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_T 4680-2024 污染地块原位热脱附修复效果评估技术指南.docx
《DB32_T 4680-2024 污染地块原位热脱附修复效果评估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_T 4680-2024 污染地块原位热脱附修复效果评估技术指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13.020.10CCSZ05DB32/T46802024污染地块原位热脱附修复效果评估技术指南TECHNICALGUIDELINEFORVERIFICATIONOFINSITUTHERMALDESORPTIONREMEDIATIONOFCONTAMINATEDSITE2024-02-05发布2024-03-05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2/T46802024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工作程序25地块概念模型更新36工作方案制定37现场采样48实验室检测69修复效果评估与后期环境监管建议710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编制7DB32/T46802024前言本文件按照
2、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土壤修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城建土地整理开发有限公司、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洁易奥环境修复(江苏)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静、唐伟、姜祖明、余海波、周文军、谈晶、王巍、何从亮、杨雁明、王海涛、孙哲、吴鹏、彭超、谢炳坤、翁群强、侯卫龙、陈晓松、曾俊。DB32/T46802024污染地块原位热脱附修复效果评
3、估技术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污染地块原位热脱附修复效果评估的工作程序、地块概念模型更新、工作方案制定、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修复效果评估与后期环境监管建议和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编制。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原位热传导加热或电阻加热修复技术的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效果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HJ25.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4、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5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6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019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HJ1165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DB32/T4604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原位热脱附INSITUTHERMALDESORPTION向地下输入热能,加热土壤、地下水,改变目标污染物的饱和蒸气压及溶解度,促进污染物挥发或溶解,并通过土壤气相抽提或多相抽提实现对目标污染物去除的处理
5、过程。注:包括热传导加热、电阻加热及蒸汽强化抽提等。来源:HJ11652021,3.1,有修改3.2热传导加热THERMALCONDUCTIVEHEATING热量通过传导的方式由热源传递到污染区域从而加热土壤和地下水的处理过程。可以通过电能直接加热的方式对加热井进行加热,也可以通过燃气等能源产生的高温热烟气等介质对加热井进行加热。来源:HJ11652021,3.21DB32/T468020243.3电阻加热ELECTRICALRESISTANCEHEATING将电流通过污染区域,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加热土壤和地下水的处理过程。注:也称为电流加热。来源:HJ11652021,3.3,有修改3.4修复
6、效果评估REMEDIATIONVERIFICATION通过资料回顾与现场踏勘、布点采样与实验室检测,综合评估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或地块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3.5热采样SAMPLINGDURINGHEATING原位热脱附修复区域内温度在不降至常温即开展土壤或地下水修复效果评估采样工作,采用耐高温可密封取样工具采集土壤或地下水样品,采用冰浴等降温措施降至常温后采集送检样品。4工作程序修复效果评估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图1修复效果评估工作程序2热脱附区域面积XM2热脱附区域内部土壤采样点数量热脱附区域边界土壤采样点数量X1003个5个100X10004个6个1000X15005个7
7、个1500X25006个8个DB32/T468020245地块概念模型更新通过资料回顾、现场踏勘、人员访谈,掌握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整体运行的情况,如温控记录、过程监测记录、设施运行与维修记录等。结合地块修复前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污染物空间分布、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特点、修复设施布局等,对地块概念模型进行更新,完善地块修复实施后的概念模型。地块概念模型所需包含的信息按照HJ25.5的规定执行。6工作方案制定6.1评估范围和对象修复效果评估的范围为采用原位热脱附修复的区域和潜在二次污染区域,效果评估的对象包括评估范围内的土壤和地下水。6.2评估启动条件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修复效果评估工作开展宜满
8、足以下条件:A)原位热脱附设备持续运行到进入冷凝系统之前的抽提气及冷凝液中目标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并趋于稳定;B)加热设备停止运行后采集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效果评估自检样品合格。6.3土壤采样点位布设6.3.1原位热脱附区域土壤布点要求6.3.1.1建议对采用热传导加热的原位热脱附修复区域土壤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对采用电阻加热的原位热脱附修复区域土壤采用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数量见表1。6.3.1.2根据土壤污染物空间分布、土壤理化性质、热传导或电阻加热影响半径,在修复薄弱区域布点,包括但不限于:高浓度污染物聚集区(如保温层底部)、温度相对较低位置(如燃气加热井底部)、相邻加热井中间位置、加热井
9、和抽提井的远端、修复区域水平及垂直边界等。必要时,在表1规定的数量基础上适当增加采样点位数量。6.3.1.3原位热脱附区域土壤垂直方向上采样深度建议扣除地表非土壤硬化层厚度,并大于该地块最大修复深度,建议最大采样深度为地块修复最大深度向下不少于0.5M,具体深度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6.3.1.4原则上宜采集0M0.5M表层土壤样品,0.5M以下垂向采样间隔不超过2M,不同性质土层至少采集一个土壤样品。6.3.1.5宜在加热温度相对较低的土层及前期调查阶段发现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土层增加采样点位。表1土壤原位热脱附修复推荐最少采样点数量要求3热脱附区域面积XM2热脱附区域内部土壤采样点数量热脱附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_T 4680-2024 污染地块原位热脱附修复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4680 2024 污染 地块 原位 热脱附 修复 效果 评估 技术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