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 4704-2024 托幼机构消毒技术规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34_T 4704-2024 托幼机构消毒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_T 4704-2024 托幼机构消毒技术规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11.080CCSC59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47042024托幼机构消毒技术规范Technicalstandardfordisinfectioninchild-carefacilities2024-01-11发布2024-02-11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4/T47042024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1制度与方案制定.1消毒工作人员.2消毒药械及设施.2消毒方法.25消毒流程.26消毒质量控制.27常见消毒对象的消毒方法.3预防性消毒.3疫源地消毒.4附录A(资料性)预防性消毒常用消毒剂和使用方法.5附录B(资料性)消毒
2、剂的配制.6附录C(规范性)消毒因子强度快速检测方法.8附录D(资料性)消毒工作记录表.10附录E(规范性)消毒效果监测采样与检测方法.11附录F(规范性)手卫生方法.13参考文献.14IDB34/T47042024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芳、徐庆华、吴磊、杨康、林浩飞、赵
3、玉锋、汪开安、徐佩茹、程文隽、杨雪峰、陈李。IIDB34/T47042024托幼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托幼机构消毒管理要求、消毒流程、消毒质量控制、消毒方法等。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49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GB28235紫外线消毒器卫生要求WS/T797现场消毒评价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消毒
4、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环境中和物体上的有害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手卫生handhygiene进行洗手或手消毒的过程。手部有可见污染物时,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disinfection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疫源地消毒disinfectionofepidemicfocus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疫源地是传染源排除的病原微生物所能波及的范围。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肉眼
5、可见的集落。4管理要求制度与方案制定1DB34/T47042024应按照卫生部、教育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要求,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工作制度和方案,至少应包括卫生消毒制度、消毒工作方案。消毒工作人员4.2.1应设置专(兼)职消毒员、消毒管理员。消毒管理员宜由卫生保健人员等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4.2.2消毒员、消毒管理员应经过消毒技术、个人防护、手卫生、传染病防控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培训后上岗,并定期培训,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培训为宜。4.2.3预防性消毒、配制消毒剂时应穿工作服或一次性隔离衣、戴手套、帽子、医用外科口罩。疫源地消毒时,按专业技术机构指导做好个人防护。4.2.4消
6、毒员、消毒管理员应纳入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消毒药械及设施4.3.1设置区域性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间,配备餐饮具消毒柜。保健室应配备紫外线消毒灯或其他空气消毒装置。设置清洗消毒工具间,用于消毒喷洒设备、配药桶、拖把等消毒工具的清洗、消毒、存放。4.3.2消毒药械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规范和产品质量要求,卫生安全评价合格。对消毒药械加强管理,确保消毒效果和使用安全性。消毒方法4.4.1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在其适用的消毒方法中,首选对健康影响、环境污染小的消毒方法。4.4.2如对室内空气消毒首选开窗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式。4.4.3环境物体表面用化学消毒剂消毒时,可选用刺激性较小的次氯酸、双链季
7、铵盐类消毒剂。4.4.4常用消毒剂和使用方法见附录A。5消毒流程应先清洁,再消毒。用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应注意漂净或擦净物体表面残留消毒剂。消毒后物品应清洁、干燥条件保存。集中消毒应在儿童离园(所)后进行。6消毒质量控制消毒剂配制应按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步骤见附录B。消毒剂溶液配制完成后,应使用有效成分含量测试纸进行快速检测,含量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检测方法按照附录C的规定执行。对紫外线灯应使用紫外线强度测试卡定期开展紫外线辐照强度检测,紫外线灯管使用寿命参照使用说明书,辐照强度测试不符合要求或灯管超过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消毒员每次完成消毒工作后,应做好消毒工作记录,工作记录
