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题材分类及赏析练习.docx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题材分类及赏析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题材分类及赏析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题材分类及赏析练习一、咏物言志诗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惜花韩偓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皱白”“腻红”均指代花朵,“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B.颔联以诗人感受写景,寓情于景。眼睛追随着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在枝
2、上的花朵还在遭受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C.颈联设想落花的两种遭遇:青苔遮蔽和污泥沾染。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悼惜。D.全诗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地展现了春去花落的过程。诗人借花寄慨,将咏物、抒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2)全诗围绕“惜”字,唱出一曲春去花落的挽歌。请从内容上加以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提示回答问题。汉宫春梅晁冲之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
3、、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注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东君:司春之神。玉堂:指华贵的宫殿。故人:此指林逋。这首词的下片借梅花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二、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或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哀郢二首(其一)陆游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
4、千秋泪满裳。注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陆游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灵均:屈原的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久长,在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B.颔联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茫阔大,气象也与往日相同。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了狐兔藏身之所。D.尾联是诗人对楚之衰亡所作的结论,也是全诗的主旨。(2)诗中是
5、怎样运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的?请简要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荆门道怀古刘禹锡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注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本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三、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
6、念。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之情。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王安石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注唐公:即张壤,字唐公,北宋嘉祐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得适志。”当日辞官归乡。(1)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题目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了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B.首
7、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C.颔联写景,以夸张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入”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影同孤”表明形单影只,诗人虽志向远大却不免有孤寂之感。(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含山店梦觉作韦庄注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这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
8、上有其独特之处,试加以赏析。四、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塞下曲四首(其二)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写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
9、在暮色中。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C.临洮,古县名,是秦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后人常用此代指边塞地区。D.此诗构思上从侧面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场景,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2)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骎骎(qnq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五、送别怀人诗送别是古代诗歌中的
10、一个永恒主题。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类诗歌的感情有的是感激送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杨瑗尉南海岑参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明诗人对友人忧国忧民,甘愿辞别年迈的父母双亲,到遥远的南海做官的高尚品质的赞美。B.“邑里杂鲛人”,诗人想象友人
11、将会与鲛人来往,突出此地的偏僻荒凉。C.颈联写出南海的地理特点,因紧邻大海多雨而发暗,因雨量充沛而四季花开如春。D.尾联是诗人对朋友语重心长的警示。在今天仍然充满着正能量。(2)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复杂的感情,请你结合全诗进行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送何遁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这首诗的颈联与尾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六、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
12、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是我国山水田园诗的繁荣时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燕居即事韦应物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注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燕居,闲居。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
13、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了诗人的主观感情。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C.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D.全诗以写景为主,然而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着痕迹”。(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七、即事(景)抒怀诗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
14、(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为“即事(景)抒怀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夏日途中注李廓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注此诗作于李廓落第回家途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交代诗人归来时行走在树木夹道的路上,“炎”字表明风是热的,点明诗歌题目“夏日途中”。B.颈联写阳光照在镜子一般的水面上,就像槐膏点在白衣上,斑斑点点的,衬托出途中的清静。C.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一事无成回家,心里惭愧,表达
15、了诗人回乡途中因落第而失落的心情。D.前六句写景叙事。写景着重突出夏日景物特征,形象传神;叙事简洁,语言质朴,如叙家常。(2)颔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西汉翟公做廷尉时,宾客阗门;等到失势废官,宾客绝迹。此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八、题(咏)画抒怀诗题画诗,是指画家本人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
16、有感所作之诗,即赏画者对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的评定,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狭义的题画诗就是把诗题在画面上,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广义的题画诗,是品评画作之诗(咏画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的统称。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注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亚:同“压”,俯偃低垂。并州:地名。唐开元中为太原府,州治在今山西
17、太原市,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相传晋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先不谈画,而是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诗人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B.“赤岸水与银河通”写赤岸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C.“舟人”两句写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诗人着重渲染风猛、浪高、水急的特点,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D.“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两
18、句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和比例等方面运用了旷古未有的技巧,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精练地概括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色。(2)请赏析本诗最后两句。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时屡试不第。他是明代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