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16.爱莲说.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16.爱莲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16.爱莲说.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突破16.爱莲说(第4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杳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嚏!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基础梳理1.名句默写(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予谓菊,_花之隐逸者也_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一。(4)人们常用周敦颐爱莲说里“ 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濯清涟而不妖_ 来赞美人们洁身自好,超世脱俗,
2、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5)古往今来,人们多以爱莲说中的名句“ 一出淤泥而不染“提醒自己洁身自好, 以不断提高个人修养。2重点字词句梳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之:助词,的一蕃:多划分节奏: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染:沾染(污秽).濯:洗涤_妖:一美丽而不端庄划分节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予/独爱/莲之山淤泥/而不染译文:_我唯独喜爱莲出自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一(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蔓:原意为枝蔓;活用意思为生技蔓枝:原意为枝节;活用意思为一长枝节亭亭:_耸立的样子.植:立译文:一茎)
3、中间贯通而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笔直地洁净地 立在那里。一(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译文:_只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一(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译文:一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译文: 对于菊花的喜爱(的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一(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一应当译文: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_3文本研读(1)本文写莲,同时还写到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这里运用了衬托手法,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高贵(高洁)
4、品质。(2)作者以莲自喻,表明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表明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3)文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的什么品质?写出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4)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和批判,深化文章主旨。(5)文中作者喜爱“莲”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4中心概括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了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 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5-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本文借赞美莲花的高
5、洁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 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2)以宾衬主。文章自始至终以“菊之爱”正衬“莲 之爱”,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3)语言精练,骈散相间。6现实意义文章借“莲”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 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弱,易受周围 环境的影响,就会“近墨者黑二安徽真题再现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复习 考点 突破 16. 爱莲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