8、表见附录D。消毒管理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消毒过程监督,发现消毒员操作不符合要求的,应指导、监督其重新进行消毒。托幼机构宜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机构定期开展消毒效果监测和消毒效果评价。消毒效果监测卫生指标见表1,监测采样及检验方法按照附录E的规定执行。消毒效果评价由专业技术机构按照WS/T797的规定执行。2对象项目卫生指标室内空气1.细菌菌落总数(沉降法、动态)/(CFU/皿5min)2.细菌菌落总数(沉降法、静态)/(CFU/皿5min)164物体表面21.细菌菌落总数(CFU/cm)10工作人员手21.细菌菌落总数(CFU/cm)10餐(饮)具21.大肠菌群(纸片法、发酵法)(/50cm)22
9、.沙门氏菌(/50cm)不得检出不得检出DB34/T47042024表1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卫生指标7.1.1.3紫外线灯用于室内空气消毒时,灯的数量按不少于1.5W/m计算布放,紫外线辐照强度测试7常见消毒对象的消毒方法预防性消毒7.1.1室内空气7.1.1.1首选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至少30min,若气温适宜、空气质量较好,保障安全性的条件下,采取持续开窗通风更佳。7.1.1.2若无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条件,可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或其他空气消毒设备进行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做好设备清洁维护。3应符合GB28235的规定,关闭门窗,确保无人条件下,照射时间不少于60min。7.1.2桌椅
10、、床围栏、门把手、水龙头、地面等环境物体表面7.1.2.1每日消毒1次,使用100mg/L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10min30min,或采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消毒30min,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7.1.2.2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可增加消毒频次。7.1.2.3地面保持清洁,如有呕吐物应及时清洁后消毒,对呕吐物使用5000mg/L10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处理。7.1.3餐(饮)具7.1.3.1餐具每次使用后先清除食物残渣再消毒。7.1.3.2消毒首选物理方法,如餐具消毒柜,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其次选煮沸消毒15min
11、或蒸汽消毒10min。其中:煮沸消毒时,被煮物品应全部浸没在水中;蒸汽消毒时,被蒸物品应疏松放置,水沸后开始计算时间。7.1.3.3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餐饮具可使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去除残留消毒剂。7.1.3.4水杯专人专用,每日清洗消毒,用水杯喝豆浆、牛奶等易附着于杯壁的饮品后,应及时清洗消毒。7.1.4玩具、图书、教具7.1.4.1对于耐湿的物品,使用100mg/L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浸泡或喷洒消毒10min30min,每周最少消毒1次。3DB34/T470420247.1.4.2对于不能湿式擦拭、清洗的物品,每两周至少通风曝晒1
12、次,曝晒时不得相互叠夹,曝晒时间不低于6小时。7.1.5便池、便盆、盛放吐泻物的复用容器7.1.5.1便池每次使用后及时冲洗,坐便器接触皮肤部位及时消毒,使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7.1.5.2便盆、盛放吐泻物的复用容器用水清洗后,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去除残留消毒剂后晾干存放。7.1.6体温计7.1.6.1电子温度计使用后用75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7.1.6.2水银温度计使用后用755乙醇溶液浸泡消毒3min5min。7.1.7毛巾、床上用品等织物7.1.7.1毛巾、床上用品专人专用。毛巾用洗涤
13、剂清洗干净后,曝晒干燥,曝晒时不得相互叠夹,曝晒时间不低于6小时。7.1.7.2被褥每月曝晒至少12次,床上用品每月清洗至少12次,脏污时及时更换,污染严重的可参照餐(饮)具消毒方法采用煮沸、蒸汽或化学消毒剂消毒。7.1.8抹布、拖布、消毒桶等工具7.1.8.1每次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将抹布、拖布清洗干净,在250mg/L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7.1.8.2清洗消毒工具应分区使用、存放。7.1.9手卫生7.1.9.1工作人员在清洁操作前(如饮食前、加工制作食品饮料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护理幼儿前等),污染操作后(如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口鼻后、整理
14、玩具后、如厕后、触摸钱币后、接触或处理各种垃圾和污物后等),手部有明显污染物,传染病流行期间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各类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后,应进行手卫生。幼儿首选洗手方式进行手卫生。手卫生方法应按照附录F的规定执行。7.1.9.2手消毒时首选速干手消毒剂,醇类过敏者,可选用季铵盐类等非醇类手消毒,某些对醇类不敏感的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宜选择其他有效的手消毒剂。7.1.10空调或通风系统宜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机构对空调或通风系统定期维护、清洁消毒。疫源地消毒发生传染病疫情,应按GB19193或专项消毒工作要求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督指导下,及时进行消毒。4消毒剂名称消毒对象使用浓度消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_T 4704-2024 托幼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4704 2024 托幼 机构 消毒 技术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