前面所举的那些山水田园诗,我们可以看到他既能概括地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正因为他视察自然的艺术本事很高,所以他能够奇妙地捕获适于表现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以山居秋暝这首名作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
47、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地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备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簇新的感受。它好象一只安静美丽的抒情乐曲,又象一幅清爽秀丽的山水画。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确说出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象“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淇上即事田园),“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取景上深具画家构图的匠心。而“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春园即事),“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等,更表现了画面色调衬托的美丽。他的诗既有陶诗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谢诗精工刻画的描写。语言也高度清爽洗炼,朴实之中有润泽华采。的确深得陶诗“清腴”的特色(沈德潜说诗啐语)。正因为他的山水诗在艺术上有这样高的成就,所以在当时和后代取得了很高的声誉,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其他的山水田园诗人,成就都不够高。储光羲(737760?)的田园诗,曾被人认为得陶诗之质朴,但这只是看到他诗的表面。例如田家即事: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老农要看此,贵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