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导学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离骚(节选)》导学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节选)》导学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蒙自长水实验中学导学提纲3 年级:高二年级 学科:语文 第3周 编制:申玉琴 做题人:周绒 审核:熊特 使用时间:2024年3月4日 班级: 小组: 姓名: 离骚【学习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3.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重难点】重点: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屈原人物形象。把握“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难点: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背诵全文。【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屈原(公元前340年公
2、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
3、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2、屈原与离骚的文化常识(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 时期楚国人,杰出的 政治家和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是中国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
4、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创立了“ 楚辞 ”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中, 离骚 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 诗经,用“骚”来概括 楚辞。(2)“楚辞”体和楚辞(1)诗体名。“楚辞”是屈原吸收 楚 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其特点是句式 长短不一 ,多用“兮”字。又称“骚”体。(2)总集名。楚辞为西汉 刘向所辑,收录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其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3)特色:“
5、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入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3、写作背景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后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诸侯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触犯了楚国贵族集团的利益,因此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屈原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屈原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二、 基础感知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
6、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列传渔父认为圣人应是识时务者,与世推移,乐天安命。屈原怀瑾握瑜自应属圣人之列,但他却惨遭流放,甚至最终自投汨罗、以身殉国。屈原到底为何
7、要做此选择呢?在研读离骚的节选部分之后,从文中收获写作素材,尝试代屈原给渔父写一封信,阐明自己做此选择的原因。在这封信当中,我们既要有对屈原个人形象的理解,更要有对其个人选择的阐述。任务二:研读屈原的自我介绍: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尝试分角度概括屈原的形象特点,并把自己的研读收获,填写到学案的表格当中。概括角度原文分析内美(内在品质)修能(美好的容态)任务二:阐明屈原个人选择由文中所写可见,屈原真可谓是怀瑾握瑜之士啊!既然如此,他又为何要自投汨罗,以身殉国呢?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三、四自然段,探究屈原作此选择的原因,文中说,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屈原虽然崇尚美德,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