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5篇)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1今年4月21日,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终于有了自己的课程标准, 并且正式更名为“信息科技”,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需要教 师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和经验,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课标的规划意 图,同时,教师还要有勇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精神。“科”与“技”并重信息科技强调课程的科学属性,但并不弱化课程的技术属性,也就是主张 “科”与“技”并重。改变以往信息课程“工具论”的固化思想,避免在课程开 发与实施过程中仅仅围绕具体软件工具的使用,应同时关注其蕴含科学原理,问 题解决的思维方法和处理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
2、科学精神和技术伦理。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深有体会,平时学生见到我们会称呼我们为 “信息老师”,但是在上课时,问学生学过哪些内容,他们会回答“学过Excel、 美图秀秀、Scratch”而不是回答“学过电子表格处理、美化图片、制作小游 戏”,虽然我们上课时可能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是哪一个具体软件, 但是我们可能在无形中给学生了一种暗示,我们学习的是这个软件,这个工具, 因为我们在教学时就是紧紧围绕某一个软件展开学习的,从这个软件叫什么名 字,到这个软件的安装、使用方法甚至是快捷方式的使用技巧,却忽略了这个软 件实现的功能,这些功能实现的科学原理以及使用这个软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3、思维方法。当教师自己有了 “信息工具论”的思想,这种思想就会潜移默化的影 响学生。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发展在未来,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自觉适应 信息科技快速更迭的能力。软件的推陈出新和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这款软件现 在特别好用流行,没过多久,更好用的软件出现了,而我们旧的软件才刚入门, 这样会导致我们学的东西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 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更快也更广,如果他们知道有更好的替代产品,他们 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怀疑,“为什么有更好用的工具我们不学要学习操作这么麻 烦的呢? ”进而质疑教师的能力,影响教学效果。主题式、大概念教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体验,
4、这样可以保障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发展 水平的地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体验的内容和程度,但是如 果仅仅是体验或者体验的占比太多,就会使教学流于表面,学生乐呵呵的上完一 节课,到最后并没有实质上的思考和收获,所以课标把教学内容划分了具体的主 题单元,内容形式上使用大概念的方法,弱化知识点的学习。大概念是将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 观念或论题,具有生活价值。理解大概念有助于达成高通路迁移,形成具体与抽 象的复杂认知结构,不仅仅可以打通跨学段、跨学科的学习,而且能解决学校教 育和真实世界相阻隔的问题。大概念是有层次的,包括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概 念,
5、从具体-抽象维度来看,层次越高的大概念,越为抽象,可以辐射的范围也 就越广。这里的大概念是指“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信息科 技要关注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因此,大概念的迁移价值更体现在走出 学校之后。新出的义务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确实做到了站在未来的角度谋划课程发 展,思想理念超前,需要我们细细学习、琢磨和领悟,期待下一次更加具体的内 容培训,紧跟政策纲领,不落后于时代发展需要。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24月教育部发布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信息技术学科改为信息科技, 信息科技课标中不仅将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还明确了 算法、人工智能在课程逻辑主线中的
6、位置,同时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 重要性也被重点做了阐述。一、从“技术”到“科技”新课标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从这一个名词的变化可以看到教 育思维的重大变革。“技术”的导向,关注操作和知识点,培训的方向是熟练程 度和技巧,它会导致我们的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培养方式重精英、 重大城市,原来学校里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就是参加各种比赛的一小部分同学,因 而没有办法实现素质教育,也很难达到立德树人。而新课标中的“科技”导向是 帮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是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分析能力和解 决能力,科技导向下培养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而学生的适应力、 胜任力和创造
7、力才能得到提升。此外,新课标的实施把原来重操作、重知识点的 信息技术,转变成重科学、重素养的信息科技,其覆盖面也转变为涵盖城市和农 村、精英和普通的全体学生。二、从“知识点”到“大概念”大概念是一个学科的科学基础,大概念约定了一个学科的知识关系,所有的 知识在这个地方可以变成一个知识网络,贯穿其中的是学科逻辑。11版的课程 标准指向的是各项知识目标,而信息科技课的新课标里,就有6个学科逻辑主线, 它能够在不同的年龄段引领我们的小朋友在知识网络上有螺旋式的上升,这就是 所谓的大概念。在信息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跳出具体的知识点,聚焦上述6 个学科大概念,因为定位于知识点的教学,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的普
8、遍联系,容易 忽略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最终会导致只见树木,难见森林,并且零散的知识点 不易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易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零散的知识点, 会使解决问题捉襟见肘。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层级的概念 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供多种体验来促进概念的建构和理解。三、从“素质”到“素养”原来的素质教育”重不同学科的知识,而“素养”重知识内化、实践和运用, 所以新课标更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 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 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新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也就是说, 在教学
9、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得怎么样,还要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 形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核 心素养的要求。我们作为一名信息教师,要有敬畏之心,要站在为国家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这 样一个高度来学习新课标,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认真学习、精 心准备,将信息科技的课程理念和培养目标在课堂落地,为促进全国中小学生的 信息科技素养提升贡献我们的力量。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3最近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牵动着我们所有教师的心,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改 动最大,学科的名字由信息技术变为信息科技。今天观看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 信息科技课标研制组的组长熊璋教授及核心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信息技术 新课 心得体